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刚 《当代贵州》2020,(15):16-17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办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民生实事,多年来贵州一以贯之。"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大,越要履行好政府保基本职责,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这是贵州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的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2.
覃淋 《当代贵州》2021,(14):6-7
贵州尽心尽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将民生工作作为检验人民幸福指数的考核目标,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民生的温度、幸福的质感。悠悠万事,民生为大。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全面小康建设的大力推进,贵州民生"短板"在不断补齐,一系列民生关切变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易感知、得实惠的民生福祉。而每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备受关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贵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之所兴在顺民意。贵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治安等民生实事,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揪心事,努力为老百姓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贵州在农村公路、教育扶贫、培训就业、住房保障、环境治理等领域重点发力,群众关心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天下之重,民生为重;天下之大,民生为大。2019年,贵州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持续推进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饮水安全、农村环境治理等领域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年初,贵州省确定2019年度"1+7"民生工程和十件民生实事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减负稳岗扩就业第一时间推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矢志不渝,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温暖人心……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密集出台、扎实落地,一件件贴合民意的实事精心谋划、全面铺开,全力稳住民生"基本盘"。今年以来,贵州城镇新增就业5.67万人,外出务工人员204.3万人,新增劳动人口的生活保障亟待解决。受疫情影响,年初以来企业复工复产面临挑战,不少群众外出务工受阻,稳就业保民生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建设100所公办幼儿园,在100所中小学实施“阳光校园·智慧教育”工程;对40万贫困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万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贵州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就业问题、社会民生痛点、难点问题,彰显了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的必胜决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贵州落实好民生实事,准确把握民生脉动,保障人民各项权利,不断解决好民生问题,让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美好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7.
正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贵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群众享有的收入更加稳定、就业更加充分、教育更加满意、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优质、社会保障更加可靠、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脱贫攻坚关键之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民生"答卷"硕果累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变得更加  相似文献   

8.
<正>"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把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抓实抓好""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贵州视察指导工作,行之所至、言之所及、思之所向,始终心系群众、心怀大爱,彰显着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发展牵挂殷殷,对贵州人民情意切切。全省党员干部要时刻铭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尽心尽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心用力办好实事,让人民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2015,(4):8-10
办好民生实事,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2015年自治区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在新的一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由自治区主席总负责,常务副主席综合协调,各副主席直接负责,牵头部门主抓,相关部门配合,各县、市(区)具体实施的推进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加强资金管理,强化政策措施,加大协调配合,切实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全面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  相似文献   

10.
正新增大型停车场两个,提档升级农村公路78公里,提升中小学装备水平,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这是某市于2015年年底时公布的该年度"为民办的十件实事落实情况"。一件件实事均已圆满收官,理应迎来民众的掌声如潮才是,而实际上,很多群众对此不屑一顾。不知从何时起,诸如"N件民生实事""N大民生工程"的提法成了各地总结的"标配"。年终"晒晒"当年的"实事"完成情况,是为了下一年排定"N件民生实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则便捷,则利好,则畅达,则共享。"市州通""县县通""乡乡通"构建出山畅行大道;"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推进发展成果共享;"层层通"提高引领发展、服务群众效能。一"通"百利,一个发展动力增强、人民福祉增进的新贵州朝着同步全面小康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2.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创造美好生活,根本还得靠优质、充分的就业。前不久召开的贵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就业优先,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就业优先"的决策导向,很好呼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的民生期盼。稳住了就业,居民收入、消费提质、经济增长才有更稳固根基。当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就业居"六稳"  相似文献   

13.
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就是执政者的成就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群 《新湘评论》2009,(12):22-23
英国哲学家休谟曾说过:“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悠悠万事,人民幸福为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就是执政者的成就感。株洲市委、市政府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把惠及民生的件件实事汇聚成增进人民福祉的滚滚暖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阳光雨露。  相似文献   

14.
“十三五”时期,贵州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跑赢经济增速,义务教育全面覆盖,医疗卫生能力全面提升,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民生福祉和社会治理水平大踏步前进。  相似文献   

15.
龚其云 《共产党人》2005,(24):10-11
“让党员经常受教育,让群众长期得实惠。”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之初,中宁县委就决定,把教育活动与探索建立为群众谋利益的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广泛征求各界群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县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意见》,承诺2005年为全县人民办好10件实事。如今一年快过去了,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到乡村群众不再行路难;从行业不正之风的治理到城乡学生上高中难问题的解决;从城市集中供热扩容改造到为村干部买养老保险……县上把桩桩件件的实事都办在了老百姓的心坎。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7,(5)
<正>"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今年两会上,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谋划,到惠农兴农的部署,再到对困难群众冷暖的牵挂,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体现鲜明的人民立场,蕴含深厚人民情怀,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以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7.
正办好"开门一件事"活动开展以来,沧州市积极引导村(社区)"两委"干部领办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俯下身子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务实笃行回报于民、取信于民,充分展示了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上马就干""马上就办"的新风貌、新形象、新作为。截至目前,全市村(社区)"两委"班子共认领"开门一件事"15259件,其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事2820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事347件,化解信访矛盾隐患实事454件,走访慰问党员群众实事1652件,提升改善村容村貌实事9115件,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实事871件。  相似文献   

18.
席忞禾 《当代贵州》2022,(11):56-57
多彩贵州闯新路,民生福祉再提升. 新国发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健康贵州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重磅民生大礼包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贵州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导向,人民生...  相似文献   

19.
韦倩 《当代贵州》2023,(1):35-36
<正>贵州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百姓关切的民生实事,紧紧盯住不放,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这些年来,打造民生事业高地、提升民生幸福高度成为贵州不变的主旋律。“培训课程通过理论和实操的方式,让我们系统地学习育婴员职业道德以及科学照料孕、产妇与新生儿,制作营养餐等护理专业技能,培训成绩达标还可以到广州去工作,真的太开心了。”来自安顺市的卢显松说。  相似文献   

20.
覃淋 《当代贵州》2023,(Z1):60-63
<正>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生根,一件件民生实事深入人心,一项项惠民举措接连出台。今日之贵州,民生领域亮点纷呈,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民生工作花繁果硕,人民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自从家门口建了一个耳机加工车间,可乐坏了岑巩县思旸镇周边的一群陪读妈妈。家住思旸镇龙江村小河坝组的田敏便是其中一位。“能在家门口的车间里上班挺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