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江 《当代贵州》2013,(28):42-43
在组织的安排下,我作为贵州省的4名学员之一,于8月19日至31日参加了由上海展望计划学院和浦东党校联合举办的“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收获很大,感受很深.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通过本次学习,我首先明白了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新”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人的城镇化”;新在城乡统筹结构的优化;新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有序的城镇化;新在文化内涵、特色突出、 生态优先的城镇化.“型”是结构转型、方式转型和职能转型,解决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念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与工业化一道,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近年来,济源市承留镇突出“就业”“住房”“子女就学”三个抓手,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积极探索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取得显著成效,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示范。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内在逻辑,显著体现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大维度。基于理论逻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筑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根”;基于历史逻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萌生于中国城镇化进程之“脉”;基于实践逻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发轫于中国城镇化实践之“中”。全面把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把握其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所体现的逻辑意蕴。  相似文献   

4.
范德珩 《唯实》2022,(8):77-8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也是经济后发地区变发展差距为后发优势的最优选择。江苏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现代化建设大局,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宿迁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推动宿迁赶上全省现代化建设步伐,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全省实现共同富裕。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县城是“就地就近城镇化”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5.
《奋斗》2015,(5)
<正>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加快推进黑龙江特色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形成由点到面的辐射效应,是统筹我省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黑龙江经济全面发展的强大引擎。黑龙江特色新型城镇化是指从黑龙江省的各地实际出发,突出黑龙江地域、自然和民俗文化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为特征,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萍 《世纪桥》2013,(5):119-120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因此发展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方向,也是中国现阶段建设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实质内容,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的创新之处,分析目前中国发展新型城镇化面临的调整和机遇,提出发展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小城镇是大战略、大名片、大产业,贵州以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为引领,走出了一条具有新时代特征、具有山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小城镇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对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贵州以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方向,走出了一条具有新时代特征、具有山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对推进海西省会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福州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必须进一步以新型工业化带动,走有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改革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9.
织金县抢抓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聚焦城市建设“高度、力度、广度、气度、绿度、温度”,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0.
城镇大提升     
<正>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对贵州新型城镇化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贵州推进新型城镇化明确了方向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起点上,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新”总体要求和“一二三四”总体思路,加快推进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正>金沙县紧紧抓住被列入“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的大好机遇,按照“四新”要求,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力推进县城新区建设,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带动战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真正把城镇打造成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县城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城建设日新月异,但公共卫生、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市政设施、产业配套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  相似文献   

12.
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从当前国内外的有关探讨看,注重生态文明是研究的发展趋势;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来看,注重生态文明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从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前景看,注重生态文明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必须跳出传统城镇化的老路,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毕节市金海湖新区有效发挥新型城市生产要素聚集和扩散功能,牢牢抓住新型城市这一统揽,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毕节试验区城乡统筹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 “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将金海湖新区打造成区域经济增长极.”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毕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建琨对新区寄予极高期许.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建设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仅从主要方面或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做一点探讨。一是以实现城市组群发展为目标,加快构建“大太原都市圈”;二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切入点,大力营造城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打破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四是以改革和发展教育为抓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与科技素质;五是以新型工业化建设为龙头,带动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黔南州都匀市先后荣获2015年度、2017年度"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称号,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形象和品质显著提升,为贵州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都匀如何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之路?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就此专访了黔南州委常委、都匀市委书记王建忠。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这为我国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确定了体制机制建设框架,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法 《当代贵州》2017,(50):24-25
自2014年底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后,都匀市全面推进城乡规划、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先后荣获2015年度、2017年度“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目前,都匀市已构建起“泛都匀”城市格局,打造出一批山地特色小城镇和民族村寨,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园城合一”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做实了道法自然、生态优先的山水桥城.  相似文献   

18.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以来,新型城镇化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正在新的发展起点和历史机遇下,贵州城镇建设从示范引领迈入特色提升,更加注重文化品牌培育,借力“文化+”促进新发展。2012年,贵州启动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驶入快车道。打造了一批彰显贵州地域特色、民族特点、时代特征的绿色小镇。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的“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中,贵州花溪区青岩镇、六枝特区郎岱  相似文献   

20.
李全庆 《求实》2016,(11):55-62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能扩张总需求,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成本上升、供需错配、资本边际效率下降、杠杆率较高和市场机制运行不畅等结构性失衡问题,深入剖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城镇基础设施和功能不完善、城镇体系和特色不足、城镇化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深层次原因,系统提出了化解新型城镇化困境的实现路径,即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以加快建设特色中小城镇为突破口,全面带动新农村建设;以土地利用、住房保障、投融资创新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的推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