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信开 《党课》2012,(1):67-67
北京市大兴区有搬迁镇9个,搬迁农民38216户。为了保障这些农民的长远利益,大兴区委创造性地提出了“四有”工作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创建“三个体系”,确保安置就业有岗位,即:建立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出台了《大兴区关于促进搬迁劳动力就业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建立全方位就业服务管理体系,并与驻区高校签订就业合作协议;建立多元化就业安置体系,形成了本地企业“腾”岗位、公益性组织“买”岗位等七种就业安置模式。  相似文献   

2.
刘悦  吴采丽 《当代贵州》2022,(Z2):26-27
<正>易地扶贫搬迁是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贫困问题、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举措。2015年,贵州率先打响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作为搬迁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省份,贵州从“前半篇文章”探索“六个坚持”,到“后半篇文章”实施“五个体系”制度性安排,确保了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和培训全覆盖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目标,黎平县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集中搬迁入住的实际,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建好岗位信息库,强化培训,多举措拓宽就业渠道,有效实现了搬迁群众稳就业稳增收。摸清底数,健全完善台账。明确第一书记、网格员和“一对一”帮扶干部,对所帮扶的搬迁贫困户人口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劳动技能、身体状况、培训就业意愿等基础信息进行登记,精准掌握劳动力已就业和未就业情况,收集好培训和就业意愿,健全和完善培训、就业台账表册并及时汇总报县人社局、县扶贫办等部门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就业方案。  相似文献   

4.
刘悦 《当代贵州》2023,(28):38-39
<正>提升搬迁社区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搬迁人口市民化进程,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加大后续扶持力度……贵州打好组合拳,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作为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省份,贵州从“前半篇文章”探索“六个坚持”,到“后半篇文章”实施“五个体系”制度性安排,有力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相似文献   

5.
连宏萍  杨谨頔 《新视野》2023,(1):88-95+104
易地扶贫搬迁和集中安置打破了搬迁移民原有的生活、社会和生产关系,引起其生活空间压缩化、社会空间原子化、生产空间高成本化等变化,对后续发展中的“稳得住”“融得进”“能致富”三个关键问题形成了较大影响和冲击。面对三重冲击,“十四五”以来,各地在优化搬迁移民的生活空间、社会空间和生产(就业)空间三方面积累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借鉴现有经验做法,未来再造三重空间推动易地搬迁后续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包括:双管齐下再造生活空间,促进搬迁移民“稳得住”;体系化建设再造社会空间,促进搬迁移民“融得进”;“三业”结合再造生产空间,推动搬迁移民“能致富”。  相似文献   

6.
截至2019年11月20日,全省涉及7市35县10.2万户30.2万搬迁群众的“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搬迁中,各地努力实现产业、服务、就业配套,把贫困的代际传递减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毕文君 《当代贵州》2023,(22):40-41
<正>13.29万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12.59万人,就业率达94.74%。黔南州聚焦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工作目标,实施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技能培训等促就业稳就业组合拳,助力群众安居乐业。13.29万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12.59万人,就业率94.74%,分别高于全州农村劳动力和脱贫劳动力就业率19个和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叶树根  许勇 《当代贵州》2016,(49):26-27
黔东南州为实现“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7万户26.71万人群众一步住进新房子、快步过上新日子,逐步过起好日子,大胆探索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产业、就业、培训、帮扶、服务“五个全覆盖”新途径,着力提升搬迁群众后续发展能力,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正为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和培训全覆盖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目标,黎平县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集中搬迁入住的实际,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建好岗位信息库,强化培训,多举措拓宽就业渠道,有效实现了搬迁群众稳就业稳增收。摸清底数,健全完善台账。明确第一书记、网格员和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安置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易地扶贫搬迁有效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世纪难题,但搬迁后群众的生活、就业、社会适应以及安置社区的治理等问题关系到社区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云岭先锋》2020,(1):22-23
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临时党组织,让群众"挪穷窝""换新业"有了主心骨;在务工人员密集的地方建立党组织,让群众在他乡有"娘家"、有"靠山";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带领群众闯市场……近年来,云南省不断提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三个组织化"程度,为夺取脱贫攻坚大决战决定性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2019年12月24日,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现场会在会泽县召开,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正凯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现了党建、产业、就业、帮扶、培训、服务"六个全覆盖"和小区内部有组织、周边有园区、就近有学校、就近有医院、楼下有商场、门口有公交、门口有公园"出门七有",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了"一步住进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挪穷窝、改穷貌、拔穷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韦倩 《当代贵州》2020,(14):12-13
复工复产以来,贵州着力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让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有业可就、有事可做、有钱可赚,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省委也提出了“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就业工作指导思想。能否做好就业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也直接关系到白城提出的“实行三步走,实现三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规划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三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三峡库区已完成90%的移民搬迁任务,大规模移民迁建已基本结束,库区移民工作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搬得出”,而是确保移民“稳得住”和“逐步能致富”。如何确保移民“稳得住”和“逐步能致富”,关键是要解决好移民就业问题。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明确提出要把库区工作的重心从移民搬迁为主转向加快库区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移民就业方面这一全新的定位,市委汪洋书记在库区调研时也指出:“不解决移民就业,就很难让移民稳得住,更谈不上逐步能致富”。由此可见,移民就业问题是库区区县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正铜仁市万山区作为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主要安置地之一,以跨行政区域安置为重要抓手,积极加强群众搬迁后的保障,对其就业创业、产业发展、收入致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建档立卡跟踪管理,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人实现城镇就业。为了解决原生致贫难题,2016年,铜仁市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基础上,启动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将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居住,并在当年11月启动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沿  相似文献   

17.
易地扶贫搬迁是针对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实施的一项专项扶贫工程,目的是通过“挪穷窝”“换穷业”,实现“拔穷根”,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的脱贫发展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吴忠市委、市政府按照自治区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脱贫目标,先后开展了吊庄移民、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移民开发建设,全市上下紧扣“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体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交出了一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精准脱贫的“吴忠答卷”,一批又一批的移民群众搬出“穷山沟”,摘下“贫困帽”,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袁绍阳  刘锐 《当代贵州》2017,(18):42-43
以就业和增收为核心,以改变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为主线,让百姓安居乐业,都匀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  相似文献   

19.
正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进扶贫车间稳定复工复产。一个个扶贫车间吸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促进了稳定增收。易地扶贫搬迁解决搬得出的问题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而扶贫车间是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可以让贫困群众  相似文献   

20.
刘悦 《当代贵州》2022,(36):46-47
<正>当前,贵州落实稳就业保就业政策措施,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让搬迁群众牢牢端稳就业饭碗,拓宽增收致富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对于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而言,就业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