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0次视察北京,17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明确强调"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首都功能定位和治理特点,一步一个脚印,以"钉钉子精神"推进"接诉即办"改革,逐步探索形成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每月一题"等基层治理机制,出台了《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  相似文献   

2.
经过大约20年的改革努力,我国大体形成了纵向职能到底、横向网格覆盖为主要特征的社区治理体系,这一治理体系遵循了由国家意志为主导、社区作为执行层的对基层社会实施自上而下控制、管理与服务的治理逻辑,具有管控性强、覆盖率高等优势,但同时也加重了社区的任务负担与职责的碎片化,使基层部门缺乏足够的能力、精力和意愿来对居民需求做出灵活调整与及时响应。应对社区治理的新难题,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提出了一条以市民诉求为驱动实现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创新的解决路径。基于北京市F街道及其下辖社区的实地调研,本文认为,“接诉即办”改革以居民诉求为核心,重构了社区治理体系中的工作流程、职权分配与考评标准和方式等制度要件,通过强化市民-政府间责任关系纽带、激励社区(居委会)-居民间的协商沟通、赋能社区居民自治等作用机制,促进了社区治理效能的提升。“接诉即办”的治理经验表明,实现社区治理从行政意志主导向民众诉求驱动的转型,经由社区的“中间层”实现国家与社会间的有效响应、互动合作与协同治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北京接诉即办改革中的“未诉先办”治理模式实际找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条新路。这一模式通过治理端口前移、构建全流程问题流转处置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实现“全链条”的民主;通过及时公布“未诉先办”实施情况保障公民知情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保障公民参与权,由“征求意见”政府主导式表达向“诉求提出”公民主导式表达跨越以保障公民表达权,将群众“三率”纳入考评保障公民监督权,推动实现“全方位”的民主;通过开展“共性问题专项治理”、“区域问题综合治理”和“预测问题前瞻治理”,推动实现“全覆盖”的民主。“未诉先办”治理模式通过坚持以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民主和坚持“人民在场”、“协同共生”的价值理念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内涵;秉持“公民诉求是起点亦是终点”的理念,推动政府流程再造、整体政府建设和政府服务供给侧改革,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相结合,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法治化,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提供“北京样板”。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形成了"六个一"典型经验,为全国城市治理树立了新标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坚持人民至上,树立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坚持人民主体,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坚持人民评判,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相似文献   

5.
<正>接诉即办工作为畅通群众诉求和反映群众意愿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但要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需要进一步研究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地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6.
社区治理的"最后一百米"尚未完全畅通,职能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在社区内所应承担的职责仍需进一步厘清。建议将职能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进一步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格局,全面打通社区治理的"末端微循环"。近年来,随着北京市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和"接诉即办"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城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正>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治理中。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础。”基于这一精神,各级党政部门试图通过“重心下移,减负增效”的方式增强基层治理效能。2020年4月,  相似文献   

8.
《北京观察》2023,(5):52-53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指出:我们将继续沿着接诉即办这条路走下去,进一步探索形成以接诉即办为牵引的超大城市治理“首都样板”,为“中国之治”作出应有贡献。深化接诉即办改革是推进首都北京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举措,也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指出:我们将继续沿着接诉即办这条路走下去,进一步探索形成以接诉即办为牵引的超大城市治理“首都样板”,为“中国之治”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市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构建了群众诉求的"接诉即办"机制,要求公共部门对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市民诉求给予快速响应,对于跨地区、跨部门的事项,则由属地管理责任主体负责统筹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处置,这提升了市民诉求的快速响应力。据北京市主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12345热线共受理群众来电1104万件,与2019年相比上升了55.24%。市民来电反映问题大多属于基层治理事项,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疫情防控、市场管理、公共服务、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领域。改进城市基层治理,既要基于问题传导,提升群众诉求的快速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也要与时俱进,构建首都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提升基层问题的主动治理和化解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山西省临汾市认真贯彻《关于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试行)》,深入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从系统建设、组织体系、基础保障、治理效能四个方面,全域式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全方位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再上新台阶的行动号角,部署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行动方略。要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举措落实到位,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继续深化改革,就需要执政党、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和基层治理多方发力,夯实治理现代化的民主基础,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基础,也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周恒新 《群众》2023,(16):6-7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江苏基层治理新实践,坚决扛起“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的重大使命,按照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部署,对照“走在前、做示范”的要求,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建强基层组织功能为基础,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牵引,以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深度参与为抓手,以夯实基层智慧平台建设为依托,着力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实现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梁三元 《群众》2022,(11):47-48
<正>强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既是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题中之义,也是组织工作服务保障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提出“城市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强调“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泰州深刻把握这些要求,着眼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加大实践探索力度,编织“一张网”、  相似文献   

14.
陈朋 《群众》2020,(6):71-71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基,其治理状态既是检验国家治理能力的微观窗口,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能力水平的发挥。但是,在一个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基层治理难免呈现不同景观、出现不同问题。当前,一些地方出现了“局部空转”问题,正在消解基层治理效能,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黄丹 《当代广西》2023,(9):44-45
<正>数字治理城市、网格中解决问题、“解忧超市”解决烦恼、“银行”存储服务……一项项基层治理的创新举措,让曾经阻挠广西基层发展的治理难题迎刃而解,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尽显八桂大治“慧”。四月的八桂大地,春意盎然,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组织开展“大国基理”网络主题宣传活动。4月17—19日,采访团深入广西南宁、贵港、北海等地,从智慧城市建设、网格管理、社区治理等方面,探寻我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6.
数字技术和党组织双向嵌入既有治理体系形成的统合型数字治理已成为我国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模式,但既有研究尚未系统回应统合型数字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机制。基于策略关系国家理论构建了“知识+能力+行动”框架,结合深圳市龙华区“党建+科技+治理”的个案,对统合型数字治理推动有效治理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统合型数字治理兼容了统合型治理和数字政府的优势,实现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协调与平衡,通过理念思维再造、责任利益再造、激励约束再造三大机制,塑造了基层治理共同体的统一价值基础,并从结构力和能动力两方面重塑了治理行动者的知识、能力和行动关系,促成了治理行动者间的知识融通、能力集成和行动协同,有效解决了多元碎片化和集体行动困境的问题,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7.
吴新星 《群众》2022,(10):57-58
当前,在数字技术和政策红利的双重推动下,各地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具有了很好的实践基础。实施智慧政务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化。近两年来,江苏以“不见面审批”为代表的“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工程持续推进,成为全国政府数字治理的先行省。在基层“三整合”改革中,各市、县(区)围绕“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审批服务一窗口”的目标,完善审批服务平台,融合政务服务网,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8.
徐飞 《北京观察》2020,(2):44-47
"接诉即办"被评为2019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它通过市民热线12345,树立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从源头化解矛盾,正成为北京市基层治理的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确保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的必然选择,是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独特优势的必然要求.我市沙河口区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构建四级联动基层党建新格局;建立"网络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机制,创新基层治理服务新机制;加强科技支撑、推进资源下沉,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为推动我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迈进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笔者发现,近年来X市通过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和抓实抓好基层治理的实践探索,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不断完善,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得到加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水平有效提升,但在治理理念、配套机制、治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强化党建引领、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促进“四治融合”等方面为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