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部人事月报》2013,(12):34-35
走路,吃饭,坐车……你随便扫视一眼周遭,就会摄入“低头族”的生存照。玩虚拟,丢真实;默无声,生孤寂;勤刷屏,失仁爱。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是谁绑架了你,我亲爱的朋友!网络,似乎让我们拥有了无边无际的自由,却也让我们和真实的世界隔离,这是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安全在左,墨香在右;那边有花,这边有情。疗救弊习,唯有自救。  相似文献   

2.
干部交流制度是我们党历经90多年风雨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重要法宝之一,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宝贵经验。"空降"干部大多是中青年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战略接班人。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大批年轻干部能够不断涌现出来,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空降"干部是加快培养优秀中青  相似文献   

3.
做好这"五化",空降就摆脱了现在时好时坏、亦敌亦友的局面。就不会出现一人空降一批人受伤;挂职变任职、朋友成对手的情况对"空降"干部制度的改进意见,归纳起来有"五化"。首先是要规范化,变无规矩的空降为有条件的空降。总的来说,空降一定要统筹考虑和统一安排。加强调研,在扎实掌握大量的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顶层设计,这样才能做到规范化。这种交流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度,应该根据中央干部交流总规划、地方可承受能力以及干部交流的实际情况划一  相似文献   

4.
"空降"干部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主要是指从上级部门或外单位调任某岗位的领导干部。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干部"空降"渐成常态,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政部门中,"空降"干部群体在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激发官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人民论坛调查显示,八成以上受调查者表示关注"空降"干部群体。然而,当我们试图深入走  相似文献   

5.
肖楠 《人民论坛》2012,(7):14-17
调查结果八成以上受调查者表示关注空降干部群体"反腐型"、"能人型"空降干部最受欢迎受调查者认为"避免山头主义,防止派系斗争"是空降的最大好处受调查者认为完善"空降"制度最需"增加透明度"  相似文献   

6.
依据不同空降形式的分类:第一类可以分为中央的空降和地方的空降。原先的空降是从中央调往各地方的空降,慢慢地各省、市、县也在进行一些空降委派,随后一些系统的部门也开始对下进行空降了。第二类是军队的空降,是军队干部到地方的空降。主要是50年代的"三线建设"。这类"空降"干部的素质比较高,到了基层就能发光发热,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保安》2004,(24):40-41
近年来,绑架案件,特别是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案件,在各地时有发生。因此,对劫持事件的防范不能松懈,至少应掌握一些应对常识。犯罪分子劫持人质,往往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而且犯罪分子往往会孤注一掷、铤而走险。因此,一旦被劫为人质,一定要沉着应对,不可轻举妄动。1、孤身一人被犯罪分子劫持,内心难免惊慌失措。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尽量保持镇定,不要做无谓的抗争,更要坚定自己能被营救的信心。只要不惧怕犯罪分子的威胁,保持镇定,就有被救脱险的可能。情绪失控只会让犯罪分子狗急跳墙,危害自身安全。在以往的劫持人质事件中,就曾出现过由…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各级党委在贯彻《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成效显著,干部交流已成常态化、制度化。但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区县乡镇班子成员的任用,上级机关"空降"或外区县、乡镇交流的数量多,比例大,从而影响了成长地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今明两年是换届之年,换届不仅是简单的换人,择人用人,有规律可循。区县乡镇领导班子有"一线"指挥部的特点,任用时交流的比例过大就会"弊"大于"利"。一、区县乡镇领导干部交流比例不宜过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林婷 《新东方》2005,(9):38-40
宗法势力与现代公共权力两者在权力来源、权力运行基础、权力运行规则等方面都不同,这决定了宗法势力与现代公共权力两者本质是相互排拒的,这导致了宗法势力在参与公共权力支配时有诸多的弊症,主要表现在器物、制度、意识三个层面。认识弊症是防止宗法势力对公共权力渗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反腐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前提是纪检监察工作自身运行要规范化、法治化。“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严”字当头,是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基调。  相似文献   

11.
说“忠”     
任人唯亲是封建时代用人制度的痼疾。时代发展到今天 ,这种用人制度一直未绝迹 ,只不过上面又遮上了一层帷纱———任人唯“忠”。“忠”比“亲”带更大的隐蔽性、迷惑性 ,不易被人看出。它可以不同地域、不同宗族、无亲无故 ,没有老同事、老同学、老上级、老邻居的嘱托、求情。有权任官的官只要觉得对方平日“忠”于自己 ,知恩图报 ,听话 ,易驾驭 ,就可提拔重用。这样 ,往往会忽视对方的德、才、学、识 ,提拔起来对提拔者或许会有益 ,但被提拔者往往会成为庸才或奴才一类人物。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 ,都是我们所提倡的。但对某个领导…  相似文献   

12.
空降干部制度的改革是中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寻求良善治理、巩固执政基础的积极努力,其所遭遇的问题反映了国家转型发展的两难困境"空降"干部是中共由来已久的重要传统,是中共进行革命和治理国家的有效策略。这一传统的形成与中共早期的组织性质和革命路径有关,与中共建政以后的目标追求和治理方式有关,只有置于特定的历史进程及相应的社会背景、制度体系之中,我们才能把握此项策略的生成逻辑与运作机  相似文献   

13.
空降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很有趣的话题,不管空降是好事还是坏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毕竟这个空降是属于少数人的事情,一般都是CEO、COO、VP等高管级别的职位,至少也是总监、总工程师之类的职位,大都职位会带个“总”字,所以对于职场大众来说都只不过是个传说!在百度上随便搜索了一下,网上对于空降的评价都不乐观。  相似文献   

14.
张冬辉 《求索》2012,(12):69-71
南京国民政府监察使制度的设立既有思想基础,也有制度渊源和现实需要,然而监察使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和实际运行中存在差异和一些问题。南京国民政府监察使制度既有利也有弊,它可以为我国地方监察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绑架罪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依照本罪的规定处罚。绑架罪,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即以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强行掳走他人,以此向被害人亲友索取钱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在绑架罪中规定,绑架"致使被绑架人死亡"和"杀害被绑架人"处死刑。这种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有利于司法的一致性。但是,绑架"致使被绑架人死亡"和"杀害被绑架人"分别包含不同情形,二者相互之间及其不同情形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等不尽相同,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不应当采取完全相同的法定刑。绑架罪中绝对确定法定刑应当进行修改,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从而更好地实现司法正义。  相似文献   

17.
机关后勤管理和服务,是党政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政务工作正常运行提供保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展示机关精神风貌、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的窗口。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机关后勤工作。最近,温家宝总理还专门就加强机关后勤工作的制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要完善管理制度,用严格的制度加强和改善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使机关事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陷阱的特点有两个:一是表面平坦下面却隐藏着深渊;另一个特点是轻车熟路通过陷阱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是重载车就会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人民论坛《转型期"漏洞》的策划对制度漏洞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了一些定律。可  相似文献   

19.
谢克 《台声》2006,(6):11-12
台湾的政治舞台真是个玄妙之地,除了戏码常演常新、高潮接连不断、场景变幻莫测,一到节骨眼儿上,还总有人突然冲上台来,来一段完全不着边际的“即兴表演”,让舞台上乱成一锅粥。本周,正当人们睁大眼睛紧盯“扁府”弊案的时候,一出由扁自导自演、令人瞠目结舌的“迷航外交”登场了。送行的人不知陈水扁的飞机是要飞向何方;随行人员莫名其妙登上了一架不知将飞往何方的飞机,只能凭手上的指南针,看看飞机到底飞往哪个方向;飞行员说没有预设航线,一切“听命行事”。按照岛内媒体的说法,一整飞机的人,就这样被绑架,成了陈水扁的人质。原来的“戏…  相似文献   

20.
萧师言 《台声》2006,(9):77-78
陈水扁亲信韩国召妓、女婿涉嫌内线炒股,这些弊案让台湾人记住了一个名字:邱毅。正是由于他的揭发,台湾民众才了解到上述弊案的真相,他也因此成为公认的“爆料大王”。“万念俱灰”后选择揭弊萧师言:有人说,您揭弊是想出名,是这样吗?邱毅:当然不是。揭弊的代价非常高,不需要用这种手段提升我的名气,更何况民进党这一批可以说是地痞流氓出身的人被揭发后,会想尽办法攻击、抹黑、污蔑、骚扰我。我家庭的破裂也与揭弊有一定关系。我非常重视我的家庭、我的前妻,现在却家不成家。虽然我个人不怕死,但3个孩子却是我的最爱,我不敢想象他们如果出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