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整合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二者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提供了逻辑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的理论形态,其承继和超越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了传统治国理政思想。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型、明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遵循和现实路径,则体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刻体悟和新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之存在高度的契合度。在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中,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中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乃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关键所在。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例,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从中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观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中国传统革命思想接引阶级斗争学说,从儒家的大同理想通向科学社会主义,从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庸之道和实用理性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性精神,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社会形成了互动、融合、共进的双向逻辑关系,这就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由此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和历史性借鉴。  相似文献   

4.
隋灵灵 《理论学刊》2023,(5):159-168
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提供了基本遵循。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客观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观、辩证观、实践观和历史观等哲学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中国传统哲学价值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是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这一结合本质上是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同中华根脉相结合、同中国文化信仰相结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马克思主义根深叶茂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现代化发展,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党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是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提供群众基础和历史基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的理论成果以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具体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理论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培育文化土壤、凝聚民族力量和增进价值认同。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继承者和积极弘扬者,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为新时代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了借鉴和遵循。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助推民族复兴的重要文化根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理上具有相通性,在推动民族复兴作用的发挥上具有互补性,两者都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资源。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而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党员进行党性修养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懂得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就是结合中国的特点来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的特点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特殊国度。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遇共融,既体现了文化之间逻辑的包容性,也呈现出历史的发展性。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这就决定了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中汲取党性修养的养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是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良好范例,也是党员进行党性修养的参照体系和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围绕“两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问题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基本遵循。特别是反复强调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根深叶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原则。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传统两种资源,赓续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两种基因。既回答了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怎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课题,也回答了怎样认识和赓续红色文化这一重大问题,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形态,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对于建设中华文化共同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发展成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与激活,只有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有更加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水乳交融,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唯物论、辩证法思想、民本观念等方面与马克思主义有高度契合性。两者的结合奠定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基石,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保证。加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扬弃,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这是建构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新阶段、新境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更高的历史高度加以审视,突出的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立场、文化基因、文化风范,彰显出更为鲜明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入新的发展阶段。"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两个结合"是"走自己的路"的深化扩展,也是文化"两创"的必然要求和延伸发展。"两个结合"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水平,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具体实际的契合点,发挥中华民族的语言魅力,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4.
贾雷 《党建》2023,(2):27-2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应有之义,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新的历史方位和实践要求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对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放眼历史的长时空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演进,推动马克思主义在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潮中脱颖而出,并逐渐在中国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6.
吴文新 《理论学刊》2023,(5):150-158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国文化呈现出新的发展样态,客观上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融通提出了新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是一个实践、历史和理论逻辑并行且相互作用的过程,其具有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必然性及现实发展的必要性,亦有不言而喻的可以融通的契合性即可能性。而为了更好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首先必须解决方法论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的方法路径相当复杂,以“马魂中根西用”为原则,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综合创新,才能达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会贯通”,形成“中华社会主义”这种新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7.
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因马克思主义的融入而枯木逢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当前,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而且将影响到中国的发展方向、道路和未来。一、澄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历史的进程、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非凡的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不仅对中华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冲击,而且还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及拓展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基础。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其他文化的融合共生,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捍卫民族精神独立性,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全面深刻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回答和解决好这一问题,必然要求阐释清楚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要结合、能不能结合、结合成什么、怎么样结合这四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具体问题。一、为什么要结合1.实践经验表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而言,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哪一个都丢不得,无论丢了哪一个都不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