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新趋势,是扩大海外营销渠道、提升品牌竞争力、实现外贸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实地调研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厦门、平潭三个片区跨境电商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借鉴上海、广东、天津等国内先进地区的经验,提出完善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亚太地区具有发展跨境电商的贸易基础和政策红利。实证分析表明,亚太地区各国贸易依存关系逐年增强且存在显著的国别差异;中国累计贸易依存度系数最高且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保持强贸易依存关系,表明中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除空间距离和贸易规模因素外,贸易依存度、人均收入水平、人口规模、"一带一路"倡议对亚太地区发展跨境电商具有显著影响和政策效应。据此,加快亚太地区跨境电商发展,一是要增强中国在亚太地区跨境电商的引领作用,二是采纳区块链技术构建亚太地区跨境电商生态系统,三是通过实施本土化战略和夯实跨境电商能力基础方式创新亚太地区跨境电商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在大数据智能时代,新型跨境电子商务构建起了开放、多维、立体的多边经贸合作模式,极大地拓宽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大大促进了多边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企业间的互利共赢。6月26日,贵州首个跨境电商智能购物体验中心——侨品汇跨境电商智能购物体验中心正式落户贵安综合保税区。此举为贵州充分利用大数据新技术探索跨境电商新模式开拓了新渠道。  相似文献   

4.
目前,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已成为浙江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和扩大对外出口的重要途径。然而,跨境电商物流的滞后发展,严重制约了浙江中小型外贸企业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开展。通过调研发现,浙江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开展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过程中,主要面临五大跨境物流问题,涉及物流运输成本、运输及配送周期、商品退换货、传统海外仓使用以及物流信息化等方面。根据浙江中小型外贸企业实际情况,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六大解决对策:定制跨境物流专线、企业自建边境仓和港口仓、政府主导建设保税仓、政府和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共建浙江海外仓、调整订单对外出口国家以及构建跨境电商物流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5.
袁航 《当代贵州》2022,(35):9-11
<正>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携手共进,合作共赢。8月23日,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跨境电商助力湄公河国家经贸发展研讨会”在贵安新区召开。在数字经济赛道上“乘云直上”的贵州抢抓机遇,前瞻布局与湄公河国家跨境电商合作新蓝图。2016年3月,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正式启动。这是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经过6年多来持续高水平发展,澜湄合作已成为区域合作的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6.
正过去,相对于沿海地区,贵州跨境电商发展优势并不明显;如今,对于贵州民众来说,到跨境电商线上线下店里"购全球"正成为消费新选择。11月8日,由贵阳综合保税区支持辖区企业贵州保税在线进出口有限公司举办的"海关监管面对面,眼见为实有信心"跨境业务零距离体验活动在贵阳综合保税区举行,80余位消费者代表走进贵阳综保区海  相似文献   

7.
《奋斗》2020,(11)
正当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当中俄抗疫形势跌宕起伏,中俄两国间进出口贸易不但始终没有中断,贸易额反而逆势上扬。黑龙江俄速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对俄跨境电商物流主力企业,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前提下,着力畅通中俄两国物流运输"大动脉",保障中俄跨境电商"血脉"通畅,力促疫情中的外贸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商成为进出口贸易的新增长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是我国设立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性质的先行先试城市区域。南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从2018年获批设立以来,经过多年发展,在规模效益、产业链建设等方面获得了一定优势。但在地理位置、地方经济基础等方面相对于其他地区,也存在劣势和挑战。当前,应当抓住机遇,在政策体系、生态圈建设、平台打造等方面发力,进一步加快南昌综试区建设,推进南昌跨境电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贵阳着力在跨境电子商务B2B方式相关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建设具有西部特色的跨境电子商务运营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2018年7月,贵阳市获批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贵州对外贸易迎来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12月底,贵州省政府正式印发《中国(贵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2年,贵阳跨境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15亿美元;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内聚集外贸企业超过300家,出口企业中应用跨境电子商务比例达到40%。  相似文献   

10.
正跨境电子商务是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强劲的增长点,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增长至6.5万亿元,年增速超30%。福建省必须紧抓机遇、深挖潜力,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的产业发展促进体制机制,重点健全完善创新发展机制、市场主体培育机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机制、要素保障支撑机制等四大机制,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践为案例,提出了"五位一体,四维并举"的人才培养生态圈模式,致力于为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相似文献   

12.
罗俊  徐若菡 《山西青年》2022,(7):151-153
1+X证书制度的推行,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重大影响.也提供了许多机遇。针对当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存的专业基础弱、人才缺口大、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高职院校应深刻理解1+X证书制度的内涵和意义,加强课证岗能融通、校企合作,优化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3.
跨境电商作为互联网意义下的外贸实现方式,其"网上丝路"已构成"一带一路"一部分。杭州作为国家"制度创新、先行先试"跨境电商首个综试区,通过制度和技术等创新使得结关、报关等环节更优化、有效,探索其具体做法、面临困境及启示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互联互通,有效扩大外贸出口份额及全国更大范围内跨境电商"杭州模式"复制、借鉴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跨境电商是网络技术与国际贸易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型商业模式,对于促进我国外贸出口及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创新发展理念,分析了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信息服务、在线交易、创新拓展三个阶段。在目前创新拓展阶段,主要面临供给侧改革折射出的质量型改革、网络平台营销效应不足、物流模式亟需完善以及专业人才缺失等障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从产品质量、网络平台、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四个层面发展我国跨境电商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D市箱包皮具产业为例,将职业素养、行业认知、外语沟通能力、平台运营技能、国际贸易能力作为维度,在产业集群背景下,构建D市箱包皮具产业跨境电商人才胜任力素质模型,为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物流业是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发展跨境电商的重要基础。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和跨境电子商务产业交易链建设,可实现各国的跨境自由贸易,与"一带一路"愿景并行,意义深远。6月27日,贵阳综合保税区举行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进口业务开通暨项目签约仪式,由贵州汉兴贸易有限公司、贵州保税在线贸易有限公司正式跑通贵州省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第一单"。半个月后的7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决  相似文献   

17.
<正>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武陵)电商孵化园可谓无人不知。电商孵化园位于武陵北路37号,一栋只有5层的办公楼内。站在街头望去,这栋办公楼黄绿白相间的外立面普普通通,似乎与它的名声不太相称。但就是这栋不显眼的楼,入驻了数十家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电商企业,书写了“95后电商老板年入百万元”的传奇故事。它还是国内首个农村物流品牌和“全国农业电商十大模式”之一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18.
正22岁时,她只身"北漂",跨界电子商务;23岁时,她自主创业,注册成立唐山第一家电子商务公司;25岁时,她开创中国"产业官网电商"模式,同时建立全球知名耐火材料B2B跨境电商平台;35岁时,她亮剑"互联网+物流",推出跨区域物流平台;37岁时,她上线耐火材料行业首个在线供应链金融电子交易平台;38岁时,她以国家级众创空间为载体,已累计为近百个创业项目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6,(1)
正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商务厅结合流通业发展需求,制定黑龙江省"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明确"互联网+流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重点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突出对俄跨境贸易、农村和农业、商贸流通和社会生活四大重点领域,明确重点发展对俄跨境电子商务促进对俄贸易转型升级、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高农业电商服务能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促进商贸流通业电商应用、推动社会生活领域电商应用提高网络消费便利  相似文献   

20.
谢丹 《山西青年》2023,(5):37-39
针对目前存在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发展需求匹配度不高、教学模式和方法与跨境电商一线现状相对脱离、教学内容与地区产业发展对接较薄弱、理实一体的师资配置不均衡、实践教学资源与地区产业对接不够紧密等诸多问题,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与娄底标杆型企业娄底市同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跨境电子商务直播实训基地,构建互融共生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