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雄 《世纪风采》2014,(5):9-10
1935年9月16日,红二十五军驰骋陇东南,飞越六盘山,到达陕北,在永坪镇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次日成立了红十五军团。为了粉碎敌人对陕北的第三次“围剿”,迎接党中央、毛主席,10月1日,取得了著名的劳山战役的胜利:歼灭敌一一。师两个团和师部,击毙敌师长何中立。这不但是红十五军团成立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从此我军还拥有了第一部在战斗中缴获的完整的电台。  相似文献   

2.
<正>小布誓师大会后,全军将士斗志高昂,同仇敌忾1930年,红军和根据地发展迅速,主力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10万多人。这使李立三过高估计了形势,忽视了敌强我弱的基本事实,命令红军攻打南昌、长沙等大中城市。1930年7月27日,红3军团乘虚攻占长沙。此后,红军回师江西,于10月4日攻占吉安,成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  相似文献   

3.
<正>1935年初,由红十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浙赣交界处的怀玉山失败,红十军团大部分将士壮烈牺牲。第二十一师师长胡天桃负伤被俘,蒋军悍将王耀武负责审讯。王耀武第一次见到胡天桃,就惊呆了。多年后,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这位师长的上身穿着3件补了许多补丁的单衣,下身穿两条破烂不堪的裤子,脚上穿  相似文献   

4.
<正>1975年9月,邓小平就提出:遵义会议之后,红二、六军团拥护党中央正确路线,创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那么,两军团为什么积极拥护遵义会议后的党中央正确路线呢?第一,遵义会议前夕,两军团在"左"倾错误路线指导下都遭受了重大损失,会合后因地制宜,据理力争。从1930年下半年至1934年春,湘鄂西、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受到3次严重挫败。其间,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强行做出  相似文献   

5.
一次批评一生受益1930年8月,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团从长沙撤出,退向平江长寿街,在永和市与红1军团汇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朱德任总司令,部队暂在平江、浏阳一带休整扩编。当时,在家乡测阳县永和市诚嘉乡苏维埃政府任宣传委员的唐亮(当时的名字是唐昌贤)积极响应红军的号召,主动要求参加红军。入伍后,唐亮先是被编入红军政治训练大队,边战斗、边训练、边学习。经过两个多月的严格训练,唐亮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彭雪枫同志担任政委的红3军团第8军第2师任…  相似文献   

6.
杨晓哲 《党史文汇》2022,(10):35-39
<正>1936年7月,红二、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原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合编组建为红二方面军。其中,红二军团是1930年7月在湖北洪湖苏区成立的,是红军最早组建的3个军团之一;红六军团和红九军团分别于1933年6月、10月在湘赣苏区和中央苏区成立。红二方面军组建时近1.6万人,其中红二军团9000余人、红六军团5300余人、红三十二军1300余人。它作为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在中国革命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福建党史月刊》2014,(1):42-42
正在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最早创建的红4军是毛泽东、朱德于1928年4月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这在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5月25日,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简称红4军。这是红军历史上的第一支红4军,也是第一支打出"红军"旗帜的部队。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1930年6月19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4军与红3军、红12军在福建汀州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旋即改称红1军团。1930年8月23  相似文献   

8.
1930年7月26日深夜,以彭德怀为总指挥,滕代远为党代表的红三军团,乘国民党军阀混战,长沙守敌薄弱之机,一举攻占长沙。红军入城后,军团总政治部立即派秘书长邱炳同和妇女部长邱一涵接管了伪《国民日报》馆,创办了《红军日报》。红三军团占领长沙后,作为军团总政治部主任的袁国平工作十分繁重。尽管如此,袁国平对《红  相似文献   

9.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彭德怀率领红3军团多次转战宁都,留下了许多珍闻。黄陂发宣言1930年10月,国民党军纠集10万兵力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对此,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新余罗坊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11月1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发出主力移到赣江东岸的命令。可是,红3军团部分干部思想不统一,不愿渡江。为此,彭德怀在峡江仁和镇召开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斩钉截铁  相似文献   

10.
对1930年10月中旬红二军团自峰口出击渡江的南征问题,党史界长期以来认为是为了配合红一、三军团二次攻打长沙。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红二军团南征不是为了配合红一,三军团二次攻打长沙,而是为了开辟和扩大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1930年9月31日邓中夏给长江局转中央的报告,指出了红二军团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将各零星苏维埃区域联系成整个苏维埃区域”。为了完成这个任务,红二军团前委提出了具体的方案。邓中夏于10月19日在《关于红二、六军的报告》中向中央报告说:10月7日很顺利地占领了仙桃镇,前委“决定不再北进,移师南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是中央苏区主力军团之一,以瑞金3师和12师为基础扩编而成,是在1933年冬红军取得粉碎国民党对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围剿"的胜利,准备反击敌人第五次"围剿"的重要时刻,在福建建宁地区成立的。成立之初,军团  相似文献   

12.
红九军团司令部暨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观寿公祠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 1934年8月底至9月初,红一军团司令部设于观寿公祠内,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和红九军团、红24师等1万多人夜袭温坊,歼灭国民党李延年纵队1个旅和1个团,共4000余人,取得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第一次大胜利。9月9日,红一军团回师江西后,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粤赣边界的物资集散重镇,被誉为“红色小上海”。长汀还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长征前夕驻扎在长汀的中央红军有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等两万多人。松毛岭保卫战前,因江西兴国告急,红一军团奉命回师增援,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在地方武装配合下.与国民党军在长汀松毛岭展开了七天七夜的激烈战斗。1934年9月28日,红九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撤出松毛岭战斗。到钟屋村集结待命。30日上午,红九军团在钟屋村“观寿公”祠堂门前大草坪上召开全村群众大会。下午3时,红九军团兵分两路从钟屋村出发.经河田前往汀州城。钟屋村赤卫模范连、少先队也跟着部队一起转移,后来全部加入红九军团参加长征。10月3日,红九军团两路汇合到达汀州城后,在汀城休整了4天。6日傍晚,全军从汀州城西移,经瑞金、会昌,于10月16日下午4时许从珠兰埠出发,从此离开了中央苏区根据地。红二十四师则奉中革军委命令留守中央苏区,并担任东线阻击任务。  相似文献   

14.
1935年11月初,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即红一方面军主力)与红十五军团在陕北胜利会师。随后,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告成立,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统一领导和指挥红军作战。与此同时,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宣布恢复红军第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辖第一军团和第十五军团。我在红一军团担任教育科长。  相似文献   

15.
1936年 4月1日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以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身份发布训令,指出:"为执行党中央争取迅速对日作战的决定,将第一方面军全部改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①,第一军团改为中国人民抗日先锋第一路军,第十五军团改为第二路军,并在五个月内成立第三路军";"抗日先锋军以华北五省②为作战范围,第一阶段以在山西创造对日作战根据地为基本方针,以山西为方针下,可以全部或一部跃入绥远或河北或河南之一部,作为临时步骤";"先锋军七个月内完成五万人的编制并武装起来,扩红为总方针的第一等任务";"地方三个月内完成四个地方军,陕西、山西各两军".  相似文献   

16.
1932年4月1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和中革军委委员毛泽东率领红军东路军收复龙岩城。4月13日,红军东路军红1军团从龙岩出发。第二天,东路军总部和红4军到达南靖县水潮宿营,而红5军团从赣南信丰赶到了闽西龙岩。同一天,红1军团总直属队到达南靖县和溪宿营,红5军团的红3军则马不停蹄,追赶上红1军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21,(7)
正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分别在湖南桑植县刘家坪的干田坝和瑞塔铺的枫树塔举行了突围誓师大会,在突破澧水封锁线后,进入沅陵。从11月21日至24日,红二、六军团在湖南沅陵清浪的沅水北岸分别于洞庭溪、小宴溪两处渡过沅水。两军团在清浪乡的桥梓坪村(今八方村)会合后,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欢庆仪式,庆祝抢渡沅水成功。  相似文献   

18.
《湘潮》1984,(11)
近年来,我们在广泛征集党史资料中,发现了很多有关红三师扩建为红十七军的资料;现摘录如下,请知情的老同志和党史工作者帮助我们核实这一重要史实①、一九三三年三月十二日,鄂东南苏府在中央代表洪紫清指导下,召开第二次执委会,会议决议案写道:(一)扩大红三师成为红十七军与独立湘鄂赣省第六军团,各县区成立经常性红军补充营……。  相似文献   

19.
高莉 《湘潮》1989,(12)
长沙于1921年1月13日建立团组炽,次年春正式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长沙地方执行委员会(1925年1月改为共产主义青年团长沙地方执行委员会,以下均简称团长沙地委),它在团湘区委员会成立之前以及1925年团湖南区委解散期间,曾两度代理湘区(后为湖南区)团的职权。但在青运史的研究中,只谈到第一次代理,对于第二次代理,则从  相似文献   

20.
<正>盘县会议做出的"北上"决策,体现了红二、六军团的抗日主张,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力量,是将抗战大局与现实状况充分结合的正确选择。1984年1月,萧克将军重访丽江,在接受采访时说:"长征途中我们开过几次会议,盘县会议是带转折性的一次重要会议。"萧克所说的盘县会议,即1936年3月30日,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贵州盘县时,军团领导人贺龙、任弼时、萧克等在盘县原县城内九间楼召开的中革军委分会会议。红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到晋西北抗日前线,陕甘宁边区从四面受敌到巩固发展,党的抗日队伍从分散活动到集中统一,都与盘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