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持续深度推进酒、旅融合发展,不断形成旅游产品新供给,丰富旅游产品新业态,推动建设世界名酒文化旅游带。在2017年贵州省旅游工作会议上,贵州明确提出"以中国天眼、茅台国酒、千里乌江等旅游资源为核心吸引物,积极推动国际天文科普旅游带、世界名酒文化旅游带和世界级滨河度假带建设,打造世界级旅游吸引物和国际品牌"。  相似文献   

2.
曹雯 《当代贵州》2024,(6):24-25
<正>1关注点近年来,贵州不断挖掘冰雪资源,打造冰雪赛事活动,推动冰雪旅游与温泉、露营等多业态融合发展,逐渐在全国“冰雪圈”崭露头角。贵州新推出的4条冬游贵州精品线路中,冰雪旅游成为一大亮点。一直以来,南方人对冰雪都有着别样憧憬。随着冰雪运动的“南展西扩东进”,近年来,地处中国西南的贵州,不断挖掘冰雪资源,打造冰雪赛事活动,  相似文献   

3.
冬游贵州     
曹雯 《当代贵州》2024,(6):20-21
<正>自然珍宝、文化瑰宝熠熠生辉,世界自然遗产数量高居全国榜首,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这些宝藏为冬游贵州增添了无限魅力。1月10日,贵州举办“机景联动·飞阅贵州”和冬游贵州旅游产品发布会,在“一多两减三免”冬季旅游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创新推出贵阳—兴义—铜仁、贵阳—兴义—遵义、兴义—荔波、兴义—黄平在内的4个机景联动旅游产品,以及美酒温泉民宿之旅、  相似文献   

4.
陈露 《当代贵州》2023,(33):48-49
<正>贵州积极探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路径,促进传统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FAST运行维护作业机器人系统”项目在“中国天眼”通过现场验收,标志着“中国天眼”进入智能机器人运维时代。  相似文献   

5.
这里,是贵州旅游的发源地. 安顺是拥有两个5A级景区的地级市、全国第一批甲类旅游开放城市、全国六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旅游,对于贵州安顺而言,如命脉一般.然而,却有人直言:“黄果树下无风景.” 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日益细分和需求多元化,“安顺受益于黄果树,也受困于黄果树”的窘境不断暴露出来:游客在黄果树一游之后便匆匆离去,80%的游客只是一日游或景点游.  相似文献   

6.
曹雯 《当代贵州》2024,(6):22-23
<正>低纬度、高海拔,让冬季的贵州呈现出别样的南国风情;“支支串飞”,让在黔旅程变得简单快捷。贵州推出“1+4”冬季旅游新产品,诚邀天下客。航空公司和景区、旅行社的机景联动创新产品“支支串飞”,让在黔旅程变得简单快捷的同时,更有性价比;4条冬游贵州精品线路让游客体验南国滑雪、山林温泉、民俗节庆、美酒美食的独特魅力。1月10日,贵州推出“1+4”冬季旅游新产品,诚邀天下客。  相似文献   

7.
李唯睿 《当代贵州》2017,(45):56-57
随着前期调试完成并开启试观测,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不断吸引着省内外游客的目光,成为贵州乃至中国科技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相似文献   

8.
何光宏 《当代贵州》2022,(26):66-67
<正>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带领公司广大青年与党同心、跟党奋斗,书写高质量发展“乌江新答卷”,用实际行动擦亮“乌江”品牌。  相似文献   

9.
<正>旅游产业在贵州的定位越来越高,着墨越来越多,分量也越来越重。2016年,全省接待游客5.3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43%,实现了“井喷式”增长。但是,门票收入占比高,多数景区还处于“门票经济”阶段,相关业务、增值服务的收入不多,特别是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中属于“无限消费”的旅游购物方面差距太大,已成为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一块短板。  相似文献   

10.
正或集结成群深度体验贵州红色文化,或以兴趣成团畅游多彩贵州,或三五成群找寻贵州民族文化魅力,或结对自驾享受贵州旖旎风光……多彩贵州"圈游"正释放新活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旅游业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人们的旅游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小而美的圈层旅游结构正散发新魅力,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圈游"。他们或集结成群深度体验贵州红色文化,或以兴趣成团畅游多彩贵州,或三五成群找寻贵州民族文化魅力,或结对自驾享受贵州旖旎风光……多彩贵州"圈游"正释放新活力。  相似文献   

11.
李盈 《当代贵州》2009,(20):52-53
“开发乌江流域,振兴贵州经济”,乌江水电开发公司所进行的乌江流域梯级开发,是中国第一次水电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重山环绕、江河逶迤的贵州,因为乌江终于开始打破“水资源大省。而不是水利大省”的魔咒,在国家水利开发的版图上有了自己的席位。  相似文献   

12.
文叶飞  陈刚 《当代贵州》2017,(48):54-55
正沿河将全域旅游作为从贵州"边沿"变为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前沿"的重要抓手,围绕"画廊乌江·山歌沿河"旅游形象定位,全力打造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推进全域旅游大发展。如诗如画的乌江山峡百里画廊遗世独秀,"山歌沿河"就在这千回百转中从秀丽深闺走出苍茫大山。11月8日,铜仁市旅游扶贫推进大会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召开,与会观摩人员连连赞叹:"百里乌江画廊风光,果真名不虚传。"  相似文献   

13.
<正>三天奇观,宁静平塘。这里有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天眼",这里有天下第一奇石酷似"中国共产党"字样的"天书",这里有世界口径最大集中连片的"天坑"群,这里有集山、水、峡、瀑、洞、竹于一体的南亚热带明珠甲茶风景区……这里有你意想不到的"三天"奇观,更有你渴望已久的宁静惬意,这里是位于贵州南部,一面依山、三面环水,被誉为"玉水金盆"的最美县城——平塘,看天眼天书天坑,游平塘当"三见客",  相似文献   

14.
正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带来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形成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地质科普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沿河乌江画廊旅游区处于重庆武隆天坑、金佛山、芙蓉江、湖南凤凰、贵州梵净山等多个知名旅游目的地的中心节点,是"黔渝湘鄂黄金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长江三峡—乌江画廊—梵净山—张家界旅游环线的主要通道,是贵州省"5个100工程"中重点打造的100个旅游景区之一。  相似文献   

15.
《廉政瞭望》2023,(22):11-11
党员干部出门旅游,决不能踩着纪律规矩的红线出发。二+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要求,要紧盯改头换面问题,针对借培训考察之名公款旅游等行为,加大查处问责力度。随着纠治“四风”工作深入推进,明月张胆的公款旅游得到有效遏制,但巧立名目“借壳游”、更改行程“绕道游”等隐形变异的公款旅游问题仍有“市场”。  相似文献   

16.
张蕊 《当代贵州》2022,(Z3):78-79
<正>【点赞“黄金十年”】2021年9月,新华社《半月谈》集中专题报道贵州“黄金十年”的成就、经验及新征程上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发展态势。报道呈现了贵州十年来赶超进位、冲出“经济洼地”的情况,尤其聚焦在脱贫攻坚、数字经济和生态建设方面。报道指出,2011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以百折不挠的坚毅攻克一个个贫困堡垒。十年间,贵州经济增速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三、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数字经济增速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中国天眼”瞭望茫茫宇宙……  相似文献   

17.
地处乌江中下游的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和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三县”),由夹石峡、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王坨峡等组成的乌江山峡一段,山清水秀,集神、奇、险、秀于一体,置身其中,有“舟行乌江上,人在画中游”之妙,被中外游客称赞为“乌江山峡百里画廊”. 近年来,三县党委、政府依托乌江山峡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市场主体,开拓旅游市场,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三县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建立了旅游工作协作机制,开展了广泛务实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8.
刘云成 《当代贵州》2013,(35):44-45
近年来,地处乌江中下游核心区、有“黔中首郡,乌江明珠”之称的思南县紧紧围绕“历史文化、乌江、石林、温泉”四张名片,在铜仁市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中先行先试,以“改善基础、特色为根、文化铸魂”强力推进“旅游活县”战略,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主动融入文化旅游创新区及全省旅游发展“大公园”。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一只举无世双的"中国天眼"在平塘的巨大天坑中睁开,一幢幢高楼在平塘的高原上相继拔地而起,一幅幅承载着乡愁的民族风俗画卷徐徐展开,一批批兴致勃勃的游客接踵而至……11月上旬,在贵州召开的全国党刊年会期间,本刊记者随与会人员参加了全国党刊"聚焦贵州·走进平塘"采访活动,不禁被平塘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演绎的一个个扶贫成绩所惊叹——2015年,旅游  相似文献   

20.
做足做活贵州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的大宝库”、“东方的瑞士”、“中华民族的大公园”、“天然的大空调”。旅游业是贵州的特色产业,也是贵州的优势产业,是贵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贵州加快旅游业发展,努力实现贵州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必须把贵州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优势做足做活。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广、种类多,除了大海没有,什么都有,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全省已建成涵盖自然景观、民族风情、文物古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