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化输出和国家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形象作为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地理等方面状况的认识与评价,直接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声誉和改革开放的成本.中国要崛起,需要重塑自己的国家形象.国家形象不仅在文化中得到反映,也通过文化体现出来.中国需要运用文化手段建构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文化输出在国家形象塑造中承担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灿烂辉煌,其发展的基本态势荦荦大者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从时间上审视,中国文化悠久,从未断裂;从空间上审视,中国文化有东移南迁的态势;从文化模式上审视,中国文化以农耕文化模式为主体;从动态角度来审视,中国文化呈多元格局;从学术思想角度来审视,中国文化是不断更替和调适的。  相似文献   

3.
文化和国家形象都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文化被国际社会认可和接受的程度是衡量其国家形象的重要标志,文化作为民族国家的精神体现,直接向世界展示自身形象和释放影响力。因此,文化软实力是塑造国家形象和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文化软实力与国家形象的相关性为切入点,阐释了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国家形象作为一种知识与想象体系,怎样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生成、传播中国自身的特质与价值观,认为发展文化软实力,建构健全、丰满的以民族文化为底蕴的中国形象,业已成为事关我国和平发展与文化复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要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胜出,必须具备正面良好的国家形象。国家形象的建构不能只重视硬实力,更要重视软实力。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发展在塑造国家形象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对国家形象塑造的作用,探求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发展之路,以期争取世界上更多的人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界对于软实力理论的探讨,应该面向中国问题,推进其中国化研究,进而聚焦中国软实力建构。传统文化是中国软实力建构的重要资源与理论优势。在中国软实力建构的视域中,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理清传统文化对中国软实力建构的双重效应,探寻发挥传统文化作用于中国软实力建构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文写作的审美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文写作在话语方式、结构布局、形象建构等诸多方面都有待于人们从美学价值的视角去重新审视 ,以为公文写作教学和研究开辟新的领域 ,拓展公文写作学科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跨国传播中的文化“贸易逆差”与中国电视文化的自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跨国传播和文化全球化交互作用的历史语境中,电视文化存在着严重的"贸易逆差"现象.它极大地影响着国家形象的建构及在国际关系中的成败.为此,中国电视文化必须树立高度的自觉意识,在全球意识中坚持本土独立性、在国际视野中坚持华夏文化策略.这个问题的深层动因是民族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建构以中华文化为底蕴的中国形象,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须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中华文化重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必须提高对外传播能力,力争掌握塑造国家形象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国家形象以及国家形象建构并非简单的概念构成,而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对国家形象概念的阐释有着非常深刻的启发性,但其理论偏颇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认为国家形象就是指"拥有一定客观条件的两国在国际社会的交往互动中,依据共有观念赋予对方的身份定位"。国家形象建构涉及的因素和变量很多,这形成国家形象建构的维度,而这样的维度就是我们建构国家形象的方向导引及其路径选择的依据。以国家形象的新概念为框架,我们从主体、内容、目的、方式等方面梳理了国家形象建构的理论内涵,得出了国家形象建构的维度——国家实力维度和共有观念维度,以及建构的路径——改革开放路径、国家理念路径、公共化路径、合法性和有效性路径以及国际责任路径等等。  相似文献   

10.
品牌这一概念近年来被一些学者和实践家引入政治学领域,成为评估国家形象与声誉的一种重要方法.由西蒙·安霍尔特创建的Anholt-GFK Roper国家品牌指数(NBI)每年被用于测量50个国家(地区)的国家品牌形象.根据测量结果,近年来中国的国家形象排名基本保持在中游位置,但日本人与韩国人对中国的国家形象评价很低.除治理指标外,中国在国家品牌指数的其他指标上均有上升的空间和上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演变和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进,中国的国家形象建设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梳理和总结建国60年来中国国家形象建设历程和经验,加深对国家形象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国家形象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中国国家形象建设应具有新的思路,需要转变观念,调整战略,要讲究传播策略,提升塑造效果。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涉及立法、执法、体制、观念等诸多因素,从中国的国情和现实出发,困境在于传统文化模式中缺乏尚法理念,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出路在于必须确立尚法理念。尚法理念的确立,是法实施、法功能、法价值、法效益能否真正实现的文化支撑点。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为了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一定要保证虚拟空间中文化产品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不仅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要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了确保网络文化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必须做好思想建设、技术保障、管理创新、产品、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文化与经济合流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文化以其独特的优势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文化产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世界文化市场已被九大文化巨头分享,中国加入WTO后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严重挑战。因此,我们应当建立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该体系以美国迈克尔·波特的钻石体系为理论依据,以显示性指标体系体现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内在和外在的逻辑去建立解释性指标体系,遵循大不等于强的原则,目的在于得知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从而消除其竞争劣势,“做”出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明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至今仍涉及到当前世界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的一些重大课题,他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对我们当前的先进文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法律文化的视角,构建“巴楚民族文化圈”,将其作为中国区域文化的一个独特类型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是扩展中国传统民族法文化研究领域的一种尝试。本文拟通过巴楚民族文化圈的演变、特点、民族法文化转型与现代化诸问题的初步构想,阐明此课题研究的主旨和目标,及其现实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国外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对我国加快发展现代化的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我们应积极转变观念,确立文化产业意识,并要在完善法律法规、改革现有文化管理体制、调整产业布局、培养高素质的文化经营队伍、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组建行业协会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比较具体地对当前中国外交战略的特点及发展走向作考察和分析,进一步厘清新形势下中国外交战略发展的前景,认为:坚持国家利益,参与国际制度,推进多边主义,建设和谐世界既是当前中国外交战略的主要特征,也将成为未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导向.而这样的导向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邓小平外交思想,以及中国的全方位外交也是相互协调的.  相似文献   

19.
地理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的一个明显表征,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必须认真对待和科学解决的问题。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失衡,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还易于引发甚至加剧各种矛盾,而且这也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相违背。可以说,地理二元经济结构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关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