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处理汽车事故运用的是过失相抵原则,认定汽车方是否应承担责任的关键在于其是否有过失。汽车方的过失表现为其没有尽到一般注意义务或特别注意义务。在汽车方没有尽到注意义务的情况下.“行人违章,撞了白撞”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因行人、非机动车方有违反交通规则之过失行为造成交通事故,机动车方是否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回答是机动车方可以免除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但仍应承担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规定"行人违章,撞了白撞"之类土政策的地方性法规是违法的法规.本文拟从民法侵权行为法的功能,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立法权属以及生命健康权与道路优先通行权的冲突等方面对"行人违章,撞了白撞"作简要之民法分析.  相似文献   

3.
备受关注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在经过十年砥砺之后终于出台,并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撞了白撞”吗?警车拖车收费吗?“特权车”可以横冲直撞吗?交通事故可以“私了”吗?这些现实中争论的问题,都能从这部法律中寻找到答案。●最大亮点是以人为本,“撞了白撞”之说未被采纳1999年8月,东北某市出台了“撞了白撞”的规定,从而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争论。《道路交通安全法》否定了这一做法,对行人予以特别的保护。该法规定,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  相似文献   

4.
“撞了白撞”,终于被叫停,将不得不“刹车”。我们的“血肉之躯”,当被车轮碾得“血肉模糊”时,终于不再仅仅是“血流”和“肉碎”了。新华社6月24日的消息说,再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草案对交通事故中行人受伤害给予特别保护,规定机动车一方必须承担责任,“撞了白撞”的说法未被采纳。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光宝指出,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高速运输工具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无过失责任。我们终于看到,在最高立法机关眼里,人的生命和价值被突出了出来。可是,回想前一段时间,不少城市是多么地热衷于“制度创新”呀,…  相似文献   

5.
2002年6月 12日,中央电视台在由白岩松主持的《东方时空·时空连线》中,讨论了深圳市从2002年6月 1 日开始实施的《深圳市公安局关于快速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若干规定》。这个规定对巳实行了好几年的”撞了白撞”,终于作出了否定性的修改。 现在在我们的许多城市中,特别大中城市中,都还在实施着“撞了白撞”的交通法规,它给许多遭受交通事故的个人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深圳是第一个对这个法规作出反思的城市。 对“撞了白撞”的讨论应该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交通法规。 20()年4月,上海也实行了此法规,从实施以来,有960人被“撞了白贫’。D — —4%  相似文献   

6.
备受关注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在经过十年砥砺之后终于出台,并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撞了白撞”吗?警察拖车收费吗?“特权车”能横冲直撞吗?交通事故可以“私了”吗?这些现实中争论的问题,都能从该部法律中寻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7.
民事归责的经济分析──论“最便宜避免方”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最便宜避免方” 规则的逻辑根据正统法学的观点,在任一侵权或违约事故发生的场合,要决定被告是否应对原告承担民事责任,法官仅需做的事情是看被告的行为是否符合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即是否有侵权(违约)行为、损害事实、行为与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采过错归责原则的场合还要看被告有无过错。因此,在权利清楚明确的场合,案件的焦点就是极力去证明无权利的侵害一方“引起”了拥有合法权利的被害一方的损失,这是一种单向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刑法学者对“有利于被告原则”或“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这两种称谓以及理论背后的价值基础,在理解上存在分歧,主要集中在,“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或者说“有利于被告原则”是否具有实体法意义,特别是在刑法解释中是否以之为基本原则。笔者就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9.
油污损害赔偿中非漏油方的责任主体地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侵权法中的归责原则和连带责任理论,对两船碰撞一船漏油时非漏油方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存在的三种不同观点及案例进行了分析;基于民法中的补充责任原则和实证的方法,提出不论非漏油方对船舶碰撞的发生是否有过错,应当由漏油方首先对油污受害人承担责任,只有在漏油方不能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时,非漏油方才承担补充责任,以此保障油污受害人得到充分赔偿。对完善我国船舶污染损害赔偿立法及海事司法实践有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自认制度是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的自然产物,其产生的理论基础是被称为私法帝王原则的诚实信用原则,以及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所特有的辩论主义原则。关于自认的概念在学界并不统一,分歧的焦点在于自认的客体是否包含一方当事人对他方当事人诉讼请求的认诺。国外传统自认理论的主流观点认为,对事实的自认和对诉讼请求的认诺是两种不  相似文献   

11.
黄勇 《行政与法》2003,(3):82-84
情势变更原则是合同履行中应当遵循的一个原则,情势变更原则在BOT合同履行中的确立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而具有可行性;确定BOT合同履行中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范围不可照搬大陆法系“情势变更”的理论,而应当借鉴英美法系“合同落空”的有关理论;同时,应当将情势变更原则的效力局限在变更合同的层次上,尤其要严格限制地方政府一方利用情势变更原则去变更和解除合同。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举证责任的倒置,目前法学界尚未对此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一本司法大辞典对“举证责任的倒置”注释为:按照举证责任承担的一般原则,本属于一方当事人应负的举证责任,因某种原因而转移给另一方当事人.纵观当前一些法学理论及实践工作者提出的民事举证责任倒置“理论”,认为主要应包含以下内容:(1)民事“举证责任倒置”是将本属于原告一方所负的举证责任“转移”给被告一方;(2)民事“举证责任倒置”只适用于“在原告对某项事实无须举证或无法举证的  相似文献   

13.
有关黑龙江省恢复强制婚检的争议很多。我无意对这事本身评头论足。只是,强制婚检的前前后后,法规修正——实施——出现新问题——否定或变相否定,这条轨迹里,我们看到了多少似曾相识的影子,又看到了多少法规政策被“召回”与“返修”?!交通法规“撞了白撞”的规定,像个绕口令游戏一样翻来覆去;“暂住证”取消不到两年,一些地方的公安部门又欲申请恢复;春节烟花爆竹从“禁”之日起就争议不断,终于扛不住又“放”了;一些地方公务员强制带薪休假制度,实施仅一年就叫停……诚然,我们可以说,这反映了“政策要在实践中完善改进”的特点;甚至还可…  相似文献   

14.
1999年9月《沈阳市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规定,行人有本条例规定的五种违章行为之一,发生交通事故,而司机没有违章者,由行人承担全部责任,此次条例一经颁布,便在舆论界掀起轩然大波,时一年有余,但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从“强者对弱势群体的侵害“,乃至“侵犯行人通行权“、“漠视生命“等等,相关评论令笔者热血沸腾,然而“热切的心情,冷静的思考“,借助经济学工具对此条例进行剖析,却发现表面上不尽合理的规定背后蕴涵理性的因子。“撞了白撞“之争的法理阐释的实质是在交通事故中对司机的归责原则采取严格责任主  相似文献   

15.
2002年6月12日,中央电视台在由白岩松主持的《东方时空·时空连线》中,讨论了深圳市从2002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深圳市公安局关于快速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若干规定》。这个规定对已实行了好几年的“撞了白撞”,终于作出了否定性的修改。  相似文献   

16.
医疗纠纷案中,当只有一方不服初次鉴定意见,提起再次鉴定时,再次鉴定是否应遵循“禁止不利变更”原则?本文从“禁止不利变更”原则法律性质、制度设定目的、启动模式以及社会效应等方面阐述了再次鉴定与第二审程序具有实质性的差异,认为再次鉴定不应框定在初次鉴定的范围内,而应遵循独立、客观、公证、科学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比例原则是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衡量政府行政行为是否合理的重要工具,这个理论在行政法上十分重要。笔者发现,无论是法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司法考试还是各级公务员考试,比例原则都有其“用武之地”。而且,比例原则是行政法中最具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过去的日子里,我们一次次为好规则和为创立规则做出贡献者鼓与呼。这一次,我们首次谴责“规则”,那是些虽然盛行却违背良知、人性、法律的东西,人称“潜规则”。“撞残不如撞死”,就是一则潜规则。一段时间以来,这一人性丧尽的“规则”在亿万司机间流传,甚至有人“照方抓药”。  相似文献   

19.
清晨,微风习习。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法院城西人民法庭的门锁撞上铁栅栏,发出“叮叮”的清脆响声,传遍了这一方不大的院落。天刚蒙蒙亮,一位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便早早来到这里,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一、弃权原则1、弃权原则弃权原则是英美合同法中的重要概念,弃权是指“一方对合约权利的明确放弃”。根据杨良宜先生的解释,弃权原则是指“当合约一方清楚知晓对方违约或意欲违约,却做出某种明确的行为表示其不加反对甚或同意时,该合约方的行为就可能构成法律上的弃权,导致其原有(某项)合约权利的暂时或最终丧失”。这个定义表明弃权原则只适用于一方事先已经知道违约而放弃的情况。但是,1970年的英国的PanchandFreresSAV.ETGeneralGrainCo案扩大了弃权原则的适用范围,该案将弃权原则的范围扩大至一方事先并不知道对方违约的情形,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