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毛泽东同志以苏联经验为鉴戒 ,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和观点直接成为今天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思想准备和基础。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论述了毛泽东同志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做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邓小平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刘少奇在这探索过程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他的经济思想、所总结出的丰富经验教训及提出的许多创造性设想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来源,是邓小平制定改革开放政策的借鉴。刘少奇和邓小平的经济思想,是同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当前,比较研究他们经济思想的共同点及其产生的基础,对我们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有重大意义C刘少奇、邓小平经济思想的第一个共同点是…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运筹中 ,周恩来和陈云是一对好搭档。周恩来充分信任陈云 ,对陈云提出的一些重大经济主张和重要经济观点 ,总是予以全力支持。周恩来经济思想与陈云经济思想之间有许多的共同点 ,但由于工作分工不同 ,个人经历不同 ,思考问题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不同 ,两人的经济思想也有着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50年代前期,我国经历了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定历史阶段。关于这一时期党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的认识演变,学术界作过许多探讨,且多集中于研究毛泽东、刘少奇的有关论述,或比较他们观点的异同。对周恩来在这方面的思想和实践则研究较少。周恩来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在领导国家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对于何时以及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一些重要观点和独特见解,为丰富中国共产党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和实践也作出了不应忽视的贡献。一、“按照《共同纲领》不折不扣…  相似文献   

5.
陕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陈答才博士所著明恩来经济建设思想论》一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周恩来经济思想的著作,也是一部以周恩来的思想与实践为中心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论著。通读全书,它有如下特点:一、总结和论述了周恩来经济建设思想的体系,从而填补了周恩来研究中的一项空白。该书主体内容共十一章,分别从所有制模式。经济建设十C、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农业基础、工业主导、科学技术、改革开放、兴水治水、人口控制、以及思想方法等方面系统地展示了周恩来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深入思考,和为此而付出的艰辛努力。直…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继毛泽东、周恩来之后的第三位全国政协主席。他以非凡的气度和胆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厦的同时,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恢复和发展人民政协工作,制定和确立新时期人民政协的理论、方针、政策,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他关于人民政协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观点,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指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党、国家、军队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周恩来,在参与领导和组织实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提出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记载着周恩来同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我国人民卓越理论贡献的《周恩来选集》下卷,有许多关于论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光辉篇章。这些论述,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然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周恩来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理论宝库,也是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依据党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只有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邓小平的这个思想,才能确保经济体制改革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的思想,概括地说就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相似文献   

10.
一、毛泽东探索的曲折历程 毛泽东在1956至1966年的10年探索,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错误逐渐占了上风的过程。 1956年至1957年夏是探索的开始时期。探索是从突破苏联模式开始的。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党和毛泽东及时提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调查研究,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弊端和我国经济建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在八大前后分别作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思想。这一时期,他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是初步的,实际上也没有真正突破苏联模式。但是,他的立足点是建立在走自已路的基础上,方向是正确的,他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的许多思想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春秀 《前线》2014,(6):35-37
<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深谙此哲理的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前就非常重视组织和领导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文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亦全面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国之初,他即指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相辅相成。"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既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在他的经济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是贯穿于他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担任新中国第一任总理的20多年时间里,他深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认真总结经验,研究建设中的客观规律,为把新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提出的许多有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思想观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周恩来的重要思想观点,并使它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原来是个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革命胜利以后,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党和国家必须认真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毛泽东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进行了反复地思考,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也是毛泽东同志思考的一个问题,他曾经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对外开放的基本思想,为我国制定这一国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建国后三次经济调整看陈云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观点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源泉之一。在长期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陈云坚持从国情出发,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研究和考察中国的经济建设问题,探索经济发展规律,逐步形成并运用的以人(农)为本、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陈云对于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展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相似文献   

16.
1956年前后,周恩来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成果:在对经济建设方针的探索中,提出了实事求是、反对冒进的思想;在改进经济体制的初步探索中,提出了分权思想和搞一点私营的思想;在对经济发展中智力支持问题的探索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和科学技术重要作用的思想;在对外交往中,提出为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争取有利的和平的国际环境。这些光辉思想,对于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担任我国总理共26年,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探索中,曾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思想.这些思想对指导我国经济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至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早在建国前的1949年5月,周恩来就指出;经济建设“是一切建设的基本工作.”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二年,他在中级干部和专业人员会议上说:“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问题,我们看问题和决定政策都要以生产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乃是周恩来始终坚持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的领导方法和思想方法有其特有内涵和鲜明特性,这清晰地反映在新中国成立后几个历史时期周恩来领导经济工作的具体实践中。20世纪50年代,他在具体领导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采取辩证思维,力求两条腿走路;凝聚各方面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考虑决策的民主性,多方面听取意见。20世纪60年代前期,他在领导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抓住关键环节提醒人们转变思想方法,强调回归求真务实,注重辩证思考,坚持以整体和全局观点、长远和发展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文化大革命"时期,周恩来有着思想方法上的坚守,比如基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政治运动不能妨碍经济工作;基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提出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基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考,提出要坚持不懈抓经济工作,并重申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周恩来领导经济工作的思想方法,从总体上来看,就是唯物辩证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体。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科技发展战略思想论要陈杨勇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也是新中国科技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他对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发展科学技术等问题曾进行过深入思考和探索,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长远...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6,(12)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领导了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开展,在理论上作了全面、深入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价值的观点。他提出,要消除滋生腐败的思想温床;加强对党和政府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明确惩治贪污腐败分子的方针和原则;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不能影响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运行。他的这些重要思想,有效指导了当时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实践的开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周恩来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所作的理论探索,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意义深远,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