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我国东北期间,曾秘密建立细菌战部队,研制细菌武器并直接用于侵华战场,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其中,我们较为熟悉的就是日军在哈尔滨建立的"满洲七三一部队"。事实上,日军在辽宁也建立了这样一支细菌战部队——  相似文献   

2.
宗权 《党史文汇》2018,(2):35-37
正伯力,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会合口东岸,原属中国,是清朝前期东北边疆重镇之一。1860年以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被沙俄占领,1893年改名为哈巴罗夫斯克。1949年12月26日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吸引了世界目光,苏联政府组成的特别军事法庭在此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并使用细菌武器的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伯力审判以追究日本细菌战的鲜明特色载入战犯审判史  相似文献   

3.
正1952年年初,抗美援朝战争正处于胶着状态。战争中节节失败的美国侵略者为挽回不利局面,竟违背国际公约和人类公德,在朝鲜战场上发起了灭绝人性的细菌战。2月以后,美国侵略者把细菌战的范围扩大到中国东北。3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发表《严重抗议美国政府使用细菌武器屠杀中国人民、侵犯中国领空的声明》,指出:"美国侵略军自1952年1月28日在朝鲜发动了大规模的细菌战之后,复自2月29日起至3月5日止,先后以军用飞机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6,(7)
1942年5月5日,根据日本陆军第552号命令,南方军冈字第九四二〇部队在今新加坡设立,这支部队的设立使其与哈尔滨的七三一部队、北京的一八五五部队、南京的一六四四部队、广州的八六〇四部队一样,成为日本细菌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军防疫给水部与七三一部队等细菌战部队彼此配合,开展了大规模鼠疫菌、炭疽菌的研制和实验,是日本准备和实施细菌战期间的重要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5.
《思考与运用》2006,(7):56-57
重庆大轰炸与七七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七三一细菌战等重大事件一样,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和不容抵赖的铁证,在重庆人民中刻骨铭心,在全国、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市委高度重视对重庆抗战历史资源的研究和建设,于去年底决定启动重庆大轰炸调查与研究工作。从本期起,我们将不定期开设“重庆大轰炸调查与研究工作”栏目,以期更好的反映这项市委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时,犯下了滔天罪行。而在日军侵华史上最令人毛骨惊然、义愤填膺的是“南京大屠杀”和日本关东军“七三一”特种部队对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最野蛮、最残酷、最灭绝人性的杀戮。南京大屠杀,使30多万中国无事百姓惨死于日军屠刀之下,受尽凌辱的人,不计其数;而“七三一”这个食人魔窟,则以更惨无人道的活人体解剖、细菌实验等手段,夺走了中国成千上万人的宝贵生命。这食人魔窟的杀人魔王、刽子手,就是日本大战犯、中国人民的死敌——石井四郎。然而,就是这个杀人魔王,在当年美国军队保护下,竟然…  相似文献   

7.
周进 《前线》2014,(7):122-12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已经69年,然而日本国内军国主义不仅没有断绝,而且大有复活之势。千百年来,日本军国主义者所主张的大陆政策(包括所谓的海洋政策),即以征服、遏制中国为核心的亚洲扩张政策,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大陆政策的核心,也是亚洲各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的噩梦。日本早在4世纪就开始对朝鲜半岛等亚洲大陆垂涎三尺。369年,出兵征讨朝鲜半岛的新罗,平定洛东江沿岸7国,并使百济成为朝贡国。391年,确立对百济、加罗、新罗等朝鲜半岛南部国家的宗主权。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在纪念这个对人类、包括日本人民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转折点时,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号经济强国的日本对这场战争是如何认识的,显然成为一个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想就此发表一点意见,以期引起讨论.如果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沈阳北部柳条湖制造九一八事变,而后武力占领中国东北算起,日本在中国、东亚、乃至亚太地区进行了15年侵略战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和其他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重大灾难,据统计,中国人员伤亡达3500万,整个亚太地区人员伤亡达5000万之巨;同时也招…  相似文献   

9.
领土问题最能刺激国民的感情。自古以来,反动统治者往往捏造领土问题。煽动人民掀起虚假的爱国主义狂热。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也是妄想通过蛮横无理地坚持“尖阁列岛”(即钓鱼岛——编者注)的“主权”,企图再次把日本人民卷进军国主义的旋涡之中。——来自日本的正义之声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15,(4)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逝去已经70年,历史记忆随着时间推移渐行渐远,但对于遭受殖民侵略的中国人却不会遗忘曾经发生的苦难。2014年9月3日,我国以国家立法形式设立首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就是要以国家纪念的形式铭记苦难历史,守望和平之声。一、保存好七三一罪证遗址,为记录历史捍卫真相七三一遗址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以战争为目的进行细菌武器研究、实验和制造的大本营,是以危害人类和自然环境为代价发动细菌战争的策源  相似文献   

11.
正1987年,日本人野岛刚在吉林大学学医。有空儿就坐硬座火车在中国各地游历。野岛刚回忆,那时中国人常问的是日本人侵略中国的历史。直到现在,还会有中国朋友问野岛刚:"为什么日本人那么喜欢军国主义?"野岛刚很惊讶:"现实情况是,日本人非常讨厌1945年以前日本军国主义的时代,如果做舆论调查,99%的日本人会说我们不希望有军国主义。而且我们有选举,如果一个政党说要恢复军国主义,那这个政  相似文献   

12.
2010年9月2日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5周年纪念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这场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和损失是空前的。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4L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4L美元。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四十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追溯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曾使中国人民蒙受了多么深重的灾难,数以千万计的中华儿女牺牲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平阳惨案就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无数暴行中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4.
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历史灾难,并且至今仍阴魂不散。军国主义在日本有深厚的文化渊源。本文就日本文化对其侵略扩张的影响作一个粗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侵略罪行不容掩盖,历史真相不容歪曲。对任何企图歪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言行,中国人民和亚洲受害国人民不答应,相信有正义和良知的日本人民也不会答应。  相似文献   

16.
李成 《党史纵横》2002,(9):30-31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它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反击入侵的日本军国主义强盗.这个战争的挑起者是日本军国主义,其战争意图是实践"田中奏折"中的灭亡中国、称霸亚洲及世界的计划.然而,自1931年9月18日夜,进攻中国沈阳北大营驻军起,日方即把此后对中国侵略战争的每一个步骤都称之为令人费解的"事变",如"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最后,把对中国的整个侵略战争行动轻描淡写地称之为"支那事变".  相似文献   

17.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火在中国大地上整整燃烧了14年.为了达到其罪恶的侵略目的,日本帝国主义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建立了为人所不齿细菌战部队,研制、生产细菌生化武器,直接用于侵华战场.日本侵略者对这段历史一直讳莫如深,但历史不容篡改,当事人的证言、日本战犯的口供和至今仍存的历史遗迹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为人淡忘,反而历久弥新,向人们展现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是战胜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70周年,中国和俄罗斯分别举行了盛大的庆祝阅兵式。这既是对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大控诉,对中苏军民,乃至对其他盟国军民英勇不屈的大歌颂,也是敲响对日本军国主义可能复活的大警钟。普京总统曾说过,俄中两国人民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大盟友,其友谊是"用鲜血  相似文献   

19.
刘战  赵朗 《理论学刊》2006,2(12):112-114
神道原本是日本土生土长的一种古老的对于神灵的信仰,公元8世纪以后,神道被人为地添加进去了许多军国主义的因素;而到了明治维新以后,更是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神道,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理论核心和精神支柱,是日本国民拥护侵略战争的根本所在,对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2,(18):4-6
9月18日,是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国耻日。81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日本独立守备队以自欺欺人的办法在沈阳郊区柳条湖自行炸毁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向中国驻军北大营进攻,占领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从此,展开了武装侵略中国的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