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清末修律是传统法制迈向现代化的第一步,虽然其自身有诸多局限,却进行了宝贵尝试。在这一过程中,河南亦开始有所更张。河南在监狱改良方面属于较为积极者,先是采纳建立习艺所这一新式刑罚形式,之后建立新式模范监狱,走在了全国前列。河南亦积极加入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两次民商事习惯调查,  相似文献   

2.
近代监狱制度是清末民初法律西化的产物,这主要取决于两个社会现实,一是清末民初“模范监狱“与“新式监狱“的出现, 二是清末变法过程中对西方与日本监狱学与狱政管理制度的引进与仿效。因之,这一时  相似文献   

3.
侯强 《中国监狱学刊》2007,22(3):144-147
中国监狱的起源由来已久。但因其无西学的学理结构以及无相对独立的学科专业人士培养模式,监狱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登上学术之堂,却是晚至清末才有的事。清末新式法律教育中监狱学的肇始,走了一条以日本为主渠道,全面移植西方监狱学的特定路径。清末新式法律教育中监狱学肇始对我国法制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既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有一定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史上,张之洞是与中国近代化进程联系最为密切的人物之一,其事业顶峰是在湖广总督任上兴办的“湖北新政”,“新政”广涉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领域,其中也包括监狱改良。张之洞、刘坤一在1901年联衔发出的“江楚会奏三疏”在“恤刑狱”一节中提出了改良监狱的建议,从而拉开了清末监狱改良的序幕。此后,张之洞积极响应朝廷创办新式监狱的旨意,创办了“湖北模范监狱”,这是当时投入使用最早的一座新式监狱,湖北也因此成为当时切实奉行监狱改良的少数几个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无“法治”根基的我国传统社会里实行行刑法治,国人首先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移植了西方行刑法治文明,完成法律文本革命。这一革命应该起始于清末监狱行刑改良的立法和实践。如果从清末监狱改良算起,我国的监狱行刑法治进程已有百年的时间。在这百年的时间中,我们经历了“拿来”,“承袭”,“弱化”,渐现中国特色监狱行刑法治之曙光,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具有中国特色监狱行刑法治的形成等五个阶段。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看到了监狱行刑法治进程不仅与法治社会建设的步伐相一致,而且本身就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同样,我们也看到了我国监狱行刑法治进程的艰难凿折的漫长路途,尽管如此,我国的监狱行刑仍然是沿着法治的基本价值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6.
在内忧外患之下,清末政府被迫实施改良新政。改良新政首在修缮刑律,修缮刑律首在改良监狱。邻国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修改法律、改良监狱、取消领事裁判权,迅速崛起。“中日两国,政教同、文字同、风俗习尚同”,日本自然成为清廷监狱改良取法的最佳选择,从而兴起了赴日考察监狱的高潮。清末监狱思想与创建新式监狱、制定《大清监狱律草案》、开设监狱学堂培养监狱官吏等改良成果都深受日本影响。  相似文献   

7.
监狱制度的变革是近代法制变革的重要方面,迄自清末的监狱制度的变革,在民国前期的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虽然变革进展缓慢,且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毕竟开始引进了西方的的进步的理念,注重对犯人的人权的尊重,并且建造了一批新式监狱,同时设计了一定的制度保障。从而开启了监狱近代化之路,也标志着中国的监狱制度建设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8.
王葵  刘清洋 《法制与经济》2009,(12):62-62,64
监狱制度的变革是近代法制变革的重要方面,迄自清末的监狱制度的变革,在民国前期的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虽然变革进展缓慢,且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毕竟开始引进了西方的的进步的理念,注重对犯人的人权的尊重,并且建造了一批新式监狱,同时设计了一定的制度保障。从而开启了监狱近代化之路,也标志着中国的监狱制度建设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9.
沈家本作为近代中国学贯中西、会通古今的一位封建官员,著名的法学家,在清末监狱改良中亦起了重要作用:他是清末监狱改良的提倡者.思想家,推动者,设计师。在中国监狱发展史上,沈家本起到了革故鼎新的作用,对于我国监狱从古代走向近代,功不可没,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监狱安全是监狱工作的核心保证,是建设和谐监狱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监狱安全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积极作用。罪犯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监狱是一个危机高发机构,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机不可避免。监狱机关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机制加以处置,由此维护监管秩序及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高艳 《中国监狱学刊》2007,22(5):146-148
近代意义的罪犯作业兴起于西方,随清末监狱改良进入我国,长期以来,学界研究的重点在于清末监狱改良的宏观方向,很少有专门涉及罪犯作业领域的,偶有涉及,也是提到罪犯作业的展开,而对于罪犯作业展开前的西学过程,包括有影响的人物、考察的内容、思想的转变、对监狱改良的意义等尚属鲜有问津的领域。但是实际上早在清末监狱改良之前,就有一批人详细考察了西方监狱;在争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求变的思想,为清末罪犯作业的近代化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12.
肖世杰 《河北法学》2007,25(7):148-151
中国监狱改良思想的滥觞与兴起是近代以来的事情.1901年8月刘坤一和张之洞会奏之折以及1902年底赵尔巽关于通设罪犯习艺所的上书开启了中国近代监狱改良的思想之门.随着清末新政的推进与预备立宪的进行,各种监狱改良思想亦随之涌现、渐至兴起并日臻成熟.清末监狱改良思想基本具备了西方狱制思想之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在监狱体制改革和“法治”的大背景下,监狱职能已然应然地逐步归位,监狱现行运行模式的体制性障碍和弊端逐渐凸现。社会的进步和监狱的发展亦要求不断探索健康、协调、高效的监狱运行模式。建立现代监狱运行模式,应当在转变传统观念的基础上,按照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目标要求,进行机构改革,规范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侯强 《行政法学研究》2006,(4):101-106,113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法教学虽在清末才开始逐步创设和兴起,但其一经出现,便贯穿于新式法律教育的始终。它既是我国传统法律教育现代化变革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新式法律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有力工具。在由传统向现代的法律教育转型中,清末新式法律教育中的行政法教学形成了自己的特征,有其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监狱管理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层面主要实现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功能;第二层面主要解决罪犯这一特殊群体与社会割舍不断的婚姻家庭及罪犯社会化、再社会化管理等问题。目前,全国监狱年均押犯160万名。这些押犯的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仅靠监狱无法解决,刑释人员出狱后与社会对接及预防再犯罪、社会化等问题,亦不是监狱所能独立承担的,都涉及罪犯第二层面的管理问题。借鉴社区管理模式,建立专门"监狱社区",社区成员是监狱里的服刑人员,监狱主要负责对服刑人  相似文献   

16.
孙安清 《中国司法》2001,(12):18-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消费空前活跃,商贸形式已呈多样化,这必然对监狱罪犯日常消费、监狱日常生活物资供应产生巨大影响。如何探索既顺应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又切合监狱执行刑罚特殊场所内的罪犯日常生活用品消费特点的供应模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是监狱生活卫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上海市青浦监狱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去年9月起至今,他们与上海市美景配货中心联办了全局第1家罪犯日用品供应的“爱生超市”,经过在部分罪犯中试行之后,即在全监罪犯中运行,目前已初步建立起良性运转机制,取得了良好…  相似文献   

17.
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框架基本完善的情况下,建立监狱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该在主流意识得到强化后,建立一套狱务公开的正式约束机制,以此进一步完善监狱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运行机制。对监狱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研究,首先应从建立监狱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依据、监狱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核心和运行动力、监狱与媒体的关系、狱务公开等一系列问题开始。通过监狱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际运行,监狱及有关司法机关应进一步总结经验,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努力建设成一个以罪犯改造为考核目标的主动开放、沟通媒体、使罪犯贴近群众、促进社会稳定的权威、规范、高效的监狱机关。  相似文献   

18.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在我国历经了30年的路程。三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河南监狱工作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在河南监狱发展史上书写出浓重的一笔。三十年的河南监狱发展史,是一部三十年的艰苦创业史、光荣业绩史,也是一部解放思想史、改革开放史。  相似文献   

19.
清末是中国法学教育的近代化时期,是中国的法学教育一步步突破传统模式,开始以西方资产阶级法学教育的思想、方法来培育法律人才的特定的历史阶段。虽然这种清末新式法学教育的幼稚和急功近利一定程度地使得仓促敷应的近代法学因缺乏适当的学术积淀而不免“质低量微”,但清末新式法学教育直接催生了近代法学,培养和造就了大批新式法律人才,并不断推动着近代法学研究向深度与广度拓展,逐步促进了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监狱警力资源配置模式,在监狱工作初创时期,适应了计划经济的体制,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尤其是随着监狱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其不适应性日渐明显。因此,有必要对这种传统模式进行反思,剖析传统警力资源配置模式的固有矛盾,从而提出新时期监狱警力资源配置的新模式。这对于进一步提高监狱管理效率,促进监狱工作的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必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