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月刊》2023,(3):9-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充分认识团结奋斗的重要意义,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筑牢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团结奋斗的钢铁长城,以团结奋斗之力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2.
<正>“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确保党的团结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纵览党的二十大报告,“团结”一词贯穿全篇,先后出现20余次。正如一首经典歌曲所唱,“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显著精神标识,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人民赢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关键密码。  相似文献   

3.
团结奋斗是党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密码,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特征,也是锻造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内在要求。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党积累了丰富的凝聚团结奋斗力量的历史经验,具体包括:发挥党的团结统一的政治优势、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重视统一战线凝聚人心的作用。新时代,继续坚持团结奋斗凝聚民族复兴力量,需要我们牢记“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保持正确奋斗方向;坚守人民立场、勇于自我革命,奠定团结奋斗基石;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移动勇担“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三个主力军重任,积极推动传统电信业务向数字化全业务转型升级,为贵州数字经济建设注入新动能,带出快节奏。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贵州移动高质量发展的十年。作为属地网络规模最大、用户数量最多、品牌价值过硬的电信运营企业,贵州移动在“大踏步前进”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5.
张蕊 《当代贵州》2022,(Z3):78-79
<正>【点赞“黄金十年”】2021年9月,新华社《半月谈》集中专题报道贵州“黄金十年”的成就、经验及新征程上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发展态势。报道呈现了贵州十年来赶超进位、冲出“经济洼地”的情况,尤其聚焦在脱贫攻坚、数字经济和生态建设方面。报道指出,2011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以百折不挠的坚毅攻克一个个贫困堡垒。十年间,贵州经济增速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三、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数字经济增速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中国天眼”瞭望茫茫宇宙……  相似文献   

6.
田江韬  朱梦怡 《当代贵州》2022,(Z3):104-105
<正>贵州税务系统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在实施定点帮扶、落实税惠政策、助力产业发展、为脱贫群众办实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在高质量推进新发展阶段税收现代化征程上创佳绩,服务贵州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的“黄金十年”。十年来,贵州税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初步走出了一条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为贵州创造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作出了税务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求索铸就的鲜明精神标识,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成就的强大精神武器。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贵州富民系村镇银行紧扣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积极融入和服务贵州发展大局,沿着社区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普惠金融道路勇毅前行,把普惠金融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为建设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富民新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奋力冲出“经济洼地”,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攻克一个个贫困堡垒,多彩贵州精彩蝶变,创造了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9.
陈金龙 《党建》2023,(6):32-34
<正>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和路径,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新担当新作为。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发挥历史主动,把牢政治方向、把握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70年前,红军面对强敌的追堵和万水千山的险境,以团结奋斗的精神,冲破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这一举世闻名的史实雄辩地证明:“克敌在和,不在众。”我们党85年的奋斗历程,就是团结奋斗从而由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团结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1.
王剑 《当代贵州》2022,(36):64-65
<正>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把国发[2022] 2号文件精神转化为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年1月,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一周年之际,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 2号),为贵州开创高质量发展新的“黄金十年”指明了方向、铺设了路径、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2.
<正>十年来,全省公路系统抢抓两次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集中攻坚,分别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启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两年攻坚”“三年会战”行动,以强有力的措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贵州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建设的“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13.
黔风 《当代贵州》2008,(11):3-3
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塑造“自强自信、开放创新、能快则快、团结和谐”的新时期贵州精神。在今年年初的抗雪凝斗争中,全省人民用实际行动对新时期贵州精神作出了生动诠释,灾害面前,新时期贵州精神经受了检验,接受了洗礼,得到了新的升华。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陕甘苏区胜利会师。至此,历时两年艰苦卓绝、举世闻名的长征宣告结束。“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50页)以此为契机,全党全军的团结逐步得以实现,并不断巩固发展,有力地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已经过去了整整60年,但它所蕴含的团结奋斗精神却弥久不衰,至今仍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秦涛 《当代贵州》2022,(52):74-75
<正>建行贵州省分行主动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纵深推进新金融实践,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添注动能,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建行贵州省分行主动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纵深推进新金融实践,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添注动能,以新金融力量为贵州创造新的“黄金十年”加油助力。截至2022年10月末,各项贷款余额达4025.15亿元,突破4000亿元大关,业务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刚刚召开不久的省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塑造‘自强自信、开放创新、能快则快、团结和谐’的新时期贵州精神”,要求“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进一步培育和增强贵州地域文化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心”,“使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新时期贵州精神的提出,  相似文献   

17.
王宏甲 《当代贵州》2022,(Z3):230-23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贵州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十年,贵州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圆梦全面小康,创造了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抚今追昔、饮水思源,依然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在贵州播下的红色基因。遵义会议的光荣永久地写在这片土地上,它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从此真正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杨兴举 《当代贵州》2008,(10):29-29
培育和弘扬“自强自信”的贵州精神,必须增强改革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与效益意识。自强自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贯穿古今的优良传统。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塑造“自强自信、开放创新、能快则快、团结和谐”的新时期贵州精神。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又是从升华贵州人精神境界的层面,把胡锦涛总书记对“贵州的同志要有志气、有信心,  相似文献   

19.
张晓枫  叶泽峰 《当代贵州》2022,(Z3):224-225
<正>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贵州省分行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强基固本、铸魂补钙、凝神聚力,全力服务贵州“三农”事业发展,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金融力量。在贵州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的“黄金十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贵州省分行(以下简称农发行贵州省分行)积极践行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20.
为庆祝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加强对党代会精神学习贯彻落实的舆论引导,推进富民兴黔大业,由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主管主办的当代党建网(www.dddjw.com)在杂志社统一安排部署下,以“赞颂和谐新贵州,喜迎十次党代会”为主题,对省十次党代会作了精心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