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稿约     
今年以来,本刊辟出“犯罪学茶楼”专栏,并委托中国政法大学皮艺军教授担纲楼主。艺军教授曾撰文道出了本专栏之主旨:  相似文献   

2.
稿约     
今年以来,本刊辟出“犯罪学茶楼”专栏,并委托中国政法大学皮艺军教授担纲楼主。艺军教授曾撰文道出了本专栏之主旨:  相似文献   

3.
注:奔津门赴“海河论坛”之约前突获“犯罪学茶楼”楼主皮艺军教授约稿并叙及《青少年犯罪问题》主编姚建龙君催稿,于是匆匆翻阅了几份载有当今“中国犯罪学研究会”领军主帅王牧会长的文章,顿生与王牧君共品犯罪学“茶素”之念。无奈行色匆匆,只好招来亲授弟子翁连金趋舍下共品其味,并叙其将鄙见与共识形成如下浅识,可视为离开犯罪学科坛十年、  相似文献   

4.
2007年3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犯罪学基础理论高峰论坛”。皮艺军教授提交的论文为《犯罪学VS刑法学》,本文系戴宜生先生对皮教授论文的回应。据悉,皮教授论文的题目已经改为《刑事一体化的方法论解析》,拟刊于陈兴良教授主编之《刑事法评论》。  相似文献   

5.
茶楼开张后的第三期与诸位见面了。当初起意兴办此茶楼之初衷,当然是为与“法学家茶座”相区别而命名的。虽然不是要与刑法学分庭抗礼,但无须掩饰,此举多少也可被看作是犯罪学力图跳出刑法学樊篱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6.
本篇并不像为犯罪学茶楼专供的寄语,仅仅是本人自说自话的一篇短文。  相似文献   

7.
四期寄语     
茶楼开张至今已有四季,自然应当接受读者的评点。在评点中所选择的第一个参照系自然是与之遥相呼应的“法学家茶座”。本刊姚主编在近期浙江的一个国际犯罪学会议上虽然听到同仁们对“茶楼”称赞有加,但是还是坦言与“茶座”的水准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开栏絮语     
“海外犯罪学家”专栏经过几个月的准备,现在和大家见面了。根据姚建龙教授的嘱托,本专栏的宗旨是提供一个海外犯罪学学者发表论文的平台,活跃中国犯罪学的科研,促进犯罪学的健康发展。我个人的宗旨是,珍惜这个平台,把国外的好东西完整地介绍到中国的语境中,同时激发海外犯罪学家对母语对祖国的热诚,把自己最好的作品献给这个平台,为祖国犯罪学的发展尽一份微薄的义务。  相似文献   

9.
犯罪学自1876年龙伯罗梭发表《犯罪人论》创立迄今已有128年的历史,而今天的犯罪学并没有明显超越意大利学派当年的成就。我国的犯罪学更处于封闭徘徊之中。从事犯罪学研究的科学家群体尚没有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没有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取得共识。一个学科的基本问题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取向和研究者的培养模式。如果把犯罪学研究视为一种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则在社会生产关系的视野中我们能够获得关于这几个问题的有效答案。  相似文献   

10.
二期寄语     
茶楼开张,首辑数篇杂文随笔,笔触轻松,内容却格外厚重,发人深省,迎得读者好评。本期数文本是茶楼开张前投来的,因路窄人多,只好排作第二期,但品质绝不逊于首辑。篇篇精彩,恕难一一评点,在此本人作为楼主,权且将拜读诸文后心得充作本期寄语。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絮语     
新年伊始,"海外犯罪学家"专栏也迎来了它的周岁生日。这个专栏是本刊前主编姚建龙教授与加拿大安大略科技大学社会人文学院曹立群教授共同努力搭建的一个平台,其目的是"活跃中国犯罪学的科研,促进犯罪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严景耀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社会学家、犯罪学家,是犯罪社会学学科领域本土实证研究的重要开拓者。由其撰写的博士论文《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体现了民国时期犯罪学领域研究的较高水平,被誉为近代中国犯罪学实证研究的圭臬之作,而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不仅仅在于一种研究方法,更在于如何应用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遵艺军兄吩咐,到犯罪学茶楼聊聊30年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心得。因近10年来,已将研究重点从抽象思辨转入具象实证,难以提出体系完整的认识与观点,仅就自己的研究感悟在此略表,与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新近出版的《发展犯罪学》具有资料性强、实证性强,学术观点实事求是的特色,并指出了其不是之处。学者周长康,同时也是浙江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给我寄来了他与另外二位仍在警察实践岗位上工作的同志合写的《发展犯罪学》(《发展犯罪学——从传统犯罪到现代犯罪》,周长康、张应立、钟绿芳著,群众出版出版,2006年,储槐植教授作序,全书286页)。  相似文献   

15.
对肖剑鸣教授的《鸭嘴兽,蝙蝠,抑或克隆物——“犯罪学是什么”之笑侃》①一文,本刊主编人员请我写一篇回应文章。我对肖教授的这篇文章的确也感兴趣,也就答应了。首先要说的,肖教授是一个敢于直面问题的教授。对其该文言,肖教授关注的问题不仅是中国犯罪学的问题存在,亦是世界犯罪学的问题存在。是极具重要性的问题。第二,肖教授的文章所涉的理论,其中涉及到名实学理论。我亦想从名实理论出发来着重谈一点学科研究建设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6.
70万字的煌煌巨著《中国预防犯罪方略》;国家七五规划重点社科项目,中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犯罪研究项目《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获国家优秀图书奖的《犯罪学大辞书》……翻开这些著作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编撰者冯树梁的名字。在预防犯罪学这一专业领域里,他的名宇,牢牢印入人们的脑海里。98年的一个秋天,记者在诸暨的一次会议上有幸结识了这位大名鼎鼎的中国犯罪学家,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前副所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全国政法综治干部培训中心兼职教授的冯树梁。宽额的脸庞,面带慈祥的微笑,…  相似文献   

17.
《国际犯罪学大师论犯罪控制科学》收集的论文出自五位活跃在国际犯罪学前沿的著名专家,他们是亚洲犯罪学会会长刘建宏,英国剑桥大学David P.Farrington(大卫·法林顿),美国犯罪学会会长Steven F.Messner(史蒂文·梅斯纳),以及2009年、2010年犯罪学最高奖项斯德哥尔摩奖的获得者Ffiedfich Losel(弗里德里克·洛赛尔)和David Weisburd(大卫·威斯勃德)。该套装书所收录的这些国际大师级学者的作品代表了当今犯罪学最前沿的观点,对我国犯罪学学者进一步开拓学术视野,提升我国犯罪学研究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价值。篇幅所限,本文仅对以下两个犯罪学实证研究的前沿问题予以评介。  相似文献   

18.
回顾犯罪学的发展,从探索法意的孟德斯鸠到关切目的的李斯特,从贝卡利亚到边沁,从费尔巴哈到龙勃罗梭,再到菲利等等,形成犯罪学璀璨的星空。我们领略到了这些伟大思想家的精神和智慧。恩里科·菲利和他实证主义的财巳罪社会学》以实证理论的观点认识犯罪、以实证主义的方法研究犯罪、以实证哲学的态度寻求犯罪的解决之道,在古典犯罪学一统天下的时代,《犯罪社会学》以其无处不在的实证精神,使犯罪学走上了科学之路。  相似文献   

19.
体现在塞林的《文化冲突与犯罪》一书中的文化冲突理论是犯罪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犯罪原因理论。通过对其观点和论证理路的解读,该书既有一定的局限性,又为我们在进行犯罪学研究时视野的拓展、方法的创新等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赵琛所著《少年犯罪之刑事政策》(1939年),是我国第一部少年犯罪研究专著。该书的产生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犯罪学受到重视,法律院校开设犯罪学、少年犯罪学课程,国际社会对少年犯罪问题的重视及国民党政府内忧外患等历史背景密切有关。该书对于推动中国犯罪学、刑法学的发展,推动中国少年司法制度的产生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所提出的"少年犯罪综合治理思想"等,也都均具有较高的理论、实践与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