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政治极化”是西方民主国家尤其是美国所显现的一种独特政治现象,当代美国“政治极化”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中表现最为全面和影响最为深远的。除传统意义上既有的政体因素影响外,美国经济社会问题的严峻、新兴媒介的扩散效应、特殊政治人物的出现、“黑天鹅”事件的突发等要素共同加剧了美国社会已有的两极分化现象。“政治极化”在影响美国国内政治的同时亦严重影响了其对外政策,这突出表现在对华愈演愈烈的战略竞争问题上。美国“政治极化”的产生兼有历史和现实双重因素作用,面对“政治极化”视阈下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态势,中国应正确把握拜登政府时期中美关系的新特征、新趋势,积极应对战略竞争时代中美关系新变革。  相似文献   

2.
高瞻 《党的文献》2003,(4):59-62
技术转让问题是 2 0世纪 80年代中美之间牵涉到政治、军事和经济各方面的敏感问题。邓小平在考虑和处理中美关系的整个历程中 ,一直都十分关注中国如何从美国取得更有利的技术转让的条件 ,以加速中国的经济和军事现代化。邓小平把中美技术转让问题作为“从政治角度来衡量相互关系的标准” ,推进了美国对中国的技术转让 ,促进了中美双方双边技术贸易的发展 ,并对中美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中美经贸摩擦引发舆论场关于中美关系的种种论调。中美建交近40年,两国关系一路走来,始终在跨"坎"过"关"前进。把握现阶段的中美关系,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应妄自菲薄,既要有智慧与眼光,更要有定力与耐心。我们要认清美国对华政策"接触"中之"遏制"。自1979年建交以来,中美两国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的交往迅猛扩大,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黄雨果 《学习月刊》2012,(23):36-37
今年的11月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月份.当今世界最引人瞩目的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都在这个月完成了领导人的选举或换届.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四年的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发展以及中美关系奠定了基调。站在中国的立场遥望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大选.成功连任的奥巴马赢得轻松.但未必能在未来四年感到轻松。美国国内的经济问题、对外保持超级大国影响力的压力以及中美关系问题都是大选后立即摆在奥巴马面前的现实。未来四年.奥巴马兴许不太好熬。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中期选举已经尘埃落定,民主党全线大捷。面对中期选举“全线飘蓝”的政治地图,人们不禁要问:美国政治是否像民主党人所欢呼的那样“已经转变了航向”?民主党国会会给美国内政外交尤其是中美关系造成何种影响?这些问题都是时下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怎样看待中美关系的新变化?趁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召开非正式首脑会议之机,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国家主席江泽民前往西雅图,同克林顿举行了正式会晤,这是中美关系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中美关系改善的新开端。从1989年那场政治风波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采取制...  相似文献   

7.
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两党竞选人多围绕美国经济、美国的中东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尽管中美关系和中国话题不是主要着眼点,但中国话题已经进入其中。回顾历史,中美关系向来没有一帆风顺过,问题和干扰始终存在,但基本趋势却一直保持着基本稳定。未来,中美关系总体趋势仍可望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美外交史上,美国新总统就任初期,中美两个大国的领导人都要经历一个相互熟悉、适应和斗争的"磨合期"。1981年,好莱坞演员出身的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入主白宫。其不按国际政治常理"出牌"的演员本性,使刚刚建交的脆弱中美关系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双方激烈交锋,险些导致中美关系的严重倒退。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中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发展,经贸合作日益广泛,经济因素已逐渐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利益基础。特别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后,经济因素对两国关系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与减震作用。但由于中美经贸关系历来受到政治与战略等因素的制约,所以,积极发展中美经贸合作,不断克服或降低政治等因素的制约,对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一、经贸合作是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的一个新的利益基础经济因素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乃至建交之初只是双边政治和战略关系发展的一个附属物,战略需要是促成中美关系解冻并最终建交的…  相似文献   

10.
4月24日,17位美国高层官员结束了为期一周的在华培训,离京返回美国。此次培训是美国首次派遣高层官员来华接受"全球领导力"的培训,该培训项目是由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负责实施的。培训班学员均为直接影响美国对华决策的“局长级”官员,包括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局网络安全主管、陆军情报安全司令部特别行动顾问、国防部国防技术分析室部门主管、美国联邦行政学院首席运营官等。他们在华培训的一周时间里,主要在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学习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能源、环境的管理与决策分析等课程。  相似文献   

11.
<正>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以下简称“上海公报”),这被史学家们称为“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上海公报”内容丰富,反映了两国领导人对世界战略形势和中美关系的基本认知和战略性共识。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打开了中美和解之门,而且在于开启了战后东亚地区秩序变革的进程。中美关系史研究和国际冷战史研究的学者们对当时中美关系面对的诸多矛盾和挑战等,作过很详细的叙述和分析,其内容涵盖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社会积极筹备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活动之际,人们同时关注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美国总统布什邀请将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的消息。由此,中美关系再次成为各国媒体特别是美国媒体报道的热点。社会各界都在期盼由此给双边经济贸易往来带来的实际利益,中美关系进入了由冷转热的新阶段。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之间始终在忽“冷”忽“热”的交替中发展着相互往来,并成为当代国际关系格局中值得关注的现象。所谓“冷”与“热”,指的是在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时常经历着时而高层往来频繁、协商气氛友好的密切时期,时而双…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16,(12)
特朗普总统任期内,美国对外战略目标不会改变,但他采用的政策和措施将会发生很大变化。其政策重点是:以强化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中心,以确保"美国第一"为导向,使美国"再次强大"。他的信条是:"美国最强大的时候,也是世界最和平、最繁荣的时候。"特朗普上台后,有可能给全球地缘政治和中美关系带来全面、复杂、难以预测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王辑思日前撰文认为,任何以为WTO协议将戏剧性地改善中美关系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首先,中美经济摩擦将更加频繁,涉及的领域更多。不幸的是,在双边政治关系还较脆弱的情况下,经济摩擦不可避免地会政治化、意识形态化,例如,关方的企业集团几乎肯定要抱怨中国履行承诺不够彻底、“红头文件”干预、决策程序不够透明、统计数字不准确、官员腐败等等,并且肯定要把这些问题归咎于中国的政治体制不符合西方市场经济规范,进而施加压力,要求中国按照他们的那套去规范市场,改变运行机制。美国对中国市场化、法治化的期望值越高,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压力就越大。其次,美国在WTO谈判和执行协议的过程中,不仅有经济利益的追求,也确实有长远的政治目标,这就是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将中国纳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在中国方面,美国人的经济霸权、政治压力、文化冲击,不能不引起中国政府的抵制、舆论的揭露批评和社会的反弹。“新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垄断和剥削”、“文化侵略”、“买办阶层”、“崇洋媚外”等等,在很多人眼里正在从概念变成活生生的事实。所以,至少在中国加入WTO后的一段时间内,中美之间的经济纠纷和政治龃龉不但难以减少...  相似文献   

15.
1972年2月,关闭20多年的中美关系的大门打开了。此后,邓小平把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意义提到新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除了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各个领域的中美关系活动,前后几十次会见美国领导人和其他美国朋友,还深谋远虑,发表真知灼见,指导中美关系工作的开展,为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6.
《求是》2014,(4)
<正>首先,美国社会已经变成一个极度不平等的社会,社会机会基本成为寡头政治的特权。最富有的10%的美国人掌握了美国经济超过50%的财富,财富被高度集中在相对少数人群。这些掌握巨大财富的少数人群所组成的全球资本网络已经突破了美国作为政治国家的掌控范畴,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和限制着美国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美国政治和经济寡头们对政策制定者的实际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中产阶级,美国的各政治机构对商业利益和富人利  相似文献   

17.
美国社会中种类繁多、影响深巨的利益集团,是当代美国政治的最基本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在当代美国立法、行政、选举等重大政治活动和政治过程中,深刻体现出不同利益集团背景下经济、政治利益上的矛盾、冲突、牵制和互动.金钱政治、游说政治、软金政治等,形成美国政治的重要特征和景观,在美国政治中起着重要而微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十八大以来,中美关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创议成为世界政治中的热点话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对于两国乃至世界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自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与制造业规模分别超越日本和美国跃居世界第二、第一后,加速崛起的中国与世界霸主美国在权力结构上逐渐形成了历史上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间反复出现的"修昔底德陷阱";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差异以及在更深刻意义上的"文明冲突",中美关系较之历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国力及其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增长,中美关系呈现出全方位的发展势头,但其中的政治因素往往具有消极性.这主要由于美国仍然死抱着冷战思维不放,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密切的经贸关系政治化的结果.美国对华政策问题似乎表现为其国内政治竞争的需要,然而根本实质则是面对迅速发展壮大的中国唯恐失去世界霸主地位,希望通过政治等手段打乱中国的发展进程.为化解来自美国的政治挑战,中国必须加强对话与沟通,促进双方互利合作,但最终解决途径在于自我发展与完善.可以认为,中美围绕政治议题的摩擦和冲突必将继续下去,最终结果将取决于双方此消彼长的力量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20.
沈大伟(DavidShambaugh)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主要从事中国事务、中美关系、国际政治和亚太地区安全问题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作者也把中共党建研究作为其研究课题之一.并取得了不小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