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对查韦斯"21世纪社会主义"的初步看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两年多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提出要在委内瑞拉实现“21世纪社会主义”,为此,委内瑞拉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措施。查韦斯提出的“21世纪社会主义”的主要主张是什么?如何评价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这里谈谈本人的一些初步看法。1.查韦斯的思想发展轨  相似文献   

2.
最近,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应对全球作战提出 “10-30-30”战略新模式,即:为应付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危机,美国要在10天内完成兵力部署,30天内战胜敌人并控制局面,30天内按照新的作战要求完成在世界范围内的力量调整,并为新的战斗任务作好准备。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要求的关键在于海军。为此,2001年以来,美国在全球战略的指导下,制定了“21世纪海上力量”的海军转型计划: 海上打击:投送精确和持久的作战能力 美军认为,“在浑然一体的作战空间中,海洋将提供巨大的机动区域,由此可向全球投送直接的和决定性的力量,海洋已成为美国实现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民主化"战略值得警惕(笔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美国为了扩大自己的霸权,挤压亚欧大国俄、中的战略空间,以“街头政治”的形式,推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最近的吉尔吉斯斯坦相继发生“颜色革命”,成功地实现了有利于美国和西方国家利益的一系列政权更迭。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美国还在加紧推动“颜色革命”在中亚甚至全球的蔓延。为考察美国“民主化”战略背景下“颜色革命”发生的原因、具体机制和应对办法,本刊邀请了六位专家就此主题进行了笔谈,期望以此推动对美国“民主化”战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巴格达的硝烟正在散去,伊拉克战争对世界的影响逐渐显现。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对这场战争不同于以往的地方进行回顾和反思,其中不乏一些深刻的认识。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论基础是“先发制人”和“预防性打击”。按照这一理论,美国可以认定某个国家对美国自身和对世界的威胁,可以在受到攻击之前对那个国家发动战争,可以利用武力推翻该国政权,实施军事占领并建立亲美政府。这种思维已经超越了尊重国家主权和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阐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正确反映当代世界发展变化和科学判断党的历史地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 2 0世纪的一段时间里 ,我们对于时代的认识 ,曾发生过超越阶段的严重失误 ,并导致了实践上的巨大挫折。对那些错误认识的反思和校正 ,正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个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四、地区合作中的共同利益 21世纪世界经济将形成美、欧、亚“三足鼎立”格局,而要使亚洲真正成为可与美、欧并立的世界经济的一极,还需要作出巨大努力。为了实现亚洲的复兴和“作为世界经济的一极化”,我们需要加快推进亚洲地区合作机制的形成,特别需要建立防范1997年下半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再发的有效机制。加快亚洲合作、复兴和崛起的进程,也是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单向度的视角不能解释世界范围内复杂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问题。如果说,20世纪现实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率先出现是世界社会主义在“多维”空间进行的历史表现,那么,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在“多维”空间进行的现实表现则更加突出。这既与马克思主义“一元多线”的历史观相暗合,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题中应有之意,具有合规律性特征。世界社会主义在“多维”空间进行必将进一步发展出社会主义的新形态。这将从思想观念上克服过去那种曾一度出现的“惟我独尊”、“惟我独革”的不良状况,在世界社会主义不利的情势下形成社会主义的整体影响。  相似文献   

8.
帝国主义与“全球化” 帝国主义从霍布森时代的帝国主义变成了“二战”的帝国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第三次变迁发生了。 随着德日的快速崛起,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平衡发生了变化。20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的制造业出口只有美国的1/3。到70年代末,与美国持平。美国以军事支出维系了世界经济并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德、日两国不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为了构建其主宰下的“世界新秩序”,确保21世纪继续成为“美国世纪”,美国大肆推行霸权主义,特别是“9·11”之后,美国非但没有如沃勒斯坦所称的“山鹰折翅”,加速了衰落进程,反而借反恐之名,推行霸权主义色彩更加浓厚的对外政策,给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带来了极大危害。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不禁要问,造就美国霸权的根源在哪里?基础是什么?是单一因素的影响,还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会议概况 1994年12月5日—7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在友谊宾馆联合主办了一次题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的近70位专家、教授就“变化中的世界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教学与中国”和  相似文献   

11.
观察和研究国际问题,可以有多个"切入点".在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研究中,有两个"点"是不能忽视的,这就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和"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12.
1929年出生的阿拉法特一生充满传奇,在其长达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曾多次逢凶化吉,奇迹般地与死神擦肩而过.阿拉法特自1961年创建"法塔赫",率领巴勒斯坦人民打响武装抗以的第一枪以来,遭到过以色列多次暗杀、经历过飞机失事、重大车祸等各种险情,但总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因此,人们常这位巴勒斯坦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称为中东政坛的"不死鸟".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初,尤先科和季莫申科依靠"橙色革命",获得了总统和总理的宝座.9月8日,尤先科宣布解散季莫申科政府,并任命叶哈努罗夫为政府代总理.9月20日,乌克兰议会否决了总统尤先科对政府总理候选人叶哈努罗夫的提名.尤先科再次提名叶哈努罗夫为总理候选人,并与议长利特温、前总理季莫申科、地区党主席亚努科维奇及议会其他党团领导人举行了4个多小时的圆桌会议,希望说服议会各党团支持对叶哈努罗夫担任总理的提名.  相似文献   

14.
在今天的韩国政坛中,有一个女人的名字令人瞩目.欣赏她政治才能的人把她比作"韩国的‘铁'娘子",而反对她的人则蔑视她为"政治遗产的继承者".她出身于"铁腕"总统之家,隐身于市20载,坚守普通人的生活原则,却最终没能躲开与政治的不解情缘.作为当今韩国第一大在野党的掌门人、下届韩国总统的有力竞争者,她似乎有着太多的麻烦和困扰,却始终保持着平静与自信,永远让人感觉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她就是已故韩国总统朴正熙的长女、迄今独身的大国家党党首--朴槿惠.  相似文献   

15.
16.
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政局动荡 ,经济滑坡 ,两极分化严重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社会紧张局势加剧 ,社会治安状况恶化 ,俄罗斯民众的社会安全感急剧下降 ,社会安全问题成为俄罗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俄罗斯政府的反危机措施不力 ,尤其是车臣分子的恐怖暴力活动使俄罗斯的社会安全问题更加尖锐和复杂。俄罗斯社会安全问题的尖锐是由苏联解体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资本主义经济过渡引起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变化的自然后果。  相似文献   

17.
"第三条道路"为何不再时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三条道路"从火爆到不再时髦原因多且杂,既与经济滑坡和左右翼势力的挑战有关,也是"第三条道路"自身政策和策略造成的.目前的社会民主主义正处在彷徨期.  相似文献   

18.
Twenty years after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and the triumphant celebrations of the West, a new chapter of history has opened featuring the rising powers of Asia, led by China. Though embracing free markets, China has looked to its Confucian traditions instead of liberal democracy as the best route to good governance. Will China manage to achieve high growth and a harmonious society through a strong state and long‐range planning that puts messy Western democracy and its short‐term mindset to shame? Or, in the end, will the weak rule of law and absence of political accountability in a one‐party state undermine its promise? Francis Fukuyama and Kishore Mahbubani, the Singaporean thinker who has become the apostle of non‐Western modernity, debate these issues. In this section we also republish a collective memoir by George H.W. Bush, Mikhail Gorbachev, Margaret Thatcher and François Mitterrand, recalling their fears and hopes two decades ago as they brought the Cold War to an end.  相似文献   

19.
北极圈内的"蓝色圈地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在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奇林加罗夫率领下,俄罗斯科考队员在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俄罗斯国旗。随后俄罗斯晨报在9月20日宣称,科考结果表明北冰洋120万平方公里的洋底归俄罗斯所有。俄罗斯这一举动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在其他四个比邻  相似文献   

20.
“共同安全”思想是社会党国际 2 0世纪 80年代国际民主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张国际社会应在共同的人类、共同的安全、共同的未来原则下 ,制定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总体框架。由此 ,社会党国际在缓和与裁军、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一系列国际问题上提出的政策主张 ,在当时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冷战结束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后 ,这一思想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其理论和政策调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