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的经济较发达地带,但在最近几年出现了经济效益持续低落的“东北现象”,造成了优势与困境并存的局面。这一现象引起海内的关注。东北经济的困境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暂时现象,形成这一现象,既有国有企业外部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长期存在的“非经济性变异”的作用。克服“东北现象”需要企业和政府两方面的互动配合,在此基础之上,有可能创造出一个以大中型企业为骨架的新型东北经济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东北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大经济区 ,对全国的贡献最大 ,但投入十分不足。东北地区存在的困难与矛盾最为突出 ,“东北现象”与“新东北现象”集中说明了这一点。但东北地区经济基础雄厚 ,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应进行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及其体制、机制创新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接续产业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走农业工业化的道路。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包括 :大东北战略 ,大力度的举措 ,切实可行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3.
东北振兴战略与中、朝、韩合作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启动的东北振兴战略,不仅对“东北现象”的解决是一次重大转机,而且也被朝鲜、韩国视为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的天赐良机。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毗邻的地缘优势决定了中国对朝、对韩经贸关系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今,借助东北振兴战略启动之东风,与朝鲜的“强盛大国”建设、韩国的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建设目标的提出,共同营造了有利于中、朝、韩三方加强经济合作的氛围和环境。  相似文献   

4.
美国经济这次衰退具有如下特色:发生于两年市场疲软阶段的末尾;触发这次衰退的不仅是制造业,还有服务业,特别是房地产业和金融业;过去美政府反衰退的所谓“自动稳定器”,碰到了障碍;这次衰退尚未卷及日本和欧陆。对这次衰退的前景,西方经济学家抱乐观态度的占大多数,中间派次之,悲观派是少数,但都是推测性的。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哥伦比亚实行了“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它经历了“进口替代”和“促进出口”两个发展阶段。这一战略的实施使国家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几年来,拉美地区受到西方经济危机的猛烈冲击,经济普遍衰退;而哥伦比亚经济形势相对稳定,引人注目。本文试图探讨战后哥伦比亚经济发展战略,着重对其1967—1981年的经济调整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关东文化模式”包含了制度性依赖、外来性促进和官本位的基础 3个因素 ,这 3个方面既促进了昔日东北区域经济的辉煌 ,又是今日“东北现象”的内在根源。区域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基 ,要重振东北经济必须改造“关东文化模式”。特别要剔除其制度依赖性、人际关系网过于浓厚等糟粕 ,以流动代僵化、以变革促发展、以破旧来迎新是东北文化改造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论当前美国爆发的"中间性衰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 ,美国经济在信息乘数加速纳指飙升、即时得力的客观调控合力作用下 ,扩张至极点。新经济亢进 ,在世界石油价格暴涨、联储提息使美国经济出现剧烈振荡 ,爆发了一次“中间性衰退”。理由是 :这次衰退是新经济背景下的现象经济与实际之间爆发的 ;实际经济下降领域主要在信息技术产业 ;现象经济也只是纳指遭受巨挫 ;这种衰退无周期性和同期性 ,危机程度轻 ,持续时间短 ;现象经济与实际经济脱节表现异常明显 ;学术气氛较浓 ,使人联想到“中间性危机”的丰富内涵。新经济调整、联储连续降息石油价格企稳今年下半年可望摆脱“中间性衰退”。  相似文献   

8.
王旭  徐永智 《现代国际关系》2024,(2):100-120+140
日本“印太战略”由时任首相安倍晋三提出,经现任首相岸田文雄继承和发展,已经逐步确立。当下日本“印太战略”理念宽泛,议题和伙伴广泛,泛安全化色彩浓重,是兼具结盟性、遏华性、安全性和全球性的综合国际战略。日本强化“印太战略”受维系经济强国地位、“政治大国”夙愿以及遏制中国等考虑的驱动,将影响全球发展、损害区域海洋安全、干扰中国统一进程。同时,日本强化“印太战略”也面临着战略透支、经济基础不稳和外部支持不牢三重制约,这些制约因素虽难以在短期内扭转日本强化“印太战略”的方向,但将限制其成效。  相似文献   

9.
东北经济落后原因诸说评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振兴东北经济必须准确找出其落后的原因。现学术界提出的“结构说”、“体制说”、“国企比重过大说”、“项目怪圈说”及“东北人观念落后说” ,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又都不很全面、完整 ,尚有其他原因需加以分析说明。国家在改革、发展战略与政策抉择上“失算” ,使东北地区收入过低 ,人才大量流失 ;在东北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缺乏必要的资金补偿与支持 ,这都是造成东北经济落后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全面科学地找出东北经济落后的真正原因 ,才能保证应对方针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从“国际经济政治化”角度看日本对东盟的经济援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二战后对东南亚国家实施的经济援助除了商业上的动机外 ,还带有很强的战略性。日本在战后对东盟国家的经济援助分 3个阶段 :第 1阶段是从战后初期到上世纪的 6 0年代末 ,日本对东盟经济援助处于初始阶段 ,这一时期经济援助的经济意义占很大比重 ,但也含有一定的政治含义 ,且比较隐蔽 ;第 2阶段是从上世纪70年代的“福田主义”的出笼到贯穿整个 80年代的“综合安全保障”战略 ,这一阶段日本在外交上倾向独立 ,对东盟经济援助的政治化开始显现 ;第 3阶段是从冷战结束到现在 ,这个阶段日本对东盟经济援助的政治意图明显 ,直接服务于其政治大国战略。  相似文献   

11.
宋魁 《东北亚论坛》2004,13(6):32-35
当前黑龙江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 ,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要抓住这一机遇 ,必须从国际市场的导向、全国的战略布局以及黑龙江省的主要优势出发 ,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 ,通过产业合作实现黑龙江省与东北亚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外向型特色产业 ,以提高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东北三省与浙江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值得进行经济学比较的区域。东北三省的“资源力”远远大于浙江省,但是其“经济力”却大大小于浙江省。造成东北三省资源经济力系数严重偏小的原因是市场化程度低下,因此,东北三省应当学习、借鉴浙江省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提高市场化程度来谋求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东北三省和浙江省有关部门能够在具体政策措施上互相协调,就可以推动两个区域的共同发展,从而使不同区域的经济力函数都达致增长的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东北黑土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黑土区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石油、化工、钢铁、汽车、森工等生产基地,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只是要改造东北地区的老工业,而是要盘活整个东北经济,从而改变东北地区的经济面貌。在这个过程中,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绝对不能忽视,只有发达的农业才能很好地为工业与服务业提供基础性保障。辩证地看待农业与工业、服务业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理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部署的内涵。只有推行现代农业,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才能推动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才能保证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产业地理集中度等统计模型,以1998年到2008年的数据为基础,对东北三省与江浙沪制造业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东北三省制造业的发展程度明显低于江浙沪的制造业发展层级,规模优势仍然集中在传统重化工业上,依靠能源、资源的优势发展了自己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尽管发展程度落后于江浙沪等省市,但从数据的分析中也看出,东北三省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资源的生产与深加工方面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产业优势,特别是在新型制造业领域也逐渐赢得一定的发展空间,为今后东北三省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换代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制约和影响东北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最根本的有四大要素,即:结构、体制、资本、人才。调整结构并使之优化,是振兴东北经济的重要基础;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是振兴东北经济的根本保障;聚集资本,加大投资力度,是振兴东北经济的有效途径;汇集人才,重用人才,则是振兴东北经济的关键所在。只有遵从物质利益规律,“四轮”联动,才能如“捷达”车一样驶入振兴东北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与东北经济区共同发展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不单单是工业发展问题 ,而是一个区域共同发展的问题 ,根据产业集群理论 ,通过产业集群形成几个特色的、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 ,使东北经济区形成内部协作、共同发展的走势。东北经济区必将重振雄风 ,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是世界重要经济区之一。日本、韩国的资金、技术 ,俄罗斯的资源 ,对我国的经济建设 ,尤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是不可缺少的。东北亚是大国利益交汇处 ,是世界热点之一 ,但不会发生战争。要树立外交新思维 ,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 ,维护东北亚的和平稳定 ,积极推进以中、日、韩合作为核心的东北亚经济合作 ,实现地区繁荣 ,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区域即亚洲的东北部,区域面积为1750万平方公里,占亚洲陆地面积的40%,人口近6亿,占亚洲总人口的20%。按地理位置的分布来划分,包括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两个经济区,中国的华北、东北和西北3个经济区,还有蒙古、朝鲜、韩国和日本。区域内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9.
东北三省与内蒙古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组成的东北经济区,是我国最早形成并在结构上相对完整的大经济区,有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天然条件和深厚基础。加强四省区跨区域合作是东北振兴规划的延伸与具体化,是实施东北振兴规划的重点。东北三省与蒙东省际合作的主要领域:能源领域、原材料领域、加工工业领域、科技文化领域、地区中心城市间合作、跨省际的生态环境与流域治理合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