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要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四川省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在全国率先成立城市管理美学智库和成都现当代城市美学研究院、推广宣传美学、深化美学运用,建设大美蓉城,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搭建城市管理与城市美学研究的沟通平台,为城市美学在城市管理领域的深度运用与实践提供"交流的平台""展示的窗口"和"运用的场景"。他们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
动画角色造型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视觉符号,同时也能够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审美文化、艺术趣味、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京剧脸谱、剪纸、玩具、水墨绘画、石窟壁画等广泛应用在动画造型设计中。  相似文献   

3.
李春连 《传承》2011,(3):47-47
南丹县在不久前召开的县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上进一步明确:"要把南丹打造成为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生态园林城"。笔者认为,生态园林城应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能够赋予人们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意境。本文试图从突出南丹历史积淀、民族元素、山水园林等三个着力点提出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南丹“打造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生态园林城”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丁奕 《群众》2022,(12):53-54
<正>《“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提出,要全力推进新时代艺术精品创作、推进中华优秀艺术传承传播、推进新时代文艺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文艺团体建设、构建新时代文艺评价体系。如何充分发挥艺术人才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把更多艺术元素应用到城市规划建设和更新中,增强城市审美韵味、文化品位,让艺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动画角色造型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视觉符号,同时也能够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审美文化、艺术趣味、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京剧脸谱、剪纸、玩具、水墨绘画、石窟壁画等广泛应用在动画造型设计中.  相似文献   

6.
刘夙凯 《前沿》2012,(8):145-146
20世纪60年代,自从计算机应用到美术领域后,科学技术与艺术重新走到了一起。计算机美术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审美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与传统美术相比,有着显著的特征。本文重点从计算机美术的创作过程、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论述了计算机美术在新时期的特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城市发展的个性主要体现于独特的文化底蕴,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如雅典、罗马、开罗、伊斯坦布尔等城市的规划、建筑与生活环境始终体现着他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把最富有生命力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8.
简论民族审美文化交流融合的一般性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炳昌 《思想战线》2002,28(1):54-56
民族审美文化的交流融合既遵循着文化交流的一般规律 ,又由于审美文化的特殊规定性而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文化形式交流的特点。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实际上是自我与对象、本族文化与他族文化间互为条件、相互克服、相互补充的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审美文化有着特别强劲的延伸力量 ,可以超越民族、语言、文字、宗教、地区、时间的限制而传播 ;通过选择、强制与自觉、变形、渐变渐融、业力不灭等形式实现交流融合。这是审美文化的特殊性 ,又是民族审美文化交汇中的普遍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6,(1)
广西灵山县大芦村始建于三百多年前,其古建筑群中吉祥图案可分为祈福类,如羊、喜鹊、蝙蝠;富贵类,如鹿、龙和毛笔、书卷、宝剑;求子类,如麒麟、筷子、石榴;辟邪类,如葫芦等,蕴藏着大芦村劳氏家族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审美价值与人文信仰、观念等,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代审美文化中的涌现效应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前所未有,这符合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作用下的结果。互联网主要通过强交互性和具有极大自由度的弱可控性导致审美文化涌现的爆发,同时审美文化自身的变异性和选择性特征让它的涌现现象表现出很强的规律性,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由简入繁,限定性趋势预测等,对于这种涌现现象要辩证对待,在道德、价值底线的共同作用下,只要正确认识处理得当,涌现造成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不同步振荡会向有序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元素,它为城市发展提供软环境支持,其先进的理念和符合时代规律的特点引领了城市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使城市自身发展与时代潮流相统一,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发展观念。它推动了城市创新,开创了以品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谈到文化发展繁荣,政府往往把目光放在文化改革创新、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壮大上,公众也认为文化享受、文化消费、文化依附仿佛都是“文化”人的事,常把文化弱势群体如农民、城市低收入居民、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排斥在外。  相似文献   

13.
刘克奇 《前沿》2006,(7):221-223
美术作品是美术家创作而又具有社会性和社会传播与教育功能的审美文化,从古代起,人类社会就非常注重用美术教育陶冶人的精神情操,现代社会片面注重知识技能教育忽视审美教育是错误的,美术欣赏教育有助于培养美术鉴赏能力和一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进行文化交流,要保持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就是以我为主,独立、平等地进行文化交流。从自己民族的需要出发,自主抉择,把他山之石拿来为我所用,以丰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我国历史上有过主体意识很强的时代,把异域文化如宗教、哲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还有吃、穿、用的东西拿来,使之成为中华文  相似文献   

15.
李波 《重庆行政》2010,12(5):90-91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与城市的个性差异,在于它的文化内涵。文化隐含在城市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折射出城市人的价值共识、生活态度、审美水准。而文化本身是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并在城市发展中延续。  相似文献   

16.
旅游审美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指旅游主体的审美居于城市与乡村之间, 在城乡之间回环往复。 与经济学意义上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社会学意义上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不同, 旅游审美的城乡二元结构, 是从旅游审美的角度, 研究城市审美与乡村审美的并置与融合。 沿袭文化的传统以及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探讨旅游审美的城乡二元并置, 主要是居于城市回望乡村, 居于乡野渴望城市; 而对城乡二元融合的旅游审美探讨, 则着眼于旅游审美中的城乡审美的共同特征, 研究其审美的理想归宿, 这种理想归宿的获得, 必须诉诸于城乡家园感的营造。 在这里自然、 文化、 生命、 情感融合为一, 如此, 旅游者才可以自如地体验到乐游与游乐的生活愉悦, 这也是旅游审美在城乡二元结构中具体运用的实际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美术馆是造型艺术博物馆,是具有收藏美术精品、满足群众审美需求、组织学术研究、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等多种职能的美术事来机构。美术馆是人类对文明发展的一种记录手段和展现载体,是保护、积累人类精神和艺术财富并使之绵延传世的艺术殿堂。它不仅是人类现代社会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曾经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一个美术创作题材,素以深入现实生活,为少数民族风俗创立画典,塑造能够代表少数民族审美取向的典型形象受到大众的喜爱,对中国现代美术创作曾产生巨大的影响,许多当代名家都以少数民族主题绘画创作成名,如董希文、罗工柳、黄胄、潘世勋、刘大为等。  相似文献   

19.
《公安研究》2009,(1):87-88
陈字飞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撰文认为,城市社会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生命有机体形式。其构成机理、生态质量、运行效率等因素,直接决定着城市的形象品位、社会状况、发展水平和精神气质。而最终决定这一生命体系的,则是最深层的文化机理,是人们创造和适应的文化元素。由这些文化元素所标示的发展前景,是建设健康和谐的新型城市社会必须确立的,即提升文化活力,培育文化精神,完善文化制度。  相似文献   

20.
正街头巷尾的户外广告、牌匾标识通常被看作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形象的视觉名片。去年,我随团走在日本的街头巷尾,发现各类户外广告牌匾标识设置的规范有序、简约朴素、考究精良,与周边环境景观相得益彰,成为了一道展现城市形象和历史文化的亮丽风景线。一、依法设置,服务于景日本把追求城市景观美上升到了国家《景观法》高度,城市公共空间一切元素的形式、色彩、材质、体量等都需服务于城市的景观风貌,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