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反腐败工作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找准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是反腐败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在少数领导干部中存在着的表现各异的腐败心态,是导致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一个很重要的、也是往往为人们所忽视的原因。注重领导干部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心理层面上找到解决腐败心态存在的办法,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自觉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对于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孟庆荣 《党课》2009,(5):72-75
曾经有媒体这样采访普通群众:“假如你有权,你会不会腐败?”没想到大多数人的回答竟然是,“我可不是圣人,那是说不准的事,说不定我也可能成为腐败分子”“大腐败可能不会搞,小腐败也会弄一点,吃点、喝点、捞点算什么啊”“先捞他一笔,弄他个无后顾之忧”“你捞我也捞,大家一起捞,法不责众”“周围的人都腐败,你不腐败行吗?  相似文献   

3.
"情"、"新"、"精"、"真"──也谈领导干部讲"四话"侯仲泉近日,翻阅报刊,看到一篇关于提倡领导干部讲"四话"的短文,颇有同感。笔者作为一名政府职员,经常聆听领导干部的各种讲话,对那些空洞乏味的长篇大论,早已深恶痛绝。领导如何把话讲好,已是笔者酝酿...  相似文献   

4.
郭庆晨 《奋斗》2009,(12):60-61
官员腐败、变质。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多的,莫过于“心理失衡”。四川省交通厅原副厅长郑道访曾经这样分析自己犯罪的原因:“自己为国家的交通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可收入就那么多,家庭的小日子也过得并不宽裕。而社会上那些包工头、小老板大字不识几个,却成了千万、亿万富翁!于是,我的心态不平衡了。产生了不捞白不捞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 程中,企业将面临风险、竞争 和机遇并存的挑战,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有所作为,领导者自身的素质高低就显得极其重要,换一个角度说,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及核心作用发挥的好坏,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分析那些经营管理不善、效益滑坡或因领导者的腐败而导致企业垮掉的实际情况看,目前影响企业发展的恰恰是领导干部自身的素质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素质低下。一些企业领导政治素质低下,私欲膨胀。把人民交给他的权力变成了敛财的工具,能捞就捞,能沾就沾,其结果是肥了…  相似文献   

6.
张正耀 《学习导报》2011,(10):48-49
腐败,历来为老百姓所不齿。腐败,也是领导干部家庭悲剧的主要祸根。分析一些腐败案件发生的原因不难发现,有些是领导干部自作自受、咎由自取;也有些是败在家庭、毁在亲情。防止因为家庭的原因导致的腐败行为,给领导干部家庭防腐提个醒至关重要。腐败,既有"前厅冒烟"的教训,更有"后院起火"的悲剧。有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违纪违法,其配偶、子女、亲属敛财受贿、胡作非为。  相似文献   

7.
摆在大街上的腐败──对个别领导干部多占抢占挤住房透视湖北杨受林,梅中原引子对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经济犯罪等腐败现象人们都切齿痛恨。然而,有一种「腐败」似乎没有能够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或者说,人们对其重视得还很不够。这种腐败就是「摆在大街上的腐败」─-领...  相似文献   

8.
曹林 《廉政瞭望》2013,(21):51-51
腐败在我们的语境里其实是一个很“宽容”的词,似乎只有“把不该拿的钱往自己腰包里捞”,才叫腐败。其实严格来说,不仅权钱交易是一种腐败,任何背离了民本的权力承诺、“权不为民所用”的行为,都是权力的腐败。  相似文献   

9.
腐败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心理是造成腐败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目前腐败心理呈现出补偿心理、失衡心理、侥幸心理等多样性特点。腐败心理的形成和行为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其个人需要极度膨胀,欲望动机发生扭曲所致,同时领导干部对权力认识的偏差也强化了腐败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在选拔和任命干部时应进行心理测试,对干部要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代价方面的教育,适当满足干部对物质的需求,关心他们心理发展状况,从心理源头防止腐败。  相似文献   

10.
薪水与廉洁     
腐败问题已成了我们中国人的一块心病,为了医好腐败,我们中国人不知开了多少药方。药方开多了,自然良莠不齐,甚至有人乱开药方。我就见到了这样的两例药方:一是高薪养廉,一是加薪养贤。 有人认为,我们中国的腐败问题之所以如此严重,主要是因为我们中国领导干部的工资太低了,不能养家糊口,特别是看到身边许多才能不如自己的人先后富起来,心里更是不平衡,于是就把目光盯向了手中的权力。所以,要消除腐败,必须提高领导干部的工资,为领导干部解除后顾之忧,消除心理不  相似文献   

11.
张玉胜 《先锋队》2013,(10):35-35
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修身养性,以达到明理知耻的精神境界,这不仅契合了习总书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一贯要求,也是领导干部增强定力、抵御诱惑、拒腐防变的素质要求。为此,领导干部必须谨记"三戒"。一要"戒贪"。民众习惯把腐败官员斥之为"贪官",足见贪欲的为害之烈和不得人心。"贪者"的主要表现有三:一是贪权,二是贪财,三是贪色。拥权便贪、一贪就"淫",已成堕落官员的人生三部曲。其实,  相似文献   

12.
把好"官场"入门关──"改造我们的官场"系列谈陈文敏《党风与廉政》杂志以"改造我们的官场"为题,开展讨论,集思广益,对于我们加强政权建设,清除官场腐败风气和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制度都是颇有裨益的。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前的干部队伍中在思想认识、道德...  相似文献   

13.
国际大围剿──'93国际反腐败备忘录张建武腐败一词,本意是指粮食糜烂"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上》)。自从引申以定义一种社会现象后,其使用频率便骤然增高。不论是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还是文明程度甚高的发达的国家,腐败这一社会丑恶现象几乎无孔不入,...  相似文献   

14.
干部妻子要当好家庭“纪委”张秀璋报载,福建石狮市纪委召开领导干部夫人座谈会,提出在领导干部家里设立"纪委"读后发人深思。在反腐败斗争中被查处的领导干部,其腐败成因,当然最主要的是本人的思想蜕变,但也不乏被妻子"枕边风"吹得晕头转向者。我国自古便有"家...  相似文献   

15.
贪心不可有──一位中学生的忠告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个刚读完初中的学生。今在舅家翻阅了《党风与廉政》1995年第3期,看到那些曾创过辉煌成就而因贪心落入法网的领导干部,我陷入了深思。于是,我便写下了以下文字。一股怪风,吹得不少人向"钱"看。向"钱"看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领导干部主体出发,重点探索走向腐败之路的领导干部,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自身产生了什么样的心理变化,以及通过这个分析,试图找到每一心理平台上的薄弱环节,并以此为突破点,探讨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不勤政也是腐败过河卒古人云:为官之本在于廉,为政之要在于勤。群众不需要不办事的"父母官"──引题廉政与勤政,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体,缺一不可。不廉政是腐败,不勤政也是一种腐败。《陕西政协报》曾登过一首打油诗:干活的总有干不完的活,不干活的总是没有活儿干;...  相似文献   

18.
电影《生死抉择》让观众看到了一张由省、市、企业三级党员领导干部编织而成的密而又密的腐败关系网:一 个大企业的领导班子集体腐败,被市长提拔的企业领导干部和提拔了市长的省委领导干部在搞腐败,一些在职的干部和已经离退休的领导干部参与了腐败,就连与市长相濡以沫的妻子也成了腐败分子的网中之鱼,其腐败的程度是触目惊心的。《生死抉择》通过对各种矛盾冲突和人物复杂心理的刻划,引导观众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笔者所思考的问题是:为官佳境何处是 ?  腐败分子那种欲望满足前的偷偷摸摸,欲望满足后的担惊受怕,哪里是在…  相似文献   

19.
陈友贵 《学习月刊》2014,(18):113-113
十八大以来,中央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处理了众多的贪官。心理专家在进行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后,对这些官员走向犯罪原因进行心理分析,认为大部分官员走上腐败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心理绑架"。一、心理绑架的形成与发展心理绑架和暴力绑架一样,目的是为了获取利益。不过,在具体的心理绑架形成与发展阶段上,心理绑架则是软性、渐进式的,不必动一刀一枪,就用一句广为人知的比喻来说,类似"温水煮青娃"。  相似文献   

20.
理论动态3则     
《前线》1996,(9)
理论动态3则部分领导干部急需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市社科联举办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专题座谈会为迎接六中全会,加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市社科联于7月23日,召开了"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专题座谈会"。与会者认为,领导干部的道德现状,从主流上看是好的和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