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赫鲁晓夫被其昔日的战友搞下台后,在家人和朋友的怂恿下,开始了回忆录的口授,这使羽翼渐丰的勃列日涅夫寝食难安。勃列日涅夫派人找  相似文献   

2.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仍以老大自居,而且全面否定斯大林,这是毛泽东不能容忍的。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关系可以用话不投机一言以蔽之。1956年3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做反对斯大林的秘密报告。3月17日、19日、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毛泽东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一是揭了盖子,一是捅了漏子,造成思想阵线的混乱,不利于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斯大林有错误,但贡献是巨大的,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3.
新圣女修道院公墓位于莫斯科西南,自古以来就是俄国社会名流的陵园。“十月革命”后,其地位仅次于克里姆林宫墙下的陵墓。埋葬在这里的都曾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每座墓碑风格各异,墓中主人也都有着自己不平凡的故事。陵园里最引人注目的应数赫鲁晓夫墓。赫鲁晓夫———这位前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本应葬于克里姆林宫墙下,同已故的苏联高级领导人在一起。可是他未被获准进入红场。由于他的墓前常有凭吊者,并不断有人献花。公墓曾一度被列为禁区,直到戈尔巴乔夫执政才重新开放。80年代末,曾有人呼吁将赫鲁晓夫墓迁移到红场,因遭到一些政界人士…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09,(2):54-54
2009年1月,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定于当地时间20日宣誓就职。犹如100多年前在时代风口浪尖上演绎风云激荡的林肯,奥巴马手按《圣经》,让全美国充满期待,也吸引了全球人的目光。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10,(12):60-60
<正>左凤荣在10月18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赫鲁晓夫在当政之初,实行了许多有利于发展农业、提高农民积极性的举措,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后来,他又重新走到老路上去  相似文献   

6.
夏远生 《世纪桥》2001,(6):34-37
毛泽东说:我们要致电祝贺赫鲁晓夫的70寿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还是要讲团结。因为《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两次帮助赫鲁晓夫渡过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祥 《党史纵横》2008,(4):48-49
1956年,发生在东欧的波匈事件刚刚落下帷幕,前苏联国内又爆发了更大的危机。在最紧要关头,毛泽东从国际、国内形势的大局出发,两次支持赫鲁晓夫渡过政治危机。这样既防止了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破裂,又给当时的中苏关系带来了投桃报李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欧初同志著革命回忆录第二部《有志尚如年少时》,最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两年前出版  相似文献   

9.
余娟 《广东党史》2011,(11):26-26,48
1956年2月,在有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及代表参加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不顾党内阻力,做了批判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秘密报告,报告内容全盘否定斯大林,在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引起强烈反响,它的教训及深远影响至今依然存在着。这份报告究竟为何产生呢?  相似文献   

10.
正1964年4月17日是赫鲁晓夫的70岁寿辰。苏联党和政府为他举办了隆重的庆典,其规模和声势仅次于1949年庆祝斯大林的70岁寿辰。祝寿活动上,党中央主席团成员和中央书记来到赫鲁晓夫的寓所。勃列日涅夫宣读了由全体苏共领导人集体签名的贺信,向"最亲密的朋友和同志,表示特殊的敬意"。勃列日涅夫还代表党和政府,给赫鲁晓夫颁发了第四枚金星勋章,并亲吻了他三次,晚上还举  相似文献   

11.
谭明 《世纪桥》2003,(6):63-63
一部由黑河市鄂伦春族刘德全、刘德娜、刘德丽等6兄妹合作完成的18万字的《鄂伦春人——赵凤兰回忆录》,2003年8月由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本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鄂伦春族抗日斗争史实的书,是一本很有利用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少数民族的史书。纵观全书,归纳起来有几大特色:一、填补空白,为史增辉 以前关于记叙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革命斗争历史的书籍及影视剧作品比较常见,但记叙人数较少的鄂伦春族革命斗争的书籍却很少见,特别是记叙鄂伦春族抗日斗争史的更是没有。正如韩桂芝在序言中讲到的那样:“以前见诸书  相似文献   

12.
《党史文苑》2002,(3):40-41
党史文苑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赫鲁晓夫揭露“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行动。的确,他在二十大的秘密报告中分析太少,主观的成分太多。将极权主义问题归结为外部原因和独裁者的坏性格,这是个便当而有效的办法,却没有揭示出其深刻的根源。赫鲁晓夫的个人政治算盘也是一目了然:他率先揭露“个人崇拜”,立即就将最亲密的竞争者和对手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冻结起来,这些人和他恰好都是斯大林的亲信。所有这一切都不错,然而对于历史和大政治说来,他的政治行动的实际后果却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制度的化身斯大林的批判,不仅…  相似文献   

13.
杨奇 《广东党史》2007,(1):53-54
我在70岁离开工作岗位以后,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于是每日看报读书,自得其乐。正如《论语》所谓:“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据《辞海》注释③:“老”,是“死”的讳称)。15年来,我读的书很杂,主要是中国近现代史,以及有关的人物传记等文章。许多前  相似文献   

14.
李雪 《党史纵横》2006,(10):45-47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苏联共产党中央决定,将斯大林的遗体用水晶棺安葬在列宁墓之中。列宁墓上,多了一块墓碑,写着斯大林的名字。斯大林的遗体在列宁墓安放了8个年头。1961年十月革命节前夕,在一个深夜,斯大林的遗体被移出了列宁墓,在列宁墓后面、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重新安葬。在斯大林的新墓上,只有一块白色的大理石墓碑,写着斯大林的姓名与生卒年月。几年之后,赫鲁晓夫下台,在勃列日涅夫时代,才给斯大林墓上安放了一座半身雕像。为什么斯大林的遗体仓促从列宁墓移出?由于苏联有关当事人守口如瓶,外界一无所知。最近,俄罗斯报纸披露了尼…  相似文献   

15.
一代名将粟裕居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大将之首。粟裕决心写战争回忆录虽然是在1976年,但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就对军事领域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等倾向极为不满。1958年,厄运毫无征兆地突然降临到粟裕的身上。在那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他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并被调离了军事指挥第一线。  相似文献   

16.
青山依旧,情怀依旧。不改初衷,矢志不渝。这就是郑群老共产党人的性格特征。 我有幸认识郑群,是在1985年省军区在罗浮山召开的粤赣湘边区纵队史审稿会议上。因为编写的问题,一些与会老同志发生了争论,且相持不下。郑群站起来发言,他没有停留在一般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的孙子——继承爷爷志 想要当总统 斯大林的长孙朱加什维利现年63岁,居住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他早年毕业于苏沃洛夫军校和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在军工厂当过军代表,曾任军事院校军事历史教员。  相似文献   

18.
范瑞滨 《世纪桥》2008,(3):23-25
赫鲁晓夫的改革向来是很有争议的话题。他的“三和”“两全”政策,不过是表现了在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斗争还处于尖锐化时,就将暂时性的和平形势当作长久性的对外方针,而“两全”则模糊了共产党的阶级性质,将无产阶级的政党改成了“超阶级”的政党,因此说赫鲁晓夫的“三和”“两全”政策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走向右倾修正主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成为继斯大林之后苏联党和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中苏两国关系经历了一段非常曲折的过程.1954年10月,赫鲁晓夫亲自率领苏联最高领导集体访华并兑现此前承诺,表示出对中国的重视和礼遇;然而1959年以后,苏联不仅单反方面撕毁中苏多项协议,撤走在华援建专家,甚至两国不断加强边境军备,以致发生珍宝岛流血冲突事件,中苏同盟由亲密无问的兄弟转至关系破裂也不过十载.  相似文献   

20.
李兴耕 《党史博采》2005,(1):113-116
赫鲁晓夫是苏联领导人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直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国内对他仍然众说纷纭,评价不一.有的认为他是修正主义者;有的认为他的改革没有触及斯大林模式的灵魂;有的认为他既有巨大功绩,又有严重错误;有的否定他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有的认为这是他一生的主要功劳;有的认为他对个人崇拜的批判是不彻底的.赫鲁晓夫具有两面性.他进行了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但是没有取得成功.他在理论上既有右的东西,也有左的东西.通常是左和右混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