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而且老龄化还有加剧的趋势,所以养老形势十分严峻。“家庭核心化”的快速发展使高龄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越来越突出,高龄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大大高于低龄老年人。由于低龄老年人不存在生活照料问题,养老金显得绰绰有余;而高龄老年人由于需要置换生活资料,养老金需求较大而捉襟见肘。在努力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通过改进养老金的给付方式,采用科学合理的给付结构,在不改变养老金总体规模的情况下,增强养老金的保障作用,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少子老龄化”对养老经济支持的影响1.我国的“少…  相似文献   

2.
李坤  杨刚 《当代贵州》2017,(49):6-9
贵州以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政府保障托底型养老、居家社区普惠型养老和社会化养老“三大板块”协调发展,建立与省情、社情、民情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 深化认识 当代贵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如何充分认识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杨杰勇 《当代贵州》2013,(29):59-59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即“以房养老”,指老年人将自己名下的房屋产权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可定期获取一定的养老金,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这是国际上已有的养老方式,中国曾有试点却不成功。明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突破2亿,如何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老龄化的时代,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一个现实性问题.晋江市着力构建集老年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和敬老院“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创造了晋江特色的养老模式,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作为现在的中青年人也即未来的老年人要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起自力养老的理念,做到未“老”绸缪,尽早对几十年后的老年生活进行理性安排。要巩固家庭养老功能,确保家庭依然是老年人养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各级政府和村级组织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步考虑提高社会养老的成分,确保老年人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像萧山这种经济发达地区要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时机,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改革与创新,建立“低门槛、广覆盖、低保障”的农民新型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要通过增加和强化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机构、拓展和深化“星光计划”、探索和建立养老服务储备制度、组建和壮大“志愿者服务队”、提倡和鼓励老年群体之间开展互助服务等举措来构筑和夯实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养老文化差异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馈模式”和“接力模式”可以用来概括东西方代际文化的特征,中国具有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而西方国家则是家庭关系松散,家庭养老文化缺失。而且中西方在养老主体、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法律约束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我国,要努力弘扬“尊老敬老”的孝文化传统,形成敬老爱老、扶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机构为辅助的养老服务模式,有效利用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的养老服务资源;通过不断创新与老年人相关的就业理念和就业政策,逐步实现老年就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推广老龄社会的老年关怀。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医养结合的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生病了不用出养老院,医生就在身边,第一时间就能得到治疗.”日前,入住贵阳市乌当区的曜阳养老服务中心后,崔智云老人对中心的设施和服务很满意. 曜阳养老服务中心是全国首家由二级中西医结合的医院和现代化老年公寓组成的医养结合型养老示范性基地,也是全省首批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单位.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贵州省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医养结合的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养老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阶段的到来,老年人日益增加的生活照顾需求和家庭能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日益减少的矛盾日渐突出。可借助社会化养老服务支持老年人在家养老,而社区则是实施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最佳载体,社区养老将会成为我国养老的新选择。构建城市社区养老机制,要加强组织协调,制定优惠政策,部门通力合作;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识;拓宽养老资金渠道;加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人力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9.
养老机构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其服务质量高低不仅事关老年人养老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也事关养老机构长远发展。我国养老机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主要受老年人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养老机构自身服务及发展意识不强、监管有效性不高以及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等因素影响。所以,为了提高我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必须不断完善老年人收入保障体系,提高养老支付能力;强化养老机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与发展水平;增强监管的有效性,助推养老机构提升发展;加快队伍建设,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0.
据北京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北京启动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市区两级政府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专项补贴,约14万老年人将得到“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卡”,凭卡到民政部门兑换现金。可享受此政策的老人包括:具有北京市正式户口的60岁以上分散居住的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低保对象、低收入对象、市级以上劳模、归侨、纯老人户(包括仅与残疾子女居住的老年人),以及80岁至89岁老年人中的生活半自理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90岁以上老年人。  相似文献   

11.
嘉湖 《党建文汇》2021,(3):60-60
上海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传来消息,在关爱老年人这件“民心”大事上,上海今年将从全面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持续扩大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深化医养康养相结合等方面持续用力。实际上,做强中心城区“嵌入式”、乡村地区“互助式”养老服务是一体两面,并非互相割裂的。除了中心城区外,在城镇化地区也要重点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2.
养老观念的代际分化,是指不同时代塑造的代际群体在养老的态度和认识方面的差异。结合河南省Q县C村的经验,以城乡社会结构性力量作用的代际分化为基本框架,分析影响中年人和老年人养老观念代际分化的主要原因,发现在“强乡村—弱城市”的格局下,生养伦理和社区规范的支撑,价值实现路径锁定,老年人在养老观念生成过程中能够有主体性地应对城市社会的挑战和冲击。而在“强乡村—强城市”的格局下,相比于老年人,中年人有了更多选择,但也面临家庭教育难度提升、社区规范式微等问题,在乡村转型的过程中更有可能被两种结构性力量“撕扯”,养老观念生成的过程中反倒有可能面临主体性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谁来养老成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重大民生问题。对我国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纵向研究发现,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发生了根本变化,由选择依靠子女转变为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的主要养老经济意愿。老年人的养老经济意愿存在性别、年龄和城乡差异。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呈现依靠子女养老意愿减弱、选择社会养老保险和自己储蓄养老意愿增强的变化趋势。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受老年人自身、代际、经济、健康、社会保障等因素影响。我国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转变表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养老模式转变。加大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力度,加快优化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城乡适度普惠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加快建立老年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老年人养老服务均等化,是解决谁来养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指出,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  相似文献   

15.
为居家养老建立社会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家养老模式是国际社会养老探索的一个主要成果。但是,世界各国的居家养老模式都面临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支持力度不足的挑战。中国应该逐步形成“居家养老、社会支持”的互动养老模式,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支持网络,从政策和制度上解决居家老人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求贤》2013,(10):52-53
10月是全国老龄委确定的“敬老月”,天津市民政部门连续出台多项为老服务政策、措施,均已于本月起实施,使选择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获得更多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快速加剧,城市养老问题越发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从目前的城市社会养老模式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特别是家庭结构和家庭观念的变化,已逐渐式微;社会化市场化的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又由于成本与服务质量问题,难以普及和得到广大老年人的接受。笔者认为,未来的城市社会养老模式应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结合当前三种养老模式的优势之处,创新一种可供更广泛老年人  相似文献   

18.
开办养老机构是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尤其是缓解城市社会养老压力的有效途径。根据大连地区的城市老年人对进入养老机构养老的意愿调查,并对影响选择养老机构的因素进行分析,建议应在老年人退休金、居住环境、养老机构建设、社会舆论等方面重点关注,不断发展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以吸引大量的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养老,有效解决城市社会中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要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不仅要做到物质养老——经济赡养,满足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还要精神养老,使老年人感受到亲情和邻里关爱,受到尊重和认可;更重要的是文化养老,使老年人晚年生活丰富,享受丰富积极的社会主义文化成果,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发挥自身所长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从而体会到自身价值和生活意义,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基于理论与现实的博弈,我国农村养老宜从坚持以家庭养老为主,适度发展社会养老;构建农村老年人养老津贴制度;建立健全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适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住院报销比例;建立敬老奖励制度,倡导农村良好社会风尚;积极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等六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