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洪亮  晓佳 《新长征》2013,(1):46-48
<正>在敦化市翰章乡一个叫长河的美丽小山村里,人们常常讲述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而所有的故事却只有一个主角儿,他就是吉林省公安厅刑侦局物证鉴定中心副主任——王成义。来了"新书记"——他给长河村带来了新希望长河村位于吉林省敦化市的西南部,全村人口284人。由于交通不便、信  相似文献   

2.
正《论语》有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就是自我反思、反省,意思是说,见到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见到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看是否和他有一样的错误和缺点。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思齐",  相似文献   

3.
<正>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到别人时,内心难免愧疚,于是常常会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话来安慰自己。也有人用这句话把自己自私的行为粉饰得冠冕堂皇甚至理所当然。毫无疑问,大多数人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理解是,如果一个人不为自己谋利、谋权、谋财的话,上天都会诛灭他。按照这种逻辑,自  相似文献   

4.
<正>翻开《二十八团(现二十九团)团志》,有两页是关于团场"英雄人物简介",介绍在团场屯垦戍边中有过显著贡献的"草根明星"。其中有一个人的故事最曲折、经历最传奇——他就是农二师二十九团退休职工玄怀珠。虽然他退休已经20年,但他的"明星"光芒却一直没有暗淡,他的故事也让人留在了心底、挂在了嘴边,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湘潮》2020,(4)
正一个能够让大家想起他的生日和忌辰的人,一定是不平凡的人,一定是做过大事的人。这些事就像烧红的烙铁在皮肤上停留并落下印痕一样让人终身难忘,记忆如新。在新疆工作的三年里,我时常听到兵团人讲述一个叫"王胡子"将军的故事,今天我也把他的几个故事说给朋友们听。2020年4月11日,是他诞辰112周年的纪念日,1993年3月,"王胡子"将军去世,一晃也都27年了。如今的80后、90后、00后、10后是否知道"王胡子"将军是谁?这个"王胡  相似文献   

6.
正知道刘震云,是从《一地鸡毛》开始,后来又看了《手机》《温故一九四二》,这些故事让人渐渐知道他在用不一样的文字写故事,用故事讲生活。刘震云写的都不是什么大人物,"刘跃进是个厨子,他丢了一个包;在找包的过程中,又捡到一个包;包里的秘密,牵涉到上层社会的几条人命,许多人又开始找刘跃进。犹如一只羊,无意中闯到了狼群里;由于它的到来,世界变得不可掌握。"这是《我叫刘跃进》小说的梗概。出差回来的路上在机场买了这本小说,小说在讲故事,而且故事很好看,到西宁已经基本看完  相似文献   

7.
正我非常喜欢《菜根谭》里的一句话:"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古人认为,静气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个人只有内心安静,才能冷静思考、正确判断、平和处事,坦然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有个故事说的是: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秒针滴答滴答的声音,顺着那个方向一看,表就找到了。这就是"心静"的力量。人一静谧,能静思反省,开  相似文献   

8.
<正>【内容简介】"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善讲故事是古今中外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的共同特点,更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的过人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是讲故事的大家。他的讲话、文章,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凝聚共识、解惑释疑,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例子。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故事,具体而生动、通俗而深刻,体现了对内政外交、治党治国的深刻思考,深蕴"中国智慧",承载"中国道路",既接地气、有文气,更见视野、显水平,也折射出他深厚的思想底蕴和人文情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一个内心充满着爱和痛苦的伟大的父亲。他的爱之博大,我们完全可以从他的人格魅力和传奇的故事中感受得到,但他内心深沉的痛苦却并不是我们常人所能体味的。毛泽东共有十个孩子,其中杨开慧生了三个男孩,即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贺子珍生了六个孩子,  相似文献   

10.
周彪 《党的文献》2020,(1):30-3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中国故事中最精彩的华章之一。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利用新手段和新方法创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其实,习近平就很善于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他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述的“半条被子”的故事曾经感动无数人。关于如何讲故事,他也有很多精辟的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如何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陈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卓越的领导人。他生前一贯反对领导干部搞特殊化,时时刻刻把自己摆在普通共产党员的位置上。在他逝世后,除了2万元的稿费外,他的遗物中有几件物品最为特别——几张收据、一只棕色皮箱、一把老式刮胡刀和一只破旧的"被包"。在这些普普通通的物品背后,有着一段段鲜为人知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从中折射出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7,(9)
<正>他一生与镗刀作伴,精益求精,迷恋至深;他这个人也如镗刀,攻"坚"克"硬",毫不走偏。他是大国工匠,是"铁人",是"第一人",更是金子般的"好人"他,就是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防务事业部工人戎鹏强。2016年,戎鹏强的故事在央视《大国工匠》栏目播出,这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位"镗刀王"。他18岁进厂,被分配到车间成为一名镗工。从那时到现在,他就干了镗工这一件事,一干就是34  相似文献   

13.
北京好人     
<正>李高峰是一名普通的来京务工人员。今年10月,在北京市"百姓爱心故事"宣讲团中,他的"我要做一个‘北京好人’"的演讲,感动了无数人。而早在今年1月31日温家宝总理接见他时就曾说:"你不仅为河南人争了光,也为首都和国家争了光,无愧于‘北京好人’的称号"。"北京好人"是共青团北京市委授予的称号。因为10年来,李  相似文献   

14.
人文荟萃     
■淡化“勾践式人格”   国人都熟知春秋时候越王勾践的故事。为了复仇,勾践已从根本上不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只能用卑鄙、猥琐来形容。他不但把自己垂涎已久的美人西施亲手送给吴王,而且居然能在吴王生病后亲口品尝他的大便,判断病情,以讨好吴王。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千百年来为国人所颂扬,殊不知这种卧薪尝胆心态对中国人的人格塑造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一部分国人中形成了勾践式人格。为了当官而不惜卑躬屈膝、阿谀奉承;为了图人家财而昧着良心;为了出人头地而甘心出卖色相事人……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和…  相似文献   

15.
地因人而著名,人因地而骄傲。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就因“马南”这一谐音笔名而闻名遐迩。 抗战时期,“八头骡子办报”的邓拓,足迹几乎遍布晋察冀边区,而在开辟《燕山夜话》专栏时,独独使用了笔名“马南邨”,“马南邨”又成为他一生使用的20多个笔名中影响力最大的,这充分说明马兰村在他心目中的突出位置:他深切怀念马兰村,怀念老根据地的群众,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深情厚意。我们想,在那里一定发生过许许多多鲜为人知、惊心动魄的故事。为此,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于1998年元旦走访了马兰村。  相似文献   

16.
<正>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卓越的领导人。他生前一贯反对领导干部搞特殊化,时时刻刻都把自己摆在普通共产党员的位置上。在他逝世后,除了2万元的稿费外,有几件物品最为特别——几张收据、一只棕色皮箱、一把老式刮胡刀和一个破旧的"被包"。在这些普普通通的物品背后,有着一段段鲜为人知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从中折射出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质。一、鲜为人知的几张收据陈云一生淡泊。他曾经书写下这样一个条幅:"个  相似文献   

17.
连日来,神州大地从东向西,由南至北,从朝气蓬勃的高校莘莘学子到白发苍苍的离退休老干部,从军容严整的人民子弟兵到来自生产一线的企业职工……全国数以万计的干部群众聆听"雷锋传人"郭明义的故事。在巡回报告的途中,郭明义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内心感受。本刊特将郭明义近期日记作以摘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正人民出版社2017年05月"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善讲故事是古今中外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的共同特点,更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的过人本领。总书记是讲故事的大家。他的讲话、文章,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凝聚共识、解惑释疑,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例子。总书记所讲的故事,具体而生动、通俗而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9.
张灵霞  郭玉奇 《先锋队》2013,(19):26-27
6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来到太原六十三中,见到了史建如校长。见到他时,他正在写《中国梦·校长梦》的论文,于是我们从他的校长梦开始聊起。"人生的价值在哪里,我在育人中能找到;人生的快乐在哪里,我在工作中能找到。不是我矫情,在我内心最深处,我是真的爱着这些孩子,爱着我的工作。所以,作  相似文献   

20.
正在那部流传甚广的微电影《致匠心》里,李宗盛说:"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是安静、安定的"。只有心念纯粹的人,才能耐得住现世的繁华与浮躁。虹桥中学党委委员——刘福,他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人,睿智、渊博,兢兢业业。"我"能为学生们做些什么?提起刘福老师,教育界的同僚们一定都很熟悉。他的身上有太多太多的荣誉,然而带给他这些荣誉的不是学校、不是学生,是他对于学生真真切切的爱。"在同样一节课的时间里,我能为学生们做些什么?我能给学生们带来什么样的收获呢?",这是刘福老师每次备课的时候都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