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6年9月,毛泽东对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说,他在见到斯大林之前,从感情上讲他对斯大林就不怎么样。这是为什么?除了斯大林个人性格因素外,主要是因为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犯过错误。这不仅仅是指王明问题,抗战胜利后,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做的一些事情仍然使毛泽东感到不满。1945年8月,斯大林发来一封电报,毛泽东说斯大林“不让我们革命”;1949年1月,斯大林发来另一封电报,毛泽东说斯大林想搞“南北朝”1945年8月20日,苏联红军驻延安情报组给毛泽东转来一封密电,落款用的是“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当然,谁都知道它出自…  相似文献   

2.
《党史文苑》2014,(3):16-16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虽然当上苏共中央总书记,但他的地位还不巩固。为此,他采取了两大举世震惊的行动:首先,1956年2月,他在苏共二十大上大反斯大林,借以动摇斯大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树立自己的权威。结果事与愿违,却引发了波兰、匈牙利事件,使大批原本拥护苏联的世界和平人士大为不满,这自然影响了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会晤邱静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不久,即是年12月6日,毛泽东登上专列,开始对苏联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访问,也是毛泽东和斯大林两位历史巨人唯一的一次会晤。毛泽东这次访苏的目的,主要是同斯大林就有关中苏两国重大的政治、经济问...  相似文献   

4.
思秦 《湘潮》2010,(6):4-6
<正>1956年9月24日,毛泽东会见应邀参加中共八大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谈到因苏共二十大引发的对斯大林的批评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对斯大林的批评,我们人民中有些人还不满意。但是这种批评是好的,它打破了神化主义,揭开了盖子,这是一种解放,是一场‘解放战争’,大家都敢讲话了,使人能想问题了。这也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相似文献   

5.
1927年4月26日,斯大林收到一封标有“绝密 亲启急件”的文件。这是皮亚特尼茨基写给斯大林的一封信。信中写到:致斯大林同志: 以下是邵力子同志发自海参崴的电报副本: “致彼得罗夫①:上海使我很担忧,我不能充当反革命的武器,我请教如何作斗争。现寄回斯大林的照片。候复。邵力子。 4月 23日。” 请告知是否需要给他答复,给他作怎样的答复。 皮亚特尼茨基 绝密文件中提及的“现寄回斯大林的照片”一事,系邵力子离开莫斯科回国之前,斯大林委托邵力子将自己的一张签名照片带给蒋介石。一星期后,在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四…  相似文献   

6.
任冬梅 《世纪桥》2015,(2):95-96
斯大林作为一个在二十世纪历史舞台上发挥过重大影响的政治人物,关于其功过评价的盖棺定论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斯大林研究者极为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本文就"斯大林是沙皇的密探",这一涉及斯大林早期革命活动生涯的流传甚广的的错误观点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斯大林的崇高而又神圣 的地位,便平地风波,一落千丈。苏联发生的这一事变 的消息传来后,毛泽东震惊之余,立刻以审慎、敏锐的 眼力,纵览斯大林的功过是非,透视这一事件的利弊 得失,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然而,诚如邓小平所说: "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就说过,这样 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他虽 然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 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文化大革 命'的十年浩劫。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后,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实践和检验,并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重大课题,包括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人。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没有亲自去实践社会主义的理论。列宁也只是经历了短暂的实践。斯大林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建立起苏联模式的  相似文献   

9.
将军变上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位刚从柏林回到莫斯科的苏联将军向斯大林汇报工作。斯大林很满意,一个劲儿地夸奖他。汇报结束后,将军依然坐在那里,吞吞吐吐,面露难色。斯大林关切地问道:“将军同志,你还有什么问题?”“我有一件私事,可不知怎么对您说……”  相似文献   

10.
刘兴雨 《唯实》2003,(12):102-103
看过电影《列宁在十月》、《列宁在 1 91 8》的人 ,都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列宁与斯大林亲密无间 ,斯大林是列宁的当然接班人。其实 ,并非如此。1 92 3年 1月 4日列宁在一封口授的信中 ,说了如下一些话 :“斯大林过于粗暴 ,这一缺点在我们共产党人之间和我们的交往中 ,是完全可以容忍的 ,但担任总书记一职 ,就变得不可容忍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位置上撤换下来 ,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一职务。这个人在所有其他方面比斯大林只有一点优势 ,就是更宽容一些、更有礼貌一些、更客气一些、对同志更关心一些、任性更少一些 ,如此…  相似文献   

11.
斯大林与二十世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研究斯大林问题是有重大意义的.斯大林领导苏联长达30年,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他对世界的影响不仅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很大.死后依然影响很大.认识人类在20世纪经历了一条怎样的路程,把观察的视角选在斯大林这个历史人物上,以斯大林问题为切入点,解剖、分析20世纪承前启后的历史进程,是合适的.可以说.斯大林问题是认识人类刚刚走过的20世纪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政策是20世纪20年代初由列宁最先提出并付诸实践的,它使苏联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发展。但这一政策却于20年代末被中止。文章就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从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共领导人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对当时形势的错误分析,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观念的教条式理解及"粮食收购危机"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斯大林在解放战争后期是否劝阻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对1994年公布的斯大林和毛泽东在1949年1月间往来的电报,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解读。通过对"划江而治"的源起以及斯大林和毛泽东之间往来电报的分析,可以认为斯大林没有明确劝阻人民解放军渡江,但这并不表明斯大林没有使国共双方"划江而治"的想法。苏联战略安全利益第一位和苏美关系的大局始终决定着斯大林此时的复杂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斯大林双重的对华政策和复杂意图。这是毛泽东多次抱怨说斯大林"阻止我们过长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斯大林曾经用一则希腊神话故事来说明党与人民的关系,他说,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位无敌的英雄。叫安泰,是地神盖姬的儿子。他的秘密在于,每当他与敌人决斗遇到困难时,便往他的母亲--大地身上一靠,便获得了新的力量。因此任何敌人也不能战胜他。后来,敌人获知了这一秘密,便设法把他举到空中,在空中把他扼死了。斯大林讲完这则故事后  相似文献   

15.
斯大林破例出席告别宴会 时间在流逝,1949年12月已一去不复返,1950年1月即将过去,2月临近,签订苏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周年日也将随之到来。 在一次会晤中,毛泽东向斯大林提出一个请求,他说:“斯大林同志,我们想在签订条约后举行一个小型招待会。” “那当然。”斯大林回答说。  相似文献   

16.
赵子云 《世纪桥》2005,(4):66-67
蒋介石秘密派特使这是一段尘封了55年的历史片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即于年底访问了前苏联。在与斯大林会晤时.谈到了解放台湾问题,斯大林表示支持,决定给予1.5亿美元的贷歉.装备人民海军.并提供200架作战飞机及训练人员。此时,失去美国支持的蒋介石,眼看”山雨欲来风满楼”,形  相似文献   

17.
1952年8至9月斯大林与周恩来会谈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2年8至9月,周恩来访问莫斯科期间,斯大林同他曾举行会谈。会谈速记录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这是继毛泽东来访后,斯大林生前策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莫斯科会见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层代表。8月20日,周恩来与斯大林举行第一次会谈。下面援引会谈速记录。“斯大林:我们也应当感谢中国人民在进行正义的斗争。中国方面的巨大援助还在于中国向我们提供了橡胶。所以我们要感谢中国。周恩来:很遗憾,中国对苏联的援助是不够的。斯大林:你们取得政权晚了,晚了30多年。周恩来请求允许他谈一谈中国代表团来访的目的。他说毛泽东的电…  相似文献   

18.
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一系列协约,标志两国的结盟。但是由于历史的积怨,两国的结盟并没有消除斯大林对中共的怀疑与不信任。这一时期的中苏关系在双方结盟后并没有突破性进展。而最终消除斯大林的这种怀疑与不信任,则是中国进行大规模的抗美援朝战争,这大大震动了斯大林,他在事实面前,终于承认:中国的确是一个具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的国家。随着斯大林对中共怀疑的消除,中苏双方建国初的关系也随之走向高峰,出现了全面友好合作的大好局面。1、朝鲜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开罗、雅尔塔等一…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眼中的斯大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斯大林崇高而又神圣的地位,便平地风波,一落千丈。毛泽东对苏联发生的事变,震惊之余,立刻以审慎、敏锐的眼光,纵览斯大林的功过是非,透视这一事件的利弊得失,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然而,诚如邓小平所说:“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他虽然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相似文献   

20.
郑异凡 《党建》2009,(6):62-63
斯大林时期一些著作都特别强调,是列宁提议斯大林担任总书记的。例如经斯大林本人亲自修订的《斯大林传略》写道:“1922年4月3日,中央全会根据列宁的提议选举列宁最优秀最忠诚的学生和战友斯大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对此一说历来有不同说法。中央全会参加者托洛茨基在《我的生平》(1929年)中认为:“斯大林正是在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由季诺维也夫推荐,违背列宁的意愿而被任命为总书记的。”托洛茨基还说,谁也没有赋予这次选举以特殊意义。“在列宁生前这是个技术性的职务,不具有政治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