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哲 《法庭内外》2013,(12):60-60
说起葡萄酒,最先让人想起的一定是法国,还有那最著名的波尔多。法国为什么能产出那么让人心驰神往、魂牵梦绕的葡萄酒,这不仅与其悠久的历史、丰厚的自然条件有关,也与法国的法律有着一缕不可分割的情缘。  相似文献   

2.
<正>鲁迪·库尼亚万今年46岁,他因收藏了大量具有极高收藏价值的勃艮第和波尔多酒而闻名,曾被认为是葡萄酒界的东方神秘天才和鉴定专家。然而如今,他已上了勃艮第各酒庄的黑名单。勃艮第彭索酒庄主人亲自出场打假2008年4月,一场世界瞩目的葡萄酒拍卖会正在举行。拍卖会的主持人是世界第一大酒水拍卖行的拥有者——约翰·凯本。他一边饮着光泽诱人的美酒,一边侃侃而谈,在他的精心设计下,这场面向名流富豪的竞价游戏变得好似婚礼那样欢乐。  相似文献   

3.
2011年以来,从法国乐朗酒庄等多起葡萄酒名庄的跨国并购,到法国各大葡萄酒协会发起的葡萄酒文化攻势,酒庄“新贵”迅速崛起……中国葡萄酒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提升在世界葡萄酒版图中的地位.但面对黄金前景,如何改变市场诸多乱象、实现长远健康发展?消费者又怎样理性购买、鉴别?  相似文献   

4.
《判例与研究》2005,(2):F002-F002
孟德斯鸠(Montesquieu,Charles Louis de Secondat,1689-1755),法国著名政治学家、法学家,西方社会学先驱人物之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布烈德庄园,年轻时代专攻法律,对历史、哲学、自然科学等诸多学问也有涉猎,当过律师,曾担任波尔多议会议长职务。其主要著作包括《波斯人信札》(Lettres Persanes,1721)、  相似文献   

5.
《法国民法典》作为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民法典一般认为是一部"原创性"的民法典。文本以一个全新的维度去重新检视《法国民法典》,力图证明,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法律移植的产物。并且值得中国的立法者们从中去寻找它对现今我们制定自己的民法典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明哲 《清华法学》2015,(2):155-174
本文将从王伯琦对吴经熊所谓"西方现代法律思潮和我国传统恰相符合"的批评出发,探讨他对自然法、法律社会主义、实在法的权威这三个重要方面的阐释。然后,本文把他的阐释与1931~1936年他留学法国时法国语境中对这三个问题进行的探讨相对照。王氏坚持自然法复兴运动中的自由主义立场,他逐渐把法律社会主义展现为对自由主义的调和而非反动。在对待实在法的态度上,王伯琦和同时代的法国法学家一样,希望保留实在法的权威,对法国学说三方面的表述令他得以论证外生性的法律应当取代本土传统。最后,本文指出,王氏会做出上述解读的一个可能解释便是他的进步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7.
2012年5月,司法部法律援助管理干部赴法培训团赴法国进行培训学习。培训团成员听取了法国对外培训交流促进会、法国司法部法律信息和权益及司法援助和受害者援助办公室、巴黎律师公会负责人和专家关于法国司法体制及法律援助历史与现状的介绍,访问并听取了法国最高法院法律援助办公室、法律保护人机构、国家消费研究院、巴黎劳资纠纷调解和仲裁法院、国家困难人群住房高级委员会、法国就业局、巴黎法律信息和权益援助委员会、巴黎移民协会、凡尔赛大审法院、巴黎20区警察法院(审理轻微刑事案件的基层法院)、巴黎13区法律咨询站、图卢兹上诉法院司法援助办公室、波尔多大审法院司法援助办公室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法官、检察官(法国法院和检察院实行“审检合署”,检察院设在各级法院内,检察官不是司法人员,而是行使行政权的公务员,检察官和法官都是法庭的组成人员)、非职业法官、调解人、律师的授课,相互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培训团成员多方面、多角度系统了解了法国法律援助制度及其最新发展、法律援助组织、法律援助的范围和条件、经济困难审查以及与法律援助密切相联的法律帮助机制等方面的情况,对于借鉴其有益做法,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文 《法律与生活》2013,(13):52-53
《项链》中的悲喜剧西方的文学,尤其是戏剧与小说,在内容上比较广泛地涉及了法律与法律精神,甚至以它们为主要书写对象。如今看来,这类经典化的书写,似乎更典型地存在于19世纪。那些年代的西方作家,也多有法学的背景。以法国为例,年轻的巴尔扎克、雨果、梅里美、福楼拜等,都或深或浅地做过法律门下的学子,也因法律的无可回避,这些"准法律人"与"类法律人"的恢弘之笔都顺理成章地触及了沉甸甸的法律。  相似文献   

9.
任重道远     
正能够作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举办的涉外律师"领军人才"第二期培训班的一员参加学习,我深感荣幸。全国律协为本次培训班邀请了国内顶级专家学者、商界领袖以及优秀律师旧行们前来主讲,他们以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以及海外并购过程中的法律实务为主题,深入浅出地介绍和讲解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相关的各类法律问题,与学员们分享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所涉及法律业务中的先进理念。通过近两周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全法中国法律与经济协会"成立于1998年6月,系在法国(或曾留学法国)的中国法律、经济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的学术性组织。在法国巴黎正式注册。促进和增强全法中国法律与经济工作者之间及他们与国内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支持和鼓励会员以多种形式为中国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焦彦 《法庭内外》2006,(9):39-42
产品包装遭遇“克隆” 美誉国际公司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根据法国法律组建并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设计、生产和在世界范围内分销以世界顶级时装设计大师姓名命名的香水制品。  相似文献   

12.
公共财产是我国重要的法律术语,但是我国却没有建立与公共财产相关的法律制度。法国2006年通过CGPPP立法建立了完善的公共财产法律制度,其制度主要包括公共财产的确认标准、公共财产的管理与使用制度、公共财产的法律保护制度等。考察法国公共财产法律制度有助于促进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公共财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民调显示,77%的法国对腐败指控,但是希拉克及其律师总是会找到理由逃避审判。有人质疑:法国有富人的法律和穷人的法律?有“慢慢来的法律”和“快马加鞭的法律”?  相似文献   

14.
刘帅克 《中国司法》2014,(11):89-92
正一、法国、荷兰法律援助制度简介(一)法国法律援助制度法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可以分为三个体系:法律援助、法律获得和受害者援助。三大体系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是为了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尊重和保护人权,最终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要求。1、法律援助。仅指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人群免费或部分免费提供个案代理的诉讼法律援助服务,不包  相似文献   

15.
清末变法让泱泱中华成为法律移植与继受的试验场。法律之实施,离不开种种学说的指导,故法律移植常伴随法律学说的移植。在此进程中,留洋修习法律的学生功不可没。我国法学家在20世纪上半叶所传播的法国学说,并非对彼国学理原封照搬的产物,而有其主动拣选、理解、重述的贡献。具体而言,我国学者所欲传播的乃是其中注重普世价值和社会本位的部分。然此时法国法学所呈现出的,其实是一幅共和派唯法律独尊的思想占据绝对优势的图景,而那些在中国流行的法律思想家却都是法国政治和学院中的边缘人物。此外,我国法学家在阐释法国学说时强调法国思想与社会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容性,并对其进行抽象化。但两国语境的不同,造成了同样话语的不同命运。对两国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分析,可为法国理论在两国的不同命运提供解释。  相似文献   

16.
一部只规定普通拍卖关系、相对内容较少的法律,居然攫取了顶级名称"拍卖法",中国的<拍卖法>实在令人哭笑不得.这也难怪碰到问题求诸于拍卖法之时往往陷入无法可循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7.
在法律信仰之争中,法律信仰怀疑论和否定论者主张法律信仰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都不适于中国,主张法律信仰的学者更多地是过分误读了伯尔曼"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这句话,并据此做出了不合时宜的判断,因此其所主张的法律信仰更多地是一种"神话"。相对于作为"神话"的法律信仰,法律信任是一种"鸡汤",虽然它不能治病但富有营养,有助于社会肌体的康复和法律的有效实施。法律信任"鸡汤"的熬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法律内和法律外进行"综合治理"。其中,经过由更普遍的有效参与和更加公平的法律程序、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以培养人们的乐观主义态度进而产生对法律的信任、从约束权力和反腐切入来打破法律信任不足-法律具文化这一恶性循环,是三种相对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法律行为“合法性”迷局之破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行为是私人创设调整其相互利益关系的法律规范的行为,"规范性"是法律行为的本质属性。法律对法律行为的调整主要表现为"效力性"评价,而非"合法性"评价。通行的法律事实体系理论将"事实性"界定为法律行为的本质属性,这是一种错误的定位。将"合法性"看作法律行为本质属性的主张就源于这一错误定位。将法律行为看作是实现私人意思自治的法律工具,区分法律对社会生活的不同调整方法,认可私人作为创制法律规范的主体,必然要求抛弃以"合法性"为法律行为基本属性的错误理论。  相似文献   

19.
法律事实的成立,导致法律关系的成立。法律关系不能区分为成立与生效两种。合同前法律关系的成立,是合同法律关系成立的必经环节。两个"成立"都是法律事实效力的表现。适格的要约是单方法律行为,该法律事实发生"合同前法律关系";适格的承诺也是单方法律行为,该法律事实与要约结合发生合同法律关系。适格要约与适格承诺的结合,是两个单方法律行为合成的双方法律行为。在附停止条件的合同中,条件成就是新的法律事实,它引起新的法律关系成立。实践合同的交付,是新的法律事实,致本约(新的法律关系)成立。  相似文献   

20.
邓正来 《河北法学》2008,26(3):2-16
中国法学界的"全球化论辩"可以从"肯定"与"否定"这两种态度加以分析。以"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区分为参照性判准,可以发现,"反法律全球化"论者与对"法律全球化"持肯定态度中的"唯法律全球化"论者其实都处在着同"去国家化"相关的"法律一元论"这一层面上,只不过前者主张的是"国家法律一元论",而后者主张的是"非国家法律一元论"。"法律全球化"是一种在全球层面上展开的包含"法律国际化"的进程,是一种从"国家法律一元论"走向"国家与非国家法律多元论"的开放性进程。中国法学论者之所以尊奉"法律一元论",实是因为教条性地尊奉"法律的唯国家意志论"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两个经典论说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