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秋时 《当代贵州》2023,(18):14-15
<正>贵州从“试验区”向“先行区”跨越,从“含绿量”向“含金量”转化……在机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上大胆改、深入试,作为生态“优等生”的贵州在不断创新赛道的征程上奋进,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2022年,贵州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几个“首次”引人注目——推进碳票试点和林业碳票+,全省首个森林碳汇管理局在赤水设立;首张森林遥感碳汇指数保险试点落地龙里林场;首个林业碳票保险落地毕节市;首张草原保单落地关岭……  相似文献   

2.
曾书慧 《当代贵州》2022,(Z2):52-53
<正>贵州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者,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受益者。全省生态优势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不断深化,森林覆盖率达62.12%,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绿色经济占比达45%。优良生态环境成为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大地上得到了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做强做优大生态长板,把"绿色+"理念贯穿各个方面,做好结合文章,努力走出一条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8月30至31日,贵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在贵阳召开,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研究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此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将福建、江西和贵州三省列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成为我国西部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相似文献   

4.
正以林业提质增效引领新时代"美丽黔南"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久久为功、善做善成,争做贵州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先锋队"。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覆盖率是考量空气环境的客观标准,也是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黔南州森林覆盖率逐年稳步提升,截至2017年底达到63%,位居全  相似文献   

5.
<正>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案例可供借鉴。贵州省是唯一位于西部地区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贵州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黔东南州作为全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美丽经济,为贵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作出积极贡献。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黔东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充分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坚决打好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贵州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先后实施了100多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实现了多个全国"率先"。这仅是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的一个生动实践。2016年,中央批准贵州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省委、省政府紧扣"多彩贵州公园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总目标,聚焦制度改革主线,推动工作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8.
正生态文明建设,贵州锚定高质量。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绿色经济,高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生态保护中推动高质量发展。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数据最有说服力。从"十二五"破题到"十三五"收官,再到"十四五"开局,透过数据我们能深刻感受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远志向: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41.5%提高到2020年的61.5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居全国前列;石漠化面积减少数量和幅度均居全国岩溶地区首位;绿色经济占比达到44%……"十年一曲生态歌",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而言,也是可圈可点的"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林业将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贵州人文精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新路。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贵州被列入首批试验区之一。这标志着贵州省成为我国西部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将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贵州林业将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贵州人文精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新路,重点抓好以下工作,进一步做优做强生态长板,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在福建、江西、贵州三省首批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包含14个方面90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向全国分享三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改革样本。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本刊联合福建、江西两省媒体,共同见证三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擦亮生态名片的绿色实践。  相似文献   

11.
正回望"十三五",贵州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速全国第一,退耕还林和治理石漠化面积均居全国第一,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融资放款全国第一,贵州林业系统为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作出了积极贡献。良好的生态系统是贵州最大的发展和竞争优势。森林生态系统是贵州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正著名的"中国竹子之乡"——贵州省赤水市坐拥竹林面积近140万亩,是中国最大的竹海,全年可在山林收集自然生长的各类鲜竹笋5万余吨。为了促进竹笋产业发展,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赤水市通过招商引资建设竹笋深加工项目。2005年6月,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以赤水市丰富的生态竹林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专注于绿色、生态、有机食品的研究、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13.
江西、福建两省于2016年和贵州一起被纳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作为长期在一线的"观察者",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记者如何看待本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他们对于贵州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有何印象?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就特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是贵州省做强大生态长板,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一年。作为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不断提升多彩贵州的颜值和气质,让绿色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红利,诠释绿色发展的时代意义,交出了生态文明的出色答卷。  相似文献   

15.
正"守初心,重温来路;担使命,勇闯征途。"这是贵州林业人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也是贵州林业人在追梦路上的责任担当。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贵州作为"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林业改革发展的成败得失,直接影响着全省同步小康的进  相似文献   

16.
正大生态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当代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将大生态列入三大战略行动之一,敲响了建立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强音。黎平:对于三大战略行动之一的"大生态",我从四个方面理解——大生态是大森林、大湿地。其"大"包括体量上的大与质量上的大,体量上的"大"是指2016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2%,湿地保护率40.35%,质量上的"大"则是指贵州的生态系统具有完整性和原真性。大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贵州通过坚持不懈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多彩贵州公园省"正逐渐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中办发[2016]58号),明确将贵州省与福建省、江西省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17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中办发[2017]57号,以下简称《贵州方案》)。  相似文献   

18.
<正>环保部专家组认为,多年来,赤水市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区域生态经济水平明显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严守生态底线,是贵州改革发展进程与全面小康建设的战略任务。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基层探索中,贵州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涌现出不少好的经验与做法,赤  相似文献   

19.
正实施河长制、保护母亲河,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贵州河长制全面实施以来,不断助推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大生态战略行动。"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度,美丽中国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作为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国家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贵州举全省之力推进生态  相似文献   

20.
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贵州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主要特征。一、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地位不断强化坚持市场化为主的改革方向不仅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而且也调动了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实现了赶超进位的历史性跨越,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开展30多个方面的系统性试验;实施1400多项改革,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