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到“从天而降”的陈赓,钱学森感动不已。听了钱学森的话,陈赓开怀大笑:“好,我就要您这句话!”“哈军工”的首任院长兼政委是陈赓,这位由毛泽东亲自选定的大将性格开朗,思维敏捷,智勇双全。“哈军工”从成立的那天起,就遵照毛泽东“为了国防现代化”的教导,汇集了许多我国一流的科学家,仅空气动力学方面就有任新民、梁守、周曼殊、金家骏、庄逢甘、罗时钧、卢庆骏、李宓等,教学和科研的切入点一开始就很高。1954年9月,“哈军工”正式招生的第二个学年,陈赓随以彭德怀为首的中国军事代表团赴苏联参观原子弹爆炸实兵对抗军事演习。演习结束…  相似文献   

2.
我九十多岁了,往事已如模糊的烟云,但有一些记忆却在那烟云中闪光。 1952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俗简称为哈军工)创建之初,我被调入该校任教。我们的院长兼政委就是赫赫有名的陈赓。 陈赓将军是1952年夏从中国人民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岗位上被召回国,受命筹建我军第一所军事工程技术最高学府的。在一无校舍,二无教员,三  相似文献   

3.
正东海路、西海路、郑和路、奥列霍夫路、世昌路……独特的道路名称将一所学校的使命与担当彰显得淋漓璃尽致……64年前,陈赓大将以军事家和教育家的胸襟气魄,建成了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哈军工因强国兴军的使命而诞生,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国防科技人才,为国防科工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度被誉为"中国的西点军校"。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7,(5)
正军事工程学院是我国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创建于冰城哈尔滨,也就是享誉中外的"哈军工"。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为建设强大国防,毛泽东亲自决策创建"哈军工"。毛泽东创办"哈军工"的重大决策、作出的重要指示和题写的训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是我国高等军事教育的宝贵财富,有着十分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亲自决策创建军事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5.
正编辑同志:我是一个近现代史研究爱好者,想借省委党刊的影响力发出一个呼吁。陈赓大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1952年受命组织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人们常说的"哈军工"。他不但倾心打造了新中国第一所军事工程技术的"黄埔军校",使"哈军工"成为培养国防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的摇篮,并为新中国研制导弹和火箭的伟大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初、位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凝聚了那个时代所有关于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梦想。150多位将军、39位"两院"  相似文献   

7.
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1926年赴苏联学习,次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任营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8.
“哈军工”这座历史的丰碑,在人们心目中已经矗立50年了。它并没有因为离开我们的时间久远而被尘封、被湮没。相反,时间越向前推移,它就越显得巍峨、挺拔,越显得光彩照人。陈赓大将是“哈军工”的建院元勋,是“哈军工”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石武英 《党史文苑》2012,(14):22-2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陆续派出一批军事骨干赴苏联学习军事和政治理论,以此推动中国革命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培养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大批管理和专业人才,我军又向苏联派遣了800多名军事留学生。这两代军事留学生对中国革命、新中国军队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胡飞 《党史纵览》2010,(1):28-31
1952年6月,正在朝鲜战场指挥作战的陈赓接到中央调令,让他担任新组建的军事工程学院院长。接到命令后,陈赓挥别了一起战斗的战友,回到北京,在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商谈之后,立即开始着手组建军事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