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共早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提出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论断.这些论断代表了中共幼年时期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和理论创新意识,为中共未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理论积淀,对今天仍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要从多维度、多学科拓展对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理解,地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视角。本文在美国学者施坚雅和霍夫亨兹的相关研究启发下,对1921年至1945年发生中共革命的地域进行了"地文大区"的划分,对影响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诸因素(包括地缘、南北、东西、山河、路江、红白、政区、文武、客家等)进行了述要分析,辨识了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核心区、次核心区和边缘区,并在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上尝试应用了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中共地下党(1927-1933年)组织生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7-1933年间的东北地区中共地下党处于初创阶段,党员数量起伏比较大;社会构成前期以工人为主,后期以农民为主;党员对党的认识不深刻,政治水平不高;党的机关不健全,组织比较松弛;党的经费极其紧张,信息沟通不畅.出现这些问题虽然有东北地下党主观上的原因,但白色恐怖的困难形势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东北地下党在如此困难形势下,依然坚持斗争,取得了许多成绩.  相似文献   

4.
1920年代是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高潮时期,与此前的历次工潮相比,这一时期由于中共的政治参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发展迅速,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工人的阶级意识和身份建构空前加强;工人群体高度组织化;基本实现经费自给以及对外革命经费输出,被称为中国的"小莫斯科"。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是中共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的缩影,中共在安源工人运动中的革命运作模式是巨大革命张力与革命现实环境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它不仅使中共在安源工人群体中成功扎根,还对中共在其它地区开展工运具有指导意义。但由于安源工运模式被批评"有规避争斗而习于和平发展的倾向",而遭到党内检讨,预示着中共工运更激进时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的中国,积贫积弱,备受帝国主义列强欺侮,一大批仁人志士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僻处西南地区巫山县的少年李季达立志报国,从践行“工读主义”做起。赴法勤工俭学期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他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并于1924年转为中共党员,从此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回国后,李季达全面领导了天津的反帝爱国运动,多次掀起工人运动高潮。1927年8月16日,为奉系军阀所忌恨的李季达被捕。3个月后,年仅27岁的李季达被杀害,走完了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相似文献   

6.
张鸿宇 《党史文苑》2012,(18):68-69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其早期发展,不仅是全体党员团结奋进的结果,也离不开共产国际的支援。这种援助当时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然而,共产国际当时主要由苏联主导,这种基于自身利益目的的财政援助一方面加强了苏联对我党在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同时也对党后来在一些政策上犯错误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早在中共创建之前,一些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就开始了对辛亥革命的思考.中共创建之后,共产党人在不掌握军事力量、自身实力十分薄弱的情况下,以文字为主要武器,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宣传工作,为自身组织的成长谋求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尤其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每逢国庆日前后,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刊物经常发表论...  相似文献   

8.
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是中国当下政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理念是影响中国当前政治民主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梳理中共民主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钥匙"。中共民主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其理念的形成和发展为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的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无论是无奈如胡适般认为在"变态的"社会国家,"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是从青年学生界发生",还是殷切如陈独秀般希望"许多劳动者以外的人热心从事劳动运动,然后劳动运动才能够发生",不争的事实是,1920年代以降的中国社会,不仅青年学生结党干政,而且各大政党也纷纷邀其入盟。因而,重返中国革命,问题或许不在于抽象地讨论学生应否入党,而在于廓清政党逻辑遭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通过帝国主义概念的中国化转换,使民众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了直接、深刻的认知。为了履行反对帝国主义的使命,中共主张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方式与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战线。与国民党依赖单纯军事手段不同,中共重视依靠和发动民众力量进行反帝运动。由于国共双方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截然相反,国共党内合作走向分裂。通过依靠人民,建立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革命任务。  相似文献   

11.
由中共明溪县委党史研究室主编的《中共明溪党史大事记(1921——2002)一书,正式出版。 该书约25万字,以时间为顺序,划分为6个历史阶段,较为全面、翔实地记载了1921年至2002年明溪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生产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事件,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明溪政治、经  相似文献   

12.
杨会清 《党的文献》2007,1(4):55-59
根据共产国际为中国革命所设计的革命动员模式,毛泽东这一时期初步确立以阶级斗争、土地分配为手段,围绕着政治动员、筹款、扩大军队以及"肃反"等工作来开展革命的思想.这一动员思想,不仅反映了毛泽东对俄国革命经验的批判性吸收,也反映了他对中国国情的深入理解.不过,由于这一时期的中国革命还不够深入,他在革命动员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到党员构成与职业特征影响,白区党组织内已经出现群体疾患现象。在白区环境下,党组织无法建立党内干部保健体系,无论在医疗经费还是医疗服务方面,均难以满足所有党员的医疗需求。白区党员不得不通过白区公共医疗渠道就医,面临较大的经济与风险压力。有限的党内医疗条件使得疾病逐渐成为影响党组织运作的重要因素。疾患状态不仅降低了组织效率,造成组织不稳定,还通过组织体系扩大了影响。同时,疾病问题被广泛运用在各种组织事务的讨论过程中。从医疗视角重新审视该时期的白区工作,可以发现党员疾患境况与组织运作状况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红军的崛起既是中共军队的根系所在,也是研究中共军队及其政党组织形态的基本线索。本文以红军于1927年至1930年间在“五湖四海”崛起的地理学视角为线索,先对影响红军崛起的诸地理因素(包括南北之分、军阀割据的势力划分和统治类型、山带分布和山匪分布等)作出分析,然后对中央关于主力红军的规划以及各主力红军建军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背后的地理学因素逐一作出剖析,这有助于深化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研究的地理学视角。本文在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上应用了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5.
1926-1927年,邓小平就读于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在此期间,邓小平抱着极大的兴趣刻苦学习,并克服语言困难,努力研读马克思、列宁等人的经典著作.学习期间,他被选入学校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局,参与处理党组织的党务工作.尽管在组织上存在派系斗争,但这一切并没有扰乱邓小平的思想,他善于接受大多数人的观点,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这一年的思想认识所得,对其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创业者特点(一)创业规模不大课题组对民族地区的调查资料显示,民族地区返乡女性农民工创业者年龄分布主要是在30~40岁,创业时间两年以下者居多,绝大多数创业者已经结婚,文化程度主要是初中以下,少数民族占74.21%。一般情况下所选择的行业门槛较低。投资规模3万元以下者较多。(二)创业动机层次较低  相似文献   

17.
正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陈立明从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江西省档案馆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编著了《中共江西省委(1927-1930)》一书。该书日前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全书共分为七个部分,约18万字,列入《江西党史资料》(第44辑)。该书真实地再现了1927至1930年间中共江西省委在国民党统治区所领导的武装斗争、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等方面的情况(为了同后来设在苏区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以后,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威尔逊主义的破产,列宁逐渐受到中国社会各界的关注。列宁逝世后,他们纷纷发文对列宁表达纪念。在众多纪念话语中,列宁的领袖形象与劳工形象是时人关注的焦点。在那个政局动荡的年代,各方通过对列宁的纪念,是为了能够获得列宁的政治遗产的解读权,诠释对列宁革命与实践的理解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发展前途,以此获得更大的政治资源与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9.
“非基督教运动”(1922—1927)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20年代发生的“非基督教运动”,历来是作为近代以来一系列反教被事件中的一段历程被叙述的,将其作为独立的历史现象而展开专门研究,却向无令人满意的成果.近些年来,得益于思但文化研究的助力,对该运动的历史影响,开始成为研究者的兴趣点,研究也出现了新的进展.本文试图对该运动研究的主要观点作一概述,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参用资料.一、非基运动卫生的历史背景非基运动发生的直接导火线,乃是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选定1922年4月4日在中国北京清华学校召开的第11届大会.消息传出后,首先引起上缺、北京社会舆论的关注.随…  相似文献   

20.
正高校党建研究需要处理史论关系吗?业内专门从事高校党建研究的学者可能对这个问题颇感蹊跷,因为按现有的学科分类,"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属于横向的应用性学科,高校党建研究自然也主要服务于高校党建实践。正是这种"应用"旨趣,使得学界对高校党建研究的兴趣点,也大多集中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操作性强的方面,而对这一横向学科的纵向研究,对高校党建的历史脉络,此前却鲜有问津。新近由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