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玺阳 《奋斗》2014,(8):61-61
正在黑龙江省东部边陲的东宁县境内,有一片饱经战争炮火洗礼的土地。在那里,触目惊心的军事堡垒残骸漫山遍野,神秘莫测的地下要塞遗址隐藏在山坳深处,还有那荒草丛中掩埋着无数中国劳工的坟冢……这就是曾喧嚣一时的日军东宁要塞遗址。侵华日军东宁要塞,是伪满国境14处要塞群中唯一以进攻为目的设计修筑的庞大而坚固的永久性阵地群,被关东军认定为"一级阵地",并自誉为"北满永久要塞"。它范围南起大肚川的干河子沟,北至绥芬河接壤的十八盘山,东起三岔口镇麻  相似文献   

2.
《奋斗》2019,(21)
正在黑龙江省东部边陲的东宁市境内,有一片曾经饱经战争炮火洗礼的土地。在那里,触目惊心的军事堡垒残骸漫山遍野,神秘莫测的地下要塞遗址隐藏在山坳深处,还有那荒草丛中掩埋着无数中国劳工的坟冢……这就是曾喧嚣一时的侵华日军东宁要塞遗址。东宁市要塞博物馆是我国著名的要塞群遗址博物馆,也是中俄边境的日军侵华战争最早、  相似文献   

3.
要塞随想     
沿着301国道乘车经牡丹江,过下城子、马桥河,就进入了东宁县境内。这座小城被簇拥在群山之中,林木茂密,溪水潺潺,气候怡人,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然而就在这青山绿水间,在几百米高的山体下面就是流淌着17万名中国劳工鲜血的日寇修筑的永久地下工事——东宁要塞。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1,(10):33-34
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西北,乌苏里江畔虎东山脚下,距虎头镇2公里。虎头要塞是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原中苏边境上修筑的一个军事基地,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期留下的极其重要的罪证之一。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东宁县人武部原政委韩茂才,多年致力于开发东宁要塞工作.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要塞的考察、论证和建设上,终于将沉睡了60多年的日军侵华罪证大白于天下,并且在东宁建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韩茂才也被称为开发东宁要塞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虎头要塞,是日军为推行“北边振兴”计划,以苏联为“假想敌人”,于1930年至1939年在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县虎头镇所修建的军事要塞,无论是规模还是兵力配备,都是前所未有的,被日军称其为东方的“马其带防线”。但是,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英勇的苏联红军以大无畏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战斗从8月9日持续到8月26日,历时18天,终于摧毁了日军的这个“地下要塞”,全歼了日军第十五国境守备队,攻占虎头,获得了全胜。虎头要塞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南起边莲子山,北至虎…  相似文献   

7.
韩冬云  于建章 《奋斗》2014,(9):59-59
1945年8月15日,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然而69年前的那一刻,在边陲虎林的虎头要塞却仍然上演着一场激烈残酷的鏖战。 虎头,是黑龙江省虎林市的一个边陲小镇,面临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的伊曼市隔江相望。"九一八"事变后,1933年初日军侵占虎林。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东北后,妄想进一步扩大其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进而进攻苏联远东,便在这里驻扎重兵,秘密修建虎头地下军事要塞。  相似文献   

8.
《前线》2007,(9)
京北重镇古北口,以长城要塞和燕京门户而为人们所熟知。这里不仅有着令人着迷的自然景观,更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为这座昔日的军事重镇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息,也留下了许多引人入胜的传说故事。军事重镇构筑长城奇妙建筑  相似文献   

9.
于洪涛 《世纪桥》2005,(1):30-31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为完成针对进攻苏联阿穆尔州而进行的边境和纵深的军事部署.在此苦心经营,修工事.筑要塞.屯兵10万.成为扼制双方交通咽喉的军事重镇.因而叫嚣“大大的孙吴,小小的哈尔滨”。  相似文献   

10.
正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位于虎林市虎头镇内。虎头镇地处我国最东部的乌苏里江畔,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所属的伊曼市隔江相望。因伊曼市恰好位于哈巴罗夫斯克与符拉迪沃斯托克之间的中点位置,可以扼守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咽喉要道,而虎头镇与之只有一江之隔,居于战略要冲地位,于是,在1934年至1939年间,日本侵略者动用数十万中国劳工,秘密修筑了超级军事工事——虎  相似文献   

11.
1949年4月21日,我党成功地策动和领导了江阴要塞起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路军在江阴—带顺利渡江,保证大军南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江阴地处江尾海头,位 于江阴市区北约2公里的黄山,滨江而立,与隔江靖江市的孤山相对,江面最狭处仅1500米。滔滔江水自京口折向东南,奔腾至此骤然收缩打旋,而后一泻千里地投入东海怀抱。因此,黄山能控江扼流,素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黄山西连鹅鼻山、君山,东接肖山、长山、巫山、诸山临江逶迤10多公里,构成了江阴“枕山负水”、“水环峦拱”的天险要塞。  相似文献   

12.
王悦 《党史博览》2022,(12):47-51
<正>中共地下党在江阴要塞的立足点三大战役后,国共双方隔江对峙。精锐部队被消灭大部的蒋介石并不甘心,相继上演了“引退”“求和”的阴谋后,在宜昌至上海间布置了1800余公里的长江防线。渡江战役一触即发。为了守住长江,蒋介石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以及100多艘舰艇,日夜沿江巡弋。国民党于1945年冬天成立江阴要塞筹建处,1946年6月1日正式挂牌,孔庆桂任要塞司令。1948年6月孔辞职后,即由陆军总部少将兵工处长戴戎光继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 略者为完成针对进攻苏联阿穆尔州而进 行的边境和纵深的军事部署,在此苦心 经营,修工事,筑要塞,屯兵10万,成 为扼制双方交通咽喉的军事重镇,因而 叫嚣"大大的孙吴,小小的哈尔滨"。 1933年4月,按照关东军的策划, 制定了《对苏作战领纲》,开始实施其 《北边镇护》计划,把中国东北与苏联为 邻的边界划分为4个正面战区,"东部正 面"包括伪牡丹江和间岛两省辖区,"东  相似文献   

14.
<正>到过中俄边境地区虎林市虎头镇的人,大都游览过虎头军事要塞。走进那潮湿阴暗、斑驳陆离的水泥隧洞,面对这一功能齐全、异常坚固的战争机器,人们往往很自然地联想到当年日本关东军在中国土地上的种种罪行。但是,许多人却不知道,70年前在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水陆空立体战,并以1000多名苏联官兵和2000多名日本关东军守备队官兵的生命为代价,终止了第二  相似文献   

15.
逃离勋山     
于佰春 《党史纵横》2008,(3):57-58,60
日前翻腾老母亲积存的家书,一摞泛黄的信纸象磁铁一样吸引了我的眼球,眼前浮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场景:1943年深秋的一个下午,我父亲在另一位难友带领下,从东宁日军要塞翻山越境,逃出劳工营。  相似文献   

16.
徐泉法 《世纪风采》2012,(12):15-18
时光往前推100年。1912年10月18日中午,秋天的阳光将黄浦江抹上了一片金色,江面上一艘军舰正缓缓驶离码头。当军舰进入烟波浩渺的长江,从舰里走出一个中年人,他中等身材,面容丰润,上脬留着两撇浓黑的短须,目光凝视着苍茫的远方。他就是孙中山,此行的目的地江西南昌,沿途还要重点视察长江两岸的军事要塞。一个已经远离政治舞台的前临时大总统,如此关注两岸的炮台,那是怎么一同事呢?  相似文献   

17.
唐灏 《党史纵横》2009,(6):37-39,42
1949年4月21日夜,江阴要塞蒋军经过中共华中工委领导的地下特别党员唐秉琳,唐秉煜等人的长期策反工作,终于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中成功地举行了战场起义。迫使江阴要塞司令戴戎光将军顺应形势,停止抵抗。此举使人民解放军在东线顺利地渡过长江。并迅速占领苏州、无锡,切断沪宁铁路和宁杭干线,为聚歼宁沪杭地区的敌人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张银萍 《共产党人》2005,(16):10-12
将台堡,位于西吉县城东南30公里处的葫芦河东岸,古代称瓦西亭,为军事要塞。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在这里胜利会师,这次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9.
松花江下游,通往边城抚远的国道路南有一座山,古称"乌尔古力",为赫哲语"孤山"之意,今称五顶山,位于富锦市城东15公里处。日伪时期,此地是日本关东军的军事要塞,防苏备战的前线阵地。为此,日本鬼子从富锦江岸码  相似文献   

20.
冷口关位于京东古镇迁安县建昌营镇镇北古长城处,是通往内蒙和东北三省的交通要塞。据《迁安县志》记载,冷口关原名“清水明月关”,人们之所以称为“冷口关”,缘因此关建在巍峨险峻的凤凰山上。关北即为茫茫无际、地势高寒的燕塞群山。每至隆冬,关口处朔风怒号,寒冷异常,夏季也是凉风习习;更兼此关北侧有一寒泉,即便是三伏酷暑天,此泉喷涌出来的泉水依然冰凉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