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张照片拍摄于1961年江西庐山,是20多年前笔者从北京美术馆东街郑淑芸女士那儿得到的。郑淑芸曾担任过周恩来总理的保健护士。20多年前,笔者第一次到她家时,她刚从中央文献研究室离休。郑淑芸指着照片上呈现着幸福笑容的邓颖超说:"大姐一辈子也没弄清楚,总理还会有心灵感应。"这是怎么回事呢?196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三年  相似文献   

2.
好花红     
余未人 《当代贵州》2009,(11):64-64
20世纪50年代,我有过一段"追星"的小史--在贵阳市南明堂附近,经常能够见到一位着少数民族盛装的女歌手罗秀英.她是惠水人,在北京的某个歌舞团唱歌.听了她在电台里播唱的歌儿<好花红>,我和同学们都为那婉转悠扬的曲调所陶醉.并常常尾随在她的身后悄悄模唱.  相似文献   

3.
正在十二师头屯河农场有一个普通家庭的儿媳,一个普通女孩的妈妈。她用长久地不懈付出,成就了她的不平凡,在社区被邻居们称为"最美儿媳妇"。布置简单却不单调的屋内,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正斜倚在客厅的沙发上幸福地晒着暖阳,陪着这位老人的正是儿媳饶卫红,她正在帮公公按摩。见到社区人员,老人用手比划着说:  相似文献   

4.
<正>在农二师二十九团园十二连,有一群着"迷"族,他们在管理果园的同时追赶着时尚,在痴迷中品味着快乐和幸福。"你的电脑升级没有?""昨晚,我在网上下棋,可真带劲!"在园十二连,职  相似文献   

5.
李讷看上去比过去随和开朗了许多。我第一次同她接触,是1993年初秋,听说她对我写的关于她父亲的书印象颇好,我便打电话求见她,可她说:“你搞错了,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没什么可看的。你看了一定失望。” 我说:“不,我没搞错,我一定要去看看你。” 第二天,我在万寿路她的家中见到了她。李讷的家朴素而简洁,李讷本人的打扮也同样朴素简洁,她梳一根马尾辫,衣着完全是60年代的样式。她自嘲地说买10块钱以上的衣服她就要心疼了。我细细端详了她一会儿一一这也许有点不礼貌。我发现她的鼻子和服睛酷似她的母亲,但脸型、额头和嘴却极像她的父亲,她的肤色微黄,像她的父亲,她的身材较胖,也像她的父亲。她说话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6,(1)
正与一本期刊长期为友,是需要缘分的。我与"党的教育"的渊源,比我的工龄要早大概七八年时间。从偶遇时的爱不释手,到如今的工作必备,她像一位无声的老师在20多年的光景里助我成长、携手同行,甚至影响着我的人生走向,使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充盈着温暖与感激。第一次见到"党的教育",是在已离休赋闲的大爷家,那时候我刚上初中。父亲是一名农村党员,和那个年  相似文献   

7.
母亲在,是子女的幸福母亲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过来,语速很慢,含混不清,仿佛远隔着万水千山。我的话,她似乎听不见,最近经常是这样。母亲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老了,耳朵有点聋了。"我为此焦灼不安,在网上搜索助听器,挑选了一款最好的。我想让母亲尽快用上助听器,希望她能恢复听力。母亲今年98岁,我每天晚上和她通电话,20多年没有中断过。不管我走到哪里,哪怕到地球的另一边,也要算准时差,在北京时间晚上9点半给母亲打电话。  相似文献   

8.
忘我的付出,只为让敬老院的老人们能够安度晚年。荣誉满身,朴实依旧。"什么是幸福,对我来说,老人们的健康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李焕玲如是说。48岁的李焕玲现任鞍山市台安县桑林镇敬老院党支部书记、院长。从毕业至今,她始终坚守在"敬老"岗位,29年如一日,用全部的爱呵护着孤寡老人,展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瑰丽风采。她先后荣获"鞍山市模范敬老院院长""、鞍山市巾帼建功标兵"、"辽宁省民政系统先进个人"等称号。老人们的"亲闺女"  相似文献   

9.
在沈阳213机床电器厂,老职工们至今还难以忘怀1958年2月13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工厂时的情景.而幸福见到毛主席的普通女工苏珏春,回忆起当年更是激动万分.前不久我采访了她.  相似文献   

10.
看到我们国家成功地举办了"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我的心情无比激动。2008年8月8日,奥林匹克的光芒在中国闪烁。曾经陌生的奥林匹克,从此与神州大地激情相拥。她鼓荡着我们殷红的血潮,涵养着我们拼搏的性灵,引领着我们追求崇高,这就是奥林匹克,属于世界、属于中国、属于我们每一个国人的奥林匹克。  相似文献   

11.
荣是我高中的同学,毕业二十年没能联系上,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通了她的电话,电话里的她依然保持着学生时代的率直与乐观:"现在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孩子的病总算治好了,虽然现在还很瘦弱,但他能吃饭,我会把他的身体很快补起来。"从通话中得知,她的儿子出生不久就被确诊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小  相似文献   

12.
如果不认识朱霞,我的阅历里就少了一次难得的感动.刚见到这个来自大西南山区的20岁女孩儿时,我想像不出在她热情开朗的笑容背后竟有着那样沉重的心曲.当我试图探寻她不懈进取的动力源泉时,被拨动了心弦的朱霞满含深情地说起了她的父亲母亲--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15,(1)
<正>近日,笔者来到韶山市采写收集党史资料,见到韶山村村民毛泽友家的厅堂里,悬挂着一幅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与乡亲们合影的照片。提起这幅照片,毛泽友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的笑容,他说:"这张照片,就是毛主席与亲戚、邻居聊天时照的,我父亲毛贻笙站在后排左数第二个位置。"这幅照片,曾被一位外国记者从摄影师侯波那里拿到带至国外,几十年后才被辗转送回到韶山。1959年6月26日早上7点左右,毛贻笙在毛泽东父母坟山下割牛草,一位着  相似文献   

14.
<正>陈路茵是四师六十四团七连一名退休职工,今年71岁了,1964年从湖北武汉支边到现在,在六十四团已经生活了整整半个世纪,50年里,她送走了身边一同来支边的许多伙伴,而自己却坚定地留了下来,她说:"兵团圆了我当兵的梦,团场给了我幸福的生活,连队是我离不开的家。"说到来新疆支边,陈路茵给笔者讲了两件她偷偷做过的事。一件是1964年10月的事,陈路茵响应党的号召,报名要去新疆生产  相似文献   

15.
包和平笑了     
6月28日,当笔者再次见到包和平时,她正在蔬菜大棚内忙着摘豆角,抹一把脸上的汗水笑着说:"这一棚菜卖完,我们家可纯收入4000元"。"包和平,以前见你整日愁容满面,这次终于见你笑了……"曾多次来看望她的农七师一建工会主席李新芹,也被她的喜悦所感染,一边帮着摘菜,一边和她聊了起来。  相似文献   

16.
正"这些年,我种地、育苗、养奶牛,每年都有近20万元的收入,现在家里购买了小车,也住上了楼房,我感到生活是越来越幸福。"8月17日,笔者在二师二十五团一连采访时,职工蹇君乐呵呵地说道。1991年8月,蹇君从四川老家投靠亲戚来到二十五团打工,与当年众多来疆的打工妹一样,每天早出晚归的,一天下来挣个30元左右。只要肯吃苦,在团场就可以挣到钱,蹇君看到这种机会,便萌生了留在团场的愿望,后来在亲戚的帮忙下,1998年4月她正式成为了团场的一名职工,这  相似文献   

17.
在农二师二十二团所在的幸福滩上,一户户廉洁、和谐、平安家庭用理解、奉献、关爱和执著感悟着生命的价值和家庭的意义,感染和影响着身边的每户家庭。他们为创建和谐小康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细品幸福     
正记录在旖旎岁月长河之中的温暖与感动,便是生活留给我们的幸福痕迹。——题记"等待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是幸福;在阳光下和喜欢的人一起筑梦,是幸福;守着一段冷暖交织的光阴慢慢变老,亦是幸福。"林徽因是幸福的,一个淡淡的女子,用她的风华绝代,让他们或爱她一生,或相伴一生,或等她一生……人生只如初见——只因初见,使得梁思成用七年的时间等待她的回眸。婚前,林徽因一句  相似文献   

19.
正我的少数民族亲戚叫阿木尔,她是蒙古族,是四师七十四团六连养殖区的职工,"民族团结一家亲"使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的老家在陕西,我是汉族人,2015年因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和边境团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工程",我从北京来到了七十四团工作。第一次见到我的蒙古族大姐阿木尔,我向她解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政策并说明了将要和她家结为亲戚,她很高兴,对"民族团结一家亲"政策赞口不绝。她的丈夫也  相似文献   

20.
正5月12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笔者走进六师新湖农场水管处职工文法的家,刚下班回来的他给郭芳喂完水,又温柔地帮她穿好外套准备出去晒太阳。"要是没有文法的精心照顾,我哪能活到今天啊,遇到他是我的幸运。"郭芳一脸幸福地说。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然而,在新湖农场,却流传着一个感人的夫妻恩爱故事。该场水管处58岁的职工文法25年来日日夜夜无微不至照顾身患类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