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勇勇 《当代贵州》2022,(Z3):136-137
<正>六盘水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跳出资源陷阱,摆脱路径依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成长型资源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如今,“江南煤都”“中国凉都”和“生态绿都”的“三都赋”正在凉都大地唱响。  相似文献   

2.
名车靓模、珠宝玉器、轻型飞机、户外产品……一场场时尚休闲的展会,在"2013中国·凉都六盘水休闲产业博览会"上竞相亮相;"中国凉都·六盘水国际滑翔伞公开赛暨全国滑翔伞优秀选手赛"、露营大会、山地自行车大赛……一项项户外体育活动让人们尽享品质生活;"第六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暨全国名家书画展"、"2013中国凉都·六盘水山地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论坛"……一道道"精神大餐"丰富了"凉都"的文化层次。  相似文献   

3.
正黔南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7001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1313.46亿元。"生态之州、幸福黔南"正加快建设。70年,黔南大地,沧桑巨变。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接二连三";从手工作坊,到"三线"建设奠定基础,新型工业化体系日臻完善;从封闭落后,到建设大西南商贸物流枢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7001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313.46亿元。回顾来时路,黔南各族干部群众艰辛奋斗、锐意  相似文献   

4.
<正>阳春三月,磅礴乌蒙大地乍暖还寒。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东南部一片6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一片火热景象:宽敞笔直的红桥大道、凉都大道上汽车往来不息;标准化厂房排列整齐,里面不时传出机器的转动声;城市综合体内人来人往……这里是省级开发区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红桥新区),2012年被列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并被列入全省打造"千亿级园区"培育名单。作为六盘水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红桥新  相似文献   

5.
谢勇勇 《当代贵州》2022,(38):58-59
<正>今年,六盘水市持续推动以“凉都三宝”为重点的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建成2万亩猕猴桃“吨产园”、10万亩刺梨“千斤园”、1万亩茶叶“万元田”。正值秋收时节,六盘水各地加足马力迎丰收,“两园一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走进“凉都三宝”种植基地,一个个果实圆润饱满的猕猴桃藤蔓枝枝相连,一颗颗金灿灿的刺梨压弯了枝头,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叶为山披上了绿衣,采摘、分装、过秤、装车……村民腰包鼓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六枝特区始终围绕产业抓好顶层设计,下大力气进行招商引资,各方合力共建良好使项目建设环境,仅2014年全年,引进项目204个,总投资821.0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57.37亿元;2015年第一季度,获得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9.49亿元。廻溪温泉度假区一期工程建设完毕,进入试运营阶段;华润六枝煤电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完成发电机组的安装及厂房的修建;岩脚小城镇建设初见雏形,商住及地下管网的铺设工作正快速推进……在六枝特区,一个个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六枝大地上,六枝人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决战贫困的  相似文献   

7.
梁晓琳 《当代贵州》2022,(Z3):186-187
<正>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发展动能显著增强、生态优势不断厚植……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巨变,是黔南最显著的发展特征。秋高气爽,黔南大地处处丰收的景象。在福泉市牛场镇双龙工业园,盛屯能源金属化学(贵州)有限公司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打桩机、挖掘机、运输车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一个总投资61.9亿元、年产值超200亿元、解决2200余人就业的镍钴锌新能源材料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8.
六盘水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积极招商引资、完善配套设施、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景区品质、带动贫困户脱贫……昔日“煤都”华丽变身为今日“凉都”,旅游发展亮点纷呈. 2016年,六盘水市接待游客达1901.41万人次,同比增长52.1%;实现旅游总收入124.65亿元,同比增长68.9%,旅游总收入增速全省第一,实现旅游业“井喷式”增长发展目标,呈现出十大亮点.  相似文献   

9.
春日里,皖东来安县的大地上一派繁忙景象:工业区里车水马龙,实地考察准备投资兴业的客商络绎不绝;庄稼地里欢声笑语,菜农们忙着“打理”自家的大棚蔬菜……今年一季度,来安县财政收入完成5142万元,同比增长29.2%,固定资产投资8024万元,同比增长61.7%。  相似文献   

10.
陈高泽 《当代贵州》2013,(20):I0001-I0001
走乌蒙,万仞峰,干沟万壑峰峦起,群山耸立过云丛;夜璀灿,昼凉爽,中国"凉都"好风光,坡上牧场现佛光;煤钢电,兴都市,"十里钢城"挺脊梁、"百里矿区"谋发展;……在气势磅礴的乌蒙高原上,  相似文献   

11.
<正>春回大地,随着2023年一季度落下最后一枚音符,拓思路、谋发展、开新局的“新春序曲”在巴渝大地高昂奏响。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巴渝大地上,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新消费场景不断涌现,招商引资跑出“加速度”,外贸规模扩量提质……一季度,新重庆建设蹄疾步稳,经济发展逆势向上。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水利建设之所以能"一路高歌",离不开水利改革的"保驾护航"。在贵州水利发展史上,"十二五"时期注定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五年来,决战水困的号角吹响黔中大地。全省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122亿元,是解放以来到"十一五"末总投资的3.1倍;全省新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156座,新开工项目个数是"十一五"时期的9倍;解决了1301万农村居民和199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武威市凉州区是古丝绸之路自东而西进入河西走廊后的第一重镇。三国时,魏文帝因这里气候寒冷而设置凉州,凉州以此得名,并一跃上升为全国十三州之一。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都曾在这里建都兴邦,加之隋末唐初李轨在这里建立的"大凉国",凉州成为历史上显赫一时的"五凉古都"。凉州区成立于1949年,原为武威县。198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原武威县改为县级武威市。2001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原县级武威市改名为凉州区,成为武威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凉州区总面积5081平方公里,下辖19镇18乡,2个指挥部,7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02.7万人,是我省人口最多的县级行政区,有汉、回、蒙、藏等25个民族。辖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光热资源丰富,是我省公认的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之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凉州区的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8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2.9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98亿元,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2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80元。  相似文献   

14.
在茅台酒厂,几乎每位员工都能如数家珍地向你清楚道出茅台酒生产的工艺:端午踩曲,重阳下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八次摊凉加曲堆积发酵,九次蒸煮,七次取酒;还有"高温制曲,长期贮藏,精心勾竞"……  相似文献   

15.
《学习导报》2012,(13):21-22
全国巾帼示范村、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第二届富民强省明星村……一张张奖牌挂满了村办公室;村级企业建成了、村组公路硬化了、村庄环境变美了、农民收入增加了……这些喜人变化都凝聚着金龙当家人——长沙县金井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金龙村党支部书记宋海晏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她让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3200元增长到2011年的13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04年接任时的负债到2011年的40万元。  相似文献   

16.
春夏之际,走进白山大地,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在忙碌。在农村,党员在田间地头谋划致富项目;在企业,党员在生产车间作表率;在街道社区,党员为服务群众尽心竭力……一场以"走基层、转作,  相似文献   

17.
乘盛会东风     
陈高泽 《当代贵州》2013,(26):I0001-I0002
名车靓模、珠宝玉器、轻型飞机、户外产品……一场场时尚休闲的展会,在“2013中国·凉都六盘水休闲产业博览会”上竞相亮相;  相似文献   

18.
正这里风光旖旎——夜郎故地牂牁江、贵州屋脊韭菜坪、雄奇壮美北盘江大峡谷……行走六盘水,就是行走在灵山秀水间;这里气候独特,凉爽舒适、滋润清新,"中国凉都"誉满天下;这里文化多姿,盘县大洞古文化万年流淌,梭戛长脚苗风情绰约,长征文化薪火相承,"三线"文化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9.
正六盘水市着力打造"康养胜地·中国凉都"特色品牌,夏季旅游持续"井喷",加快从"江南煤都"资源型城市向"中国凉都"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转型。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盛夏的六盘水凤池园景区,竹木茂盛,鸟语花香。一湖碧水,安若明镜,倒映着周边林立的高楼。来自重庆的游客钟旭和家人在树荫下谈笑风生,享受着凉爽的午后。  相似文献   

20.
走进自贡市沿滩区沿滩镇黄泥洞村,一个连一个的蔬菜育苗大棚在初春的大地上显得格外耀眼.久旱的大地刚刚下了一场春雨,村民们都忙碌起来,为菜苗施肥、锄草,希望借助雨水的滋润,菜苗都能卖个好价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