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树元 《红岩春秋》2022,(12):36-41
<正>新四军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这支抗日劲旅,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军队。1937年10月组建后,新四军在随后的10年间迅速发展壮大,同时也历经了一段曲折复杂和尖锐的斗争过程。  相似文献   

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地燃起了抗日的烽火。在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领导下,抗日武装首先从辽南地区兴起,旋而各地抗日武装队伍迅速形成。1932年6月,首先在海城建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二军区,并于同年9月改名为“东北义勇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1,(9):31-31
早在1944年,国共谈判就在联合政府的问题上陷入了争执。毛泽东在美国大使赫尔利带来的“五条协议”中增加了一条:“将现在的国民政府改组为由各抗日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的联合国民政府。”但是蒋介石根本不同意“五条协议”,谈判没有达成最终协议。  相似文献   

4.
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时隔数年,以李先念为首的新四军第五师,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中,再次纵横驰骋于河湖港汊地带,建立了几个以湖区为基地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其中包括以洪湖为中心的襄南抗日民主根据地,重现了洪湖游击战争的多姿多彩的画卷.  相似文献   

5.
1933年11月20日爆发的“福建事变”,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之际,国内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动的产物;它作为国民党内民主进步势力的抗日反蒋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发动的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事变。它在蒋介石不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却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的情况下,提出抗日反蒋的口号,极大地推动了全国的抗日救国运动。  相似文献   

6.
秋访五桂山     
2002年深秋的一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张量副主任,在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处的一位同志陪同下来到中山,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澳门与中国抗日战争展室”搜集资料。抗日战争时期,澳门同胞为我党领导的五桂山抗日武装,提供了许多极为重要的帮助,澳门的抗日斗争是与五桂山抗日根据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于是建议张量副主任去珠江抗日纵队司令部旧址古氏宗祠看看,他欣然同意了我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章乃器是曾因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在上海被蒋介石逮捕下狱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是一位抗日志士。1937年7月31日,“七君子”获救出狱后,章乃器首先到了广西,不久又到香港。12月,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他应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李宗仁的邀请,毅然舍弃家  相似文献   

8.
何立波 《湘潮》2006,(2):28-33
今年2月,是名将陈光诞生100周年。抗日战争时期,“陈罗”之名在山东抗日战场上人人皆知。“陈”就是八路军一一五师代理师长陈光,“罗”就是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在那血与火的岁月里,陈光与罗荣桓这对亲密无间的搭档相互支持、合作,为一一五师挺进山东后取得一系列战斗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就是在一次次生与死的斗争中,他们相知、相惜、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相似文献   

9.
骆积高 《探索》2005,1(3):17-19
毛泽东对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实践,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抗日民主政权理论。一切拥护抗日的人们是抗日民主政权的执政的社会基础。抗日民主政权在执政组织上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执政人员比例上实行“三三制”,在执政方式上推行“精兵简政”。共产党在抗日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对抗日战争根据地的绝对领导权。抗日民主政权理论为我国新时期共产党如何执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一、探索与研究试析李立三的“反国际路线”/翟作君了1 ·1关于编写地方革命史的几点意见/林强了1 .13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综述/袁伟周宏雁了 2 .1高级知识分子在“五.二O”运动中的政治 态度和影响/黄兆康了2·14简论中国革命根据地的农业税/孔永松才2 .21关于“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研究中的几个问 题/汤家庆了2·35刘少奇与盐阜抗日根据地党的建设/王世谊 了3,1关于抗日战争史的起点和阶段划分问题/刘 庭华了3 07红七军团的建立及其战斗历程/薛宗耀了3 ·14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的建立及主要革命活动 /缪慈潮产3·21 “五册”惨案和厦门学运/…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的反满抗日情绪日益高涨.丹东地区建立了“安东人民抗日义勇军”,后改名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南满分会”,是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抗日外围  相似文献   

12.
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为抗日战争时期全国19块解放区之一。本文试就浙东抗日民主政权的特点作一探究,以此纪念中国抗旧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 由于浙东抗日民主政权,是在斗争环境十分残酷的条件下建立的。因此,它有自己的显著特点。 首先,政权形式随着形势变化而不断发展。逐步完善。1941年5月,党领导的“宗德三大”和“五支四大”的浦东抗日武装南渡杭州湾,来到浙东三北,在当地党组织的配合下,立即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在相公殿,长溪岭、施公山、横河等地连歼日寇告捷,极大地鼓舞了浙东人民的抗日斗志.为了保障部队后勤供给,壮大人民武装,扩  相似文献   

1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无数仁人志士、爱国青年不甘心做亡国奴,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在五常的东南山区,年仅20岁的汪雅臣举旗抗日,他联合一些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的抗日山林队,组成“反满抗日义勇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这支队伍逐步成长为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他率队同日伪军进行了上百决战斗,开辟了五常、舒兰东南部山区的抗日游击区。在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和“讨伐”中,他们紧紧依靠抗日民众,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转战在东起宁安,西至第二松花江,南至吉林省蛟河,北至绥滨铁路的广大区域。抗联十军在汪雅臣率领下,不断地袭击敌伪据点,牵制和打击敌军,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抗日斗志,破坏和动摇了敌伪统治。在东北抗日武装斗争处于低潮时期,抗联部队实行战略转移,过境到苏联进行休整。汪雅臣将军仍然率领部队在山区与敌人进行殊死斗争。1941年1月29日,由于叛徒出卖,汪雅臣在敌军的突袭中壮烈牺牲,年仅30岁。  相似文献   

14.
淮北抗日根据地拥有五、六百万人口,地跨五十多个县市。这里的民主政权,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抗日经济工作,保障了前线的需要,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创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当家理财、管好经济的成功范例。这里,我们仅就淮北经济工作的历史特点作一些回顾与论述。综合起来,我们以为淮北的抗日经济工作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第一,具有明显的战争性质。这是由当时经济工作的目标与宗旨所决定的。当时,“一切为了抗日”、“一切服从前线”,已成为全国抗日群众的共识,是根据地爱国军民视为不  相似文献   

15.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燃起熊熊抗日烈火。成千上万的男女青年涌入抗日洪流。 1 1932年春,凤城县边门乡大东村的阎生堂对妻子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凤城,杀人放火,尽做坏事,我要抗日报仇去……”妻子说:“你抗日我支持!”阎生堂参加了东北民众自卫军第35路军,任战士。后  相似文献   

16.
过去,在1936年至1937年间的史料、史书中,人民军队的名称常常有“抗日红军”、“人民红军”、“中国人民抗日红军”、“红军”及“工农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等不同称谓。近来,仔细查阅了这一段的档案、资料,初步摸清了这个问题。即从1935年12月下旬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起,到八路军、新四军编成,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红军称“抗日红军”或“人民红军”,此前称“工农红军”。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中,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为建设山东抗日根据地,从1936年起,中共曾先后派黎玉、张经武、郭洪涛、罗荣桓、陈光、徐向前、朱瑞等到山东工作,他们都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尤其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建立过程中,罗荣桓抱病受命,不负重托,进一步巩固了八路军在山东的战略地位和壮大了山东的抗日武装。对罗荣桓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毛泽东后来曾有过高度评价:“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口号是“抗日反蒋”。而西安事变的发生,促使中共在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中,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审时度势,调整方针,毅然改“抗日反蒋”为“联蒋抗日”,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建立起真正意义上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五公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耿长锁的家乡。这个于1943年抗日烽火中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由耿长锁带领4户贫农创办“土地合伙组”,继而又于解放后团结全村人民,成立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被河北省誉为“华北平原上的社会主义之花”的五公,今天又沿着市场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20.
小金子,抗日英雄王凤阁之子,通化市人,牺牲时年仅五岁.“九一八”事变后,王凤阁在通化东部红土崖组织伐木工人成立了抗日武装,1932年4月被改编为辽宁民众自卫军,任第十九路军司令.他率部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浴血抵抗.并在大罗圈沟和挠头、果松川、老岭一带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与日伪军展开了长期抗战,沉重地打击了日伪的反动势力,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