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不少国际关系研究者,特别是美国研究者来说,把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或威斯特伐利亚和会(1648年)当作国际关系的起点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在此之前的国家间合作与斗争,除了少数被学者们引用外(如古希腊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多被弃之不顾。相对来说,英国学派学者较为重视历史研究,还注意把古代历史纳入国际关系研究的视野。例如,亚当·沃特森的《国际社会的演进》就从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社会谈起,而巴里·布赞和理查德·利特尔合著的《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则把国际关系的视域拓展到了大约公元前3500年甚至公元前6至4万年以前。①但令…  相似文献   

2.
苏长和 《美国研究》2001,15(1):138-146
在当今美国国际关系学界,有两位学者堪称执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之牛耳的人,一位是西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肯尼斯·华尔兹(Kenneth Waltz)教授,他以<人、国家与战争>和<国际政治理论>两本书奠定了他在整个国际关系学中的大师地位;而另一位,就是美国东部杜克大学的教授,美国政治学会现任主席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O.Keohane).后者以<霸权之后>一书而蜚声学坛.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论著作被征引的频率,最高的除了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以外,当数基欧汉<霸权之后>一书了,另外,近20多年来国际关系学界影响最大的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neo-liberal institutionalism),也是与基欧汉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3.
从本源来看,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之间联系紧密,在学科发展史上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的研究相辅相成。这种紧密关系维系将近三百年,直至冷战时期现实主义主导美国国际关系学领域时才戛然而止。当时,美国国际关系学界甚至掀起一场试图疏远法学、历史学、哲学等传统研究方法的“行为主义革命”。不过,美国之外的捍卫传统研究方法的“英国学派”却仍然维系着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的紧密联系。英国学派的学者不仅在相关国际关系命题方面给予了国际法发展的更大空间,而且他们对国际法所做的直接研究,促进了国际法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马丁·怀特是当代西方最杰出的国际关系理论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对英国学派的建立及其学术传统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尊为"英国学派之父"。怀特的思想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他本人研究议题和视角的改变,他由早期的现实主义转向了后期的理性主义。怀特长于运用历史方法分析权力政治、国家体系和国际关系思想,并试图从伦理角度对国际关系作出价值判断,其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了关于国际关系三大思想传统的分析模式。他的思想对英国学派乃至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我们认识当代国际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义桅 《美国研究》2022,(4):9-29+5
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从理念到现实,彰显中国的学术自信与学术自觉,也引发国际学界的关注。近年来,西方理论创新不足,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抬头,全球国际关系学开始流行,激励了本土化、原生性中国理论的兴起。在数字/生态文明时代,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超越中国崛起思维,切实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历史观、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时代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未来观,充分发掘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创立人本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华学派,才是正道。  相似文献   

6.
李开盛 《美国研究》2006,20(2):149-156
近些来年,在具有浓厚科学行为主义氛围的美国国际关系学界,历史研究方法似乎有抬头之势。例如,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Mearshei mer)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恢复了摩根索纵横历史的传统,尽管加进了很多的数据分析,但全书有一种历史的穿透力。①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大学唐纳德·帕查拉(Donald J.Puchala,1939~)教授的《国际关系中的理论与历史》一书也应算是这些“历史型”国际关系著作中的一本。②但与其他作者不同的是,帕查拉不是把历史事件简单地视为一种论据来使用,他穿过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隧道,考察了一个宏大的历史现象——文明的…  相似文献   

7.
仇华飞 《美国研究》2007,21(1):136-144
国际关系的基本政治环境是“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处在绝对安全环境中。①在国际安全困境中,各国都努力寻求摆脱困境的途径,以影响对本国安全构成威胁的环境。对于国际安全环境的理解,不同的研究取向产生不同的分析方法。理想主义学派强调把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视为维护本国安全的“公共产品”。而建构主义者认为“规范、秩序和价值观念制约国家对外政策的制订,甚至可以改变对国家利益本身的建构”。②丹尼尔.帕帕在其新版《当代国际关系:认知建构》③一书中,结构性地论述了影响当代国际关系的诸多因…  相似文献   

8.
作者结合自己的学术经历和研究心得,在简要回顾中国国际关系学四十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比较客观、全面的考察和分析,既充分肯定了该学科的成就和特点,也坦率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热诚地提出了改进、提高的若干方策。作为一篇学术(科)史述评,本文对于了解中国国际关系学的来龙去脉,把握学科进步的基准和趋势,推动学科的健康和顺利发展,特别是对于甫入这一学科学习和研究的年轻学子来说,都饶有兴味,颇有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读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秦亚青 《美国研究》2001,15(2):135-145
过去十年是社会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迅速发展的年代,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温特是这一学派的主要理论学者,其著作<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全面论述了社会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成为这一学派最重要的理论专著.①温特在这部著作中对国际关系主流理论涉及的重要概念提出了富有意义的质疑,首当其冲的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  相似文献   

10.
周桂银 《欧洲研究》2005,23(4):1-18
赫伯特·巴特菲尔德是20世纪西方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英国学派的奠基人。他发起成立了英国国际政治理论委员会,从而开创了英国学派的源流。巴特菲尔德的国际关系思想是一种倾向于理性主义的现实主义,它以基督教信仰为出发点,以深刻的历史理解为背景,以人类关系和国家间关系中的安全困境及其制约因素为主要内容,表现出对国际秩序和人类命运的道德关切。巴特菲尔德的思想尽管有着固有的缺陷,但却为我们理解现时代的国际关系特别是战争与和平问题提供了一种宏大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