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阳 《群众》2023,(21):69-7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是城市化进程进入“精细化”时代、城市发展注重内涵式增长、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提升应急管理的韧性愈发成为不可忽视的方向和路径。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社区应对风险的治理模式与手段创新成为国家治理与社会稳定的重大议题。韧性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复合风险的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围绕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社区应急管理中韧性治理策略选择的有效性研究,揭示了传统风险治理的刚性规制的惯性和信任机制的式微,利益固化的藩篱使社区风险应对“各自为战”“顾此失彼”等体制层面“治理碎片化”的挑战。探寻如何有效应对社区复杂多变的各类复合型风险,提出了高质量推进发展与安全同构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应保持应急与常态秩序协调转换与内核稳定,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风险治理共同体,为新时代提升社区抗逆力、应对系统性、复合型风险能力,推进社区韧性治理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杨雷 《创造》2023,(1):75-78
<正>“韧性城市”是指在突发逆变环境中具备耐受、适应和迅速恢复能力的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临沧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子。但随着临沧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也大大增强,如何科学应对风险挑战,持续提升临沧城市整体韧性,保障临沧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林强 《政策瞭望》2023,(12):31-33
<正>“产城人”融合发展对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是城市发展逻辑的重大变革,也是城市发展理念的重大升级。椒江区坚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贯通融入主题教育,锚定高质量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协调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以更高质量的产业发展、更高能级的城市品质、更高水平的人口集聚,构建“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城市老旧社区是社会风险的多发场域和风险治理的薄弱环节。日趋多发的社会风险和日渐凸显的脆弱性特征构成了老旧社区“高风险—低韧性”的失衡情景,加强韧性建设已成为提高老旧社区风险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基于风险视角,从组织韧性、物理韧性、技术韧性、心理韧性等维度来分析城市老旧社区的韧性建设情况,发现其面临着基层治理主体松散、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信息技术应用缓慢以及社区修复机制欠缺等现实困境。未来需要从健全党建引领治理模式、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发展应用以及增强社区自我修复能力等方面全面着手,进一步推进城市老旧社区韧性建设,促进其风险治理能力的系统提升。  相似文献   

6.
李莉  陈雪钧 《重庆行政》2023,(1):110-11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发展方向。重庆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着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时期面对前所未有之环境变化,重庆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面临新挑战和新问题。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已成为重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命题。一、重庆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现实基础与挑战重庆市已具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优势现实基础。2020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787.2亿元,全国排名第四并跻身北上广深第一方阵;2021年上半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92.99亿元,同比增长29.9%,消费增长势头迅猛。然而,新时期重庆高质量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近年来,镇江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产业强市”战略,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做大做强四大产业集群和八条重点产业链,构筑了镇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取得明显成效。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镇江深入推进“四群八链”高质量发展,亟须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精神,  相似文献   

8.
张伟 《重庆行政》2023,(1):21-2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明确“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相似文献   

9.
朱尔茜 《求索》2016,(4):118-122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破除以往忽视城市要素整合与资源优化配置、传统粗放和“遍地开花”式的老路,着眼于以重点城市圈建设为引领,走出一条有效发挥城市特色优势,实现城市集群式、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此,应重点建设“一圈一带一群”,即以特大城市为核心,建立国家重点城市圈;以省会城市为辐射,培育发展若干区域性城市带;以县(市)城区为支点,带动发展中小城市群。科学编制重点城市圈发展规划,加快土地、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城市圈建设多元化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城市的发展始终与风险并存,因此亟需转换传统的被动应急处置思维,重塑和优化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将韧性治理作为研究视角,通过梳理相关概念内涵,搭建“风险治理—适应、应急管理—恢复、危机治理—学习”的城市公共安全韧性治理逻辑框架,提出以韧性理念塑造风险应急文化、以多元主体协同保障应急恢复、以数字技术创新推进应急学习等治理新路径,期待与韧性治理相融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安全发展型城市在我国各地全面建设形成。  相似文献   

11.
权衡 《探索与争鸣》2024,(3):5-8+177
<正>立足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如何积极主动顺应“三新一高”的发展逻辑,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命题。未来10至15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任务和核心主题,就是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促进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相互适应,为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增添新动能,为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更好的体制机制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12.
徐飞 《北京观察》2023,(2):46-49
<正>城市更新面向宜居环境的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年北京市政协将针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核心区平房申请式退租开展专项监督。《北京城市更新条例》实施后,市政协也将继续围绕相关情况开展协商活动。委员们也将持续关注北京城市更新工作,围绕首都宜居环境建设协商议政、履职尽责。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新发展阶段做好城市工作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3.
《政策瞭望》2024,(2):23-26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工作,坚持统筹推进“两个健康”,持续打造高水平创新型浙商队伍,统筹谋划推进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率先发布“两个健康”指标体系,持续擦亮“浙商永远跟党走”金名片。  相似文献   

14.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有助于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沿海区域经济增长,是落实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举措。聚焦“全球”“海洋”“中心”三大核心要义,对标港航枢纽、科技创新、产业集聚、文化交流和海洋治理五大功能,打造国际航运贸易中心、海洋产业科创高地,提升我国全球海洋治理能力,加快推进上海、青岛、深圳、广州等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是当前我国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方怡晖 《小康》2023,(29):60-61
<正>大沙聚焦制造业主心骨,破解发展瓶颈,紧抓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全力抓好“两化融合”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力争打造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镇域示范样板。大沙镇,位于西江、北江、绥江交汇处,是肇庆市、四会市的东大门,珠三角通往粤西北咽喉要地,是全国重点镇,省中心镇、省城乡融合发展中心试点镇、肇庆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融合高质量发展改革试点镇、肇庆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及“两工两农”建设示范镇,  相似文献   

16.
正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智慧城市、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预期,受惠于政策红利,澳门智慧城市建设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未来,走好科学谋划、绿色发展、育才引才、协同共建、自主创新"五步棋",将有利于助推澳门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北京观察》2023,(5):14-15
<正>2021年实施专项行动以来,北京市以落实“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为指引,以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为导向,建立各区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速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商务部等14部门于2019年联合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试点工作。“十四五”规划纲要就“培养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明确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鹤壁市淇滨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调研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调研组建议:强力推进,加快工程建设,尽快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严格标准,落实质量管理,确保有关项目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加强监管,打造试点示范;统筹谋划,争取更多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落户,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打造特色鲜明、生态宜居、品位独特的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19.
丁宏  张胜玉 《群众》2022,(18):16-17
<正>城市是“有机生命体”,城市更新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经阶段,要通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解决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宜居性包容性不足等“城市病”问题,使城市发展有温度、市民生活有品质。城市更新的本质在于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为路径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公园城市则是一种城市发展建设模式和形态,是以城市绿色本底为基础,将“城市中的公园”升级为“公园中的城市”,将生态与生产、生活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赵国 《群众》2022,(22):26-27
<正>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南通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的重要论述要求,紧扣“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目标要求,科学定位新时代城管工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城管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干净有序、品质细腻、美丽宜居的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