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机制建立15年来,在人才往来、教育交流、科研协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双方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教育合作平台。8月23日,以“共建友好家园共创多彩未来”为主题的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安新区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视频致辞。  相似文献   

2.
袁航 《当代贵州》2022,(35):8-9
<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8月22日,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主要活动之一,“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在贵安新区召开,来自国内高校和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高校代表、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深入探讨“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3.
潘晓飞 《当代贵州》2023,(36):18-19
<正>8月28日至9月2日,来自中国和东盟各领域的嘉宾相聚贵州,在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上共商教育对外开放和人文交流大计,构建更加创新、包容、可持续的中国东盟。本届交流周突出形式新、项目化、多元化、合作化,举办活动122项。其中,开幕期举办配套活动65项,全年其他时段举办活动57项。活动覆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国际人才培养与合作洽谈、青少年交流、中外人文交流、国际产学研用合作。  相似文献   

4.
正7月22日至26日,以"深化务实合作共享发展成果"为主题的2019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安新区举办。来自中国和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老挝等东盟国家,俄罗斯、瑞士、乌兹别克斯坦、德国、蒙古国等特邀伙伴国的海内外嘉宾相约多彩贵州,共叙教育合作友谊,共商人文交流大计。  相似文献   

5.
正与往届相比,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交流更加深入,合作更加务实,层次不断提高。8月1日至7日,以"教育优先、共圆梦想"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暨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在贵阳举行。来自中国、东盟十国以及韩国、瑞士、俄罗斯的政府官员、大学校长、专家学者、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等各界嘉宾,共商中国与东盟教育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0,(16):7-7
<正>8月3日,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暨第三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开幕。省领导在致辞中指出,相信此次"圆桌会议"和"教育交流周",一定能够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构筑起本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民意和智力基础。贵州省将继续承办好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教育交流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7月22日至26日,2019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安新区中国-东盟交流周永久会址举行。2400余名中外嘉宾围绕"深化务实合作共享发展成果"主题,共叙教育合作友谊,共商人文交流大计。期间举办了高等教育合作、职业教育合作、学前教育合作、高校创新创业合作、汉语国际教育等10项平行主题活动,共计21个项目。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交流周通过开展涵盖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体育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项目活动,形成了中国-东盟百名校长牵手未来系列活动、中国-  相似文献   

8.
<正>外交部、教育部及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自2008年以来,不仅促进了贵州与东盟国家在教育上的深度交流合作,也搭建了贵州"立足东盟、面向亚洲、辐射欧美"的对外开放道路。国家层面:1吸引参会单位2717个,参会嘉宾11834人次,签署1088份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  相似文献   

9.
正7月25日至30日,以"教育合作新起点人文交流新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州举行。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交流周开幕式上强调,要借鉴各国经验做法,积极扩大教育合作的国际"朋友圈",为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作出贵州应有的贡献。教育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促进各国人民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近年来,贵州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为契机,持续扩大教育  相似文献   

10.
潘晓飞 《当代贵州》2023,(36):28-29
<正>贵州将借助中国-东盟交流交流周,扩大国际“朋友圈”,奋力打造教育交流、技能交流和人文交流的品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贵州声音、推动务实合作。今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覆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国际人才培养与合作洽谈、青少年交流、中外人文交流、国际产学研用合作6大板块系列活动。交流周突出形式新、项目化、多元化、合作化,举办活动122项。其中,开幕期举办配套活动65项,全年其他时段举办活动57项。  相似文献   

11.
正金秋时节,金色妥乐遍地金黄,"金彩"盘州笑语盈盈,喜迎八方来客。11月8日,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妥乐论坛即将召开,东盟十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官员、驻华使节、行业商协会领导、企业家代表莅临盘州,共建友好合作交流桥梁,共商互利共赢大计。盛世盛会,盘州因妥乐论坛扬名中外。共商、共建、共享,妥乐论坛搭建了国际友好交流合作、国际产能合作、国际经贸交流、国际推介展示平台,盘  相似文献   

12.
郎艳林 《当代贵州》2014,(26):23-25
正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与东盟的开放合作、共同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前景十分广阔。"教育交流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东盟关系未来发展的基础。目前每年近20万人次的留学生交流,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展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基础。"9月1日至5日,第七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举行,  相似文献   

13.
正聚集人气、培育商气,开放的花溪大学城,正奋力建成一座集产学研一体的现代化开放新城,成为贵州教育对外开放的新高地。7月底,花溪大学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以下简称"交流周")永久会址再次迎来中外高层政要和各方贵客——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这里隆重举办。交流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及"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人文交流的高端平台,成为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特色品牌。而作为交流周举办地的花溪大学城,正奋力建成一座集产学研一体的现代化开放新城。  相似文献   

14.
袁航 《当代贵州》2022,(35):9-11
<正>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携手共进,合作共赢。8月23日,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跨境电商助力湄公河国家经贸发展研讨会”在贵安新区召开。在数字经济赛道上“乘云直上”的贵州抢抓机遇,前瞻布局与湄公河国家跨境电商合作新蓝图。2016年3月,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正式启动。这是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经过6年多来持续高水平发展,澜湄合作已成为区域合作的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和东盟教育领域机制化程度最高、辐射影响力最大、务实合作成果最丰富的平台。"我自小热爱中文,喜爱中华文化,求学时曾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如琵琶、民族舞、书法等。这些年,中国厚重的文化吸引着我,影响着我,使我深深眷恋。"7月26日,在贵州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以下简称交流周)开幕式上,复旦大学新闻学专业新加坡留学硕士毕业生陈嘉羚作为学  相似文献   

16.
袁航 《当代贵州》2022,(35):11-12
<正>合作发展,共创未来。8月24日,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贵州高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国际交流洽谈会”在贵州商学院举行。本次洽谈会由贵州省教育厅主办,贵州商学院承办,旨在加强贵州与国际组织交流和合作,拓展资源渠道,扩大贵州教育对外开放,助推贵州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贵州新语     
正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高端平台。贵州愿意充分利用交流周平台,与东盟国家加强教育合作交流,共享人才培养经验,共筑人文互通桥梁。——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出席中国—东盟教育交  相似文献   

18.
杨刚 《当代贵州》2017,(28):16-18
<正>区域交流进一步深入,区域合作达成多项共识,跨越山与海,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友谊将越来越"铁"。7月28日至8月3日,以"十年教育同携手·一带一路谱新篇"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以下简称交流周)将在贵州开幕。在推进"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本届交流周抓住"一带一路"新机遇将举办28项内容十分丰富的活动,包括开幕式和中国-东盟百名校长牵手未来系列活动、中国-东盟青少年交流系列活动、中国-  相似文献   

19.
姚源清 《当代贵州》2014,(27):17-19
正2014年9月1日至5日,第七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举行。作为本届交流周最重要的板块构成,职业教育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在为期五天的活动中,东道主贵州可谓收获满满——来自国内外职业教育专家学者的交流探讨,不仅为贵州职教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而13所贵州职业院校与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台湾等地"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集中签约,更对贵州与国际职业教育组织的合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沈慎  曹一 《党建文汇》2021,(1):56-56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国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应平等对话、互学互鉴,共同推动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多彩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