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黎 《当代党员》2022,(2):26-27
<正>数化万物,智在融合。当前,数字经济正沿着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治理数字化和数据价值化四大方向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动能和新活力。重庆,长江经济带上游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是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汇聚了600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牢牢抓住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发展机遇,为重庆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让数字经济赋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如梦  于珺建 《唯实》2023,(10):25-27
近年来,江苏省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明确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聚力打造“数实融合第一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江苏“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2023年7月考察江苏时,要求江苏“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不仅需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科研人员,而且需要打造一支既懂现代生产技术又懂数字技术的技能人才大军。  相似文献   

3.
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从现实路径选择看,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数字经济,首先要立足信息能力建设、加快完善数字经济“硬支撑”,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势特点,提出符合实际的新基建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大数据引领"的贵州模式可以总结为以理念创新为指引、以平台创新为载体、以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以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流通为驱动等七个方面构成的体系化的创新实践发展模式。在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道路上,不同省市因其资源禀赋不同,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北京依托其丰富的信息科技和人才资源,走  相似文献   

5.
方亚丽 《当代贵州》2023,(24):14-15
<正>当前,贵州正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着力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全力以赴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为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相似文献   

6.
曾帅 《当代贵州》2022,(Z3):26-2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把发展大数据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提出的“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闯出了一条后发地区大数据快速发展新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动能。  相似文献   

7.
《新湘评论》2023,(19):12-13
<正>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战略部署,全面推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深入开展“智赋万企”行动。总体要求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重点,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数字技术驱动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8.
王雪 《当代党员》2023,(7):14-16
<正>3月18日,“向未来·再出发”——明月湖数字经济暨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重庆举行。在这场大会上,“数字经济之父”唐·塔普斯科特,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研究院理事长芮晓武,中国星网集团董事长张冬辰,华润集团副总经理陈小军等200多位国内外专家、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  相似文献   

9.
正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利用大数据改造传统动能、培育新动能,符合贵州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着重点。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在贵州,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数据显示,贵州省62.1%的企业处于起步建设的融合初级阶段,32.5%的企业处于单项覆盖的融合中级阶段,仅有5.4%的企业  相似文献   

10.
赵建军 《唯实》2022,(8):4-6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将深刻重塑人类社会”。在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议上,省委书记吴政隆强调,“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着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省长许昆林要求,“深入实施数字核心产业加速行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重大部署;贵州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建设数字贵州"的工作安排。此次《关于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数字贵州的意见》出台对相关工作的落实有何助推作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就此专访了省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娄松。  相似文献   

12.
马骁 《当代贵州》2022,(33):64-65
<正>贵阳贵安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实施重大机遇,扩大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流通营销、行业监管、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领域的融合应用,以示范试点为引领,初步构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经济体系与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数字治理体系,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李剑力  袁苗 《学习论坛》2023,(6):118-127
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与协同互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具有深刻内涵和特征,存在三重基本逻辑:顺应产业变革趋势的供需逻辑、赋能产业创新生态的创新逻辑、引领社会效率提升的发展逻辑。面对要素流通机制不健全、“数字鸿沟”、核心技术不强、国际话语体系不健全等现实挑战,应构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的融合发展机制,加强数据要素市场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释放产业、区域间产业要素价值,科学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技术合作攻关,提炼数字经济治理“中国方案”,积极构建国际互利共赢的新规则。  相似文献   

14.
<正>推动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成渝地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布局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合力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积极拓展数字化应用、全面提升数字安全水平。一直以来,川渝两地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一体化发展理念,加强协作联动,大数据协同发展成效显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数据共享取得新成效、联手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当下,贵州正奋力实施好数字经济倍增行动,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深挖大数据“钻石矿”,着力把大数据先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大数据助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努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  相似文献   

16.
匡后权  贺刚  许前川 《先锋》2023,(7):69-70
<正>《成都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进成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围绕如何充分发挥“数实融合”的系统效应,深入分析“数实融合”与产业政策之间的契合度及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提出推动“数实融合”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字经济一方面包含了数字产业化,即发展大数据主体产业催生新动能,另一方面又包含了产业数字化,即运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升级旧动能,这与"万企融合"大行动的内涵一脉相承。今年以来,贵州以实施"万企融合"为抓手,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加速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开展"万企融合"大行动,如何才能做得好、做得实,是我们面临的最大课题和挑战。全省各级大数据  相似文献   

18.
正从无中生有到风起云涌,贵州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大数据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从2月28日起,苹果公司中国内地icloud服务将转由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贵州大数据产业再创佳绩。站在新起点,贵州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数字贵州",深入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张家口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东数西算”工程发展机遇,依托毗邻首都北京的地理区位优势、独特气候条件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把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聚力打造京津冀“算力之都”,以超大规模绿色数据存储为切入点,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基础,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着力构建绿色算力产业创新生态圈。  相似文献   

20.
朱迪 《当代贵州》2024,(4):42-43
<正>花溪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点,深入挖掘大数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价值,促进实体经济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加速,带动一批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产业强”赋能“强省会”,为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作出花溪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