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明是和谐社会的文化核心与本质属性,文明的缺失与失衡必然造成社会的畸形与失调。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纠正文明结构失调现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要求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一种新的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观的立足点.在生态文明的新时期,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的建构,标志着人类道德的进步和完善,是新时代人类处理环境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当前只有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政府的社会治理目标,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要建设和谐社会首先就要建设和谐政府,进而分析了和谐政府建设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和谐政府必须具有科学有效的行政体制、运行良好的府际关系、清晰衔接的目标系统、协调统一的行为过程和廉洁奉公的政府文化。  相似文献   

4.
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文化和谐,而和谐文化局面的形成有赖于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与良性互动,只有文化生态各系统之间和谐发展,文化和谐的局面才能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5.
廖金枝 《学理论》2010,(16):53-54
从古人的"天人合一"到今天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的相处关系早已经掌握,只是人类的行动滞后于思想或者是说行动的力度不够。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和谐相处理念,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前提条件.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给予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管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和谐、有序、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不断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和谐动因、价值及发展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蔡永立 《理论探索》2008,(1):99-102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与环境等多个方面.作为人类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旅游以其特有的方式为理解和实现和谐社会发挥着积极作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地区间的和谐发展及旅游市场的供需和谐共同成为生态旅游产生、发展和实现的重要因素,体现了生态旅游发展的和谐动因.生态旅游的自然与文化的融合、文明与科学的传播、保护与开发的协调、财富与科技的补偿等四方面价值,也很好地融入了和谐观.在和谐社会框架下生态旅游的发展取向,应当体现在环境生态化、科学大众化、经济平衡化、利益社区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刘畅 《各界》2009,18(1)
构建和谐高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高校自身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大学校园里,互联网络已经日渐走进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信息化的环境下与构建和谐高校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社会的主体,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际和谐的程度。人际和谐文化引领着人际和谐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对人际和谐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人际和谐文化的内涵,明确人际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人际和谐文化建设,为人际和谐奠定文化支撑,加快人际和谐的实现,从而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现代工业文明能够高效改变自然界,但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紧张。中国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中国现代化是在不断探索中推进的。以快速自发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方式,使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的代价。新时代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是我们的主动抉择和理论自觉,摒弃传统粗放式发展方式,形成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施严格的生态文明制度,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徐丽屏 《学理论》2013,(23):338-339
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阵地,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有:加强党建和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校园和谐人才学术团队;全面推进高校学生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精神动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必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3.
徐扬 《学理论》2012,(19):21-22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要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从全局上改变民生,实现共建共享。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实现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11)
系统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继传统文化和谐基因与其文化精髓,对当前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树立科学理念,实现科学发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激发创造活力;持久加强思想教育,凝练核心价值;大力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和谐氛围;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实现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6.
文化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民族地区和谐发展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美好前景和理想追求。文化和谐构成了民族地区和谐的支点显现。本文立足民族地区(以广西为例),试从历史的进程、发展的视角、和谐的维度等观照文化和谐是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潜质内核,并从文化和谐的视点探讨和谐社会的新固景。  相似文献   

17.
关注公务员心理健康 推进和谐心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文明逐步提升的转型时期,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是公务员素质健全、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宣传、教育和指导,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试能力,推进公务员和谐心态建设。  相似文献   

18.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价值,以生态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才能形成全面、长期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创造性地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要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通过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历史任务,就要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全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意蕴,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本文探讨了和谐文化与传统文化,和谐文化与现代理念,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与辩证思维等重大理论问题。强调要立足时代,立足实践,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