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贵州省侗学研究会作为一个学术团体和民间民族社会组织,响应国家关于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号召,贯彻和落实国家关于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有关精神和政策,通过"魅力侗寨"评选的方式来创新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一针一线,绣出多彩人生,陈显月坚守的,不仅是自己的梦想,更是传承民族文化、更新传统技艺的责任。一个侗家女,一根绣花针,38年孜孜不倦,沉浸在针线织就的多彩世界。一门老手艺,一家新店面,20年生生不息,经营着指尖上的人生。陈显月是锦屏县平秋侗寨一位普通的侗族妇女。勤劳朴实的她,是国  相似文献   

3.
正寨沙侗寨:金融扶贫激活"沉睡"资源巍巍梵净山麓,有一个美丽的村寨叫寨沙侗寨。进入侗寨,错落有致的76户侗家吊脚楼映入眼帘。穿着节日盛装的侗族妇女杨元菊与丈夫夏用发正风风火火地经营着"侗家驿站"农家乐。"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环境脏、乱、差’的贫困村,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说起过去的贫困日子,杨元菊满是心酸。  相似文献   

4.
<正>肇兴镇是我国侗族人口最为集中的乡镇,肇兴侗寨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还是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栖息地,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肇兴侗寨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为肇兴侗寨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肇兴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一切围绕旅游、一切为了旅游"的理念,按照"文化引领、保护优先、传承优先"原则,推进旅游与工业相结合、旅游与农业相结合、旅游与城镇相结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文仙 《当代贵州》2013,(36):32-33
9月28日,以“千年侗寨·醉美肇兴”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闭幕式暨第五届黎平·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在黎平肇兴侗寨举行。“升级改版”后的肇兴侗文化旅游景区首次闪亮迎客。  相似文献   

6.
正发挥工作站优势,通过非遗培训计划对传统工艺集聚地持续关注和帮扶,让传统工艺赖以生存的土壤更加坚实,从而可持续地助力文化富民、乡村振兴,民族手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些蜡染凝结了手艺人最朴实的感情,特别是在当下,古老的手艺更显珍贵。"在黎平县肇兴侗寨景区"侗品源"织染香绣体验馆,尽管是深冬,来自湖南长沙的教师唐意还是兴致勃勃,一边观赏一边赞叹。对少数民族古老手工艺品情有独钟的她,看到  相似文献   

7.
正肇兴镇在旅游带动脱贫上凸显强劲的引领作用,通过深化旅游共享改革,强化机制建设,创建了旅游带动脱贫模式,强化资源资产利用实现增收,带动了全镇脱贫增收。强化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增收。大力发展侗绣、侗染、侗织等民族特色工艺,培养绣娘、染娘、织娘,支持和鼓励侗品源、九潮定八服饰、彦婷刺绣等3家传统工艺农民专业社,搭建了肇兴妇女民族手工艺产业发展"培训、展示、生产、交流"等服务平台,通过贷款贴息、生产补助等方式,采取政  相似文献   

8.
<正>风情古朴,气候宜人,加上高铁交通的便捷,每年夏季,肇兴侗寨都会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8月1日,农历六月初十。这一天,是一年一度的黎平县肇兴侗族"吃新节",侗族同胞杀猪宰羊,载歌载舞,祈祷五谷丰登。走进肇兴侗寨,侗族大歌悠扬入耳,空气中弥漫着米酒的醇香,节日的味道浓郁。风情古朴,气候宜人,加上交通的便捷,每年夏季,肇兴侗寨都会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侗寨鼓楼迎客来夜幕降临,"侗家婆百家宴"的老板张增辉忙得不可开交,他撸起衣袖亲自为客人上菜。桌上,除腌鱼、腌肉等侗族特色菜外,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9.
正最美丽的是景,最诚挚的是情,随着乡村旅游这条致富路的不断延伸,寨沙的梦想,和香甜的米酒一样回味悠长。莾莾梵净山下,淳朴敦厚的侗家儿女悠然恬静;清清锦江水边,古朴隽秀的风情侗寨怡然安闲。寨沙侗寨位于江口县太平乡,占地面积97亩,人口74户274人,村寨依山傍水,古树参天。清澈的太平河在  相似文献   

10.
正一块块新颖的廉政广告,一个个精彩的小戏小品,一曲曲优美的侗家山歌……如今,走进江口县寨沙侗寨或云舍村,一股廉洁新风扑面而来,成为该县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生动写照。"以前每年梵净山的公款旅游接待费都要花数万元,现在通过廉政文化进景区宣传,基本杜绝了公款旅游现象。"江口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谯勇说。  相似文献   

11.
马红梅 《当代贵州》2022,(21):58-59
<正>2018年11月,阿香分别在抖音和西瓜视频注册了一个名叫“村姑阿香”的账号,记录侗家生活,传播侗族文化。如今,她陆陆续续收录了2800多首侗族大歌,社交平台账号已从最初的人气低迷,发展为被网友天天催更的人气大咖。阿香火了,而且火到了央视。阿香本名张国丹,是黎平县永从镇中罗村一名“90后”村民。2018年11月,阿香分别在抖音和西瓜视频注册了一个名叫“村姑阿香”的账号,记录侗家生活,传播侗族文化。目前,阿香的抖音粉丝达116万,西瓜视频粉丝达128万。  相似文献   

12.
王仕琼  梁获  喻丹 《当代贵州》2006,(16):54-55
吴定国不在侗寨,就在去侗寨的路上。从走村串寨收集侗歌整理侗戏到走上国际化的讲台介绍侗族文化,吴定国用了28年的时间。28年间,他一直追求着自己的三个梦想:做侗族人最尊敬的歌师、整理传承侗族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自发到自觉,吴定国将一生的黄金岁月奉献给了自己的民族和文化,从而成为侗乡人民最尊敬的人。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10,(6):55-55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在老家拉过犁,种过地,赶过车,织过布,许多农活都干过。我大概14岁开始织布。我记得那时我的个儿小,织布的坐机板高,脚够不着,家里还专门为我做了一个凳子。17岁时,我到北京做小工。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08,(24):F0004-F0004
土家族民间有制作土家印花布的悠久历史,有本民族纺炽印染完整的发展序列和传统工艺。土家印花布充分应用土家族民间传统工艺组织生产,以民间自纺自织土布为原料,用豆浆刮花制图,采用农家种植的蓝靛、青靛进行染制,成品有土家青花布和月兰布。其制作工艺要经过选料、泉洗、印花、上色、清洗等工序。  相似文献   

15.
“鼓楼文化”,是以“侗寨鼓楼”为代表,含鼓楼、戏接、花桥(风雨桥)等侗族建筑在内的民俗建筑文化体系。贵州东南角的黎平,从江、榕江一带是侗族的高度聚居区,历史上,其地曾以“峒”为行政单位,故将其地村民称之为“峒民”、“硐民”或“洞民”。据说,这是侗族称谓的由来。侗族自己,则自称“甘”。侗寨鼓楼酷似一棵大杉树,村民称为“遮荫树”,可见它来源于自然,是仿生学在建筑文化中的具体运用。侗  相似文献   

16.
李盈 《当代贵州》2010,(1):48-48
2009年12月27日,由省民族事务会、省侗学研究会主办的“庆祝贵州省侗学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欢庆侗年暨庆祝侗族大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教育遗产代表作名录》”活动在省民族文化宫举行,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龙超云,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侗学研究会会长杨序顺等出席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17.
艾迪 《党课》2013,(23):100-101
何谓艺不压身?清代文人李绿园在其所著的《歧路灯》一书中道:“江湖本领,不耕而食,不织而衣,遨游海内,艺不压身。”按《辞海》里的解释:艺乃技艺,艺不压身是指技艺不会压垮一个人的身体,比喻人学会的技艺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18.
正60年的时光中,王朝根跋山涉水走过11万里山路。他用对侗歌的痴迷,对抗着生活的磨难;将对梦想的追逐,嵌进自己生命前行的每一步。每逢锦屏县平秋镇的赶场天,无论刮风下雨,人们常常看到一位老人一瘸一拐地推着三轮车,在街边义务宣传和播放北侗民歌。这位老人叫王朝根,如今已年过八旬。60年来,在赶场之余,他常常跋山涉水、走村串户采集北侗民歌。在长达一甲子的时光里,11万里山路在他脚下延伸开去。伴随他走过这漫长的踏歌之旅的,是他搜集、整理的3万多首、70余万字的北侗民歌。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如今大学生已经不再是令人羡慕的一个身份,同时大学生的现状也不容乐观.现如今许多大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着众多问题,大学生会把大学生活想象得过分轻松,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辅导员需要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改变,要做好适当的自我调整工作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一般辅导员会通过开班会的形式来为新生介...  相似文献   

20.
在贵州东南部的黎平、从江、榕江等县,居住着一个与众不同的民族——侗族。侗族多依山傍水而居。侗寨的鼓楼和风雨桥,作为侗寨的标志,虽然不是民居,却是以民居为主的侗寨所不可缺少的公共建筑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