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做好内蒙古乡村振兴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这"五个振兴"的要求,扎实推进内蒙古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以此来推动和实现乡村振兴。为此,本文围绕黔东南的情况谈谈粗浅的体会和看法。一、黔东南州以特色民族文化优势促乡村振兴的鲜活经验  相似文献   

3.
胡海燕  汪威 《当代贵州》2022,(19):56-57
<正>乡村振兴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乡村振兴,规划先行。规划既要遵循规律,又要彰显特色;既要考虑长远发展,又要因地制宜。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乡村振兴规划智库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动力。近年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围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系统谋划和资源整合,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旅产业,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富民兴县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正>全国首个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国家级文明村镇、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级森林村寨、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黔西南州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拥有多个头衔的安龙县笃山镇梨树村,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助推乡村振兴结硕果,正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相似文献   

6.
特色小镇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正发挥着独特作用,已经成为现代元素引入、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挖掘乡村特色资源、融合城市功能与乡村功能、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体制改革等新载体。本文以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特色小镇建设对黄山乡村振兴的独特作用,剖析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黄山特色小镇建设的成效与问题,提出了以乡村振兴促进黄山特色小镇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陈文胜 《新湘评论》2023,(23):45-47
<正>“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表现在乡村文化方面,主要是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乡风文明建设不充分。为突出乡村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安化县紧紧围绕时代要求充分挖掘特色文化内涵,正确处理乡村文化传承与提升的关系,积极探索以文化振兴推进全域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这些都对未来一个时期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要求。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9.
<正>实现乡村振兴,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如何更好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走出一条具有播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播州区进行了积极探索与思考。一、探索及成效  相似文献   

10.
彭海红 《前线》2023,(4):25-28
在实施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与其他国家的乡村发展道路有共同之处更有本质区别,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已展现出独特的气质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坚持并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不论是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还是从现实维度看,以作为土地所有者的集体经济组织为龙头,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从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集体致富、改变乡村面貌的成功实践看,以集体经济为龙头推动乡村振兴需要具备"领头人+基层党组织、规模经营+股份合作、注重特色+三产融合、规范管理+内生活力"等四个方面的要素。因此,相应地要选好带头人,配强村"两委"班子,引领乡村振兴;实施土地流转,建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机制,推动乡村振兴;理清发展思路,找准特色产业,实现三产融合,支撑乡村振兴;坚持村民主体,激发内生活力,持续发展农村,保障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与土地流转密不可分,乡村振兴战略为促进土地有效流转提供契机,土地高效流转为实现乡村振兴保驾护航。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土地流转要在三权分置的基本准则下,坚持以农民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衡量标准,以民为本、尊重民权、关注民生。同时,要形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格局,在土地流转中应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管理体系;兼顾多方利益,加强市场监管;强化社会保障,提升农民技能。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并作出重要部署。新的征程上,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需要以更有力的举措加快发展乡村产业。要全面认识乡村产业的鲜明特征与丰富内涵,深刻理解发展乡村产业的重大意义,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产业。  相似文献   

14.
刘迪一 《世纪桥》2023,(8):17-19
列宁农村建设思想是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与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具有历史和逻辑的一致性。列宁提出的农村建设思想对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有一定启示。从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制度创新;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特色经济;振兴乡村文化,转变传统观念;加强生态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进行探索,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关乎农村产业、生态、文化建设的综合课题,它超越了产业发展和经济范畴,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多个领域。让乡土文化回归并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让农耕文化的优秀菁华成为建构农村文明的底色,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时代课题。振兴乡村,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留住乡愁,更是一项振兴乡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任务。振兴乡村,首要的是要留住乡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农村固有习俗,在保留原汁原味乡村文化基础上,让农村旧貌换新颜,使振兴乡村有足够的底气,振兴乡村有所依归。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以乡村文化建设助推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之七重内涵: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二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三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走"质量改进农业"之路;四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五是必须继承发展和完善农业文明,走农村文化繁荣之路;六是创新农村治理体制,走农村善治之路;七是要做好反贫困斗争,走中国特色的扶贫之路。可见乡村振兴战略包涵着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吹响振兴乡村的号角,要以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支撑,采取有力措施振兴乡村文化,助力龙江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系统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优秀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乡村振兴的“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近年来湖南把乡村文化振兴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位置来抓,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引导移风易俗,推动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扎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处理好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外力”与“内力”、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让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创造者、参与者、受益者,从根本上激发乡村文化活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治多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方法,坚持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脱贫摘帽成果为基石,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县坚持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力以赴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实事、最强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9.
陈俎宇 《当代贵州》2022,(51):26-27
<正>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只有做大做强做优乡村产业,才能保持乡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围绕推进茶叶、蔬菜、薏仁米、水果等10个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黔西南州知不足、补短板,根据乡村振兴各试点示范村实际,找准特色优势,培育壮大产业;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空间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增强产业聚合力;推动创新创业升级,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汇聚多方力量,注入资金活水等,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乡村振兴动能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20.
郎艳林 《当代贵州》2022,(29):32-33
<正>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殷切嘱托,要“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今年2月,国发[2022] 2号文件赋予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的战略定位,为贵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加有力支持。贵州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大战略行动”之一,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以人才振兴为关键,以文化振兴为灵魂,以生态振兴为内涵,以组织振兴为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誓要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如今,贵州在乡村振兴开新局上成效如何?未来如何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