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近日,中央发布的2023年一号文件指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人才“引”“育”“留”上精准发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劲的“源头活水”。在“引”上做文章,让人才下乡有劲头。要瞄准发展需求,研判人才堵点问题,做到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引什么,确保村村有需求清单,企业有引才方案。要广开进贤之路,树起“人人是人才”的引才观,以开放、包容的眼界识才引才,既要引来‘金凤凰’”,又要挖掘本土“田秀才”。要坚持“以才引才、以情引才”,发挥人才“朋友圈”力量,拓宽人才来源渠道。  相似文献   

2.
张恩惠 《党建》2023,(7):6-8
<正>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考察吉林时赋予我们“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体现新担当,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程上展现新作为”的重大责任使命,  相似文献   

3.
李丽莉 《新长征》2009,(11):48-49
振兴大业,人才为本。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在振兴吉林经济、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几年来,全省上下通力合作,通过不断提高人才意识,创新人才工作思路,打造人才政策平台,加强人才项目建设,使全省人才发展环境有了极大的改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为全面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和实现吉林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郑晓亮 《新长征》2006,(12):30-31
吉林省人才兴业战略的提出,是振兴吉林的根本性举措,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性把握,是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层次体现。落实其战略,必须使其战略科学化,特别要体现人才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和人才开发体系的科学化。因此,认清人才形势、规范人才标准、开发人才路径、耕耘人才土壤、探索人才兴业突破口等等,对于人才兴业、振兴吉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长征》2008,(9):1-1
省委关于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吉林振兴”大讨论活动的意见中明确强调,实现吉林发展振兴“关键在班子、关键在干部、关键在人才”。总结我们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思想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自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吉林振兴”大讨论活动以来,之所以能在全省上下普遍形成大讨论的氛围,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辽宁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及省委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紧紧围绕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统筹实施“兴辽英才计划”,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大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扎实推动全省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11,(1):4-13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加快实现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科学制定好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吉林实际的“十二五”规划,对于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最关键的是人才,最紧缺的也是人 才。"闻鼙鼓而思良将",吉林的振兴发展当前急需一大批敢于 创新、善于创意、精于创利、勤于创业的优秀人才。必须把"人才 兴业"作为振兴吉林的长远大计,以培养人才为振兴之基,以吸 引人才为振兴之策,以用好人才为振兴之本,全面创新人才工 作。  相似文献   

9.
赵守东 《奋斗》2022,(9):51-52
<正>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是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法治是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并明确要求黑龙江省“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法治轨道上持续推进营商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
王珉 《新长征》2007,(6):4-10
同志们: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在我省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现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开创振兴吉林、富民强省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要更好地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全过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强化文化赋能,把乡村文化建设摆在乡村振兴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不断激活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动能,全面释放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活力。  相似文献   

12.
《机构与行政》2023,(9):49-50
<正>今年以来,枣庄市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聚力“加减乘除”,不断激发农村党建新活力,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善用加法,夯实党建根基,“加”强队伍建设。坚持把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将人才引进来、育出来、留下来,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为乡村振兴“充电蓄能”。蓝青结对帮促一批。持续深化头雁领航·蓝青工程,进一步扩大范围,对新调整的村党组织书记及时安排帮带导师,  相似文献   

13.
<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这些都对未来一个时期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要求。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4.
10月1日起,吉林、安徽两省都视所有悬挂“吉O”和“皖O”号牌上路的机动车为假牌或无牌照车辆。至此,全国31个省区市中,全面取消“O”牌照的已达15个。  相似文献   

15.
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吉林振兴”大讨论活动,是省委面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通化市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加快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07,(10)
振兴大业,人才为本。自省八次党代会确定实施人才兴业战略以来,省委、省政府围绕振兴吉林经济、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思路,营造人才政策环境,加强人才项目建设,合力推进人才兴业战略。经过5年的强力推进,全省人才工作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为全面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和实现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近日,省委书记孙政才强调指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必须要有一支能够引领和支撑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保证,要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和带动吉林振兴发展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是省委的战略部署,是振兴吉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王艳 《新长征》2022,(8):40-41
<正>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建设幸福美好吉林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最大的潜力和后劲在“三农”。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实现吉林省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的领导。一、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信息港     
《求贤》2023,(3):50-51
<正>天津市16区深化与甘肃34县结对协作拓展协作渠道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近日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今年天津市16个区持续深化与甘肃34个县的结对协作,拓展协作渠道,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按照部署,天津市做到资金投入、人才支援“两保持”,夯实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将农民增收不返贫作为底线任务,将稳岗就业作为固本之策,引导优质资源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相似文献   

20.
仲崇文 《新长征》2006,(6):60-61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着眼,坚持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人才兴业、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为我们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抓住和利用好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认真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尽快构筑人才战略高地,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尽快把吉林老工业基地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