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与对象国发生经贸摩擦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存在"经贸问题政治化"的现象。文章以印尼雅万高铁项目为例,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雅万高铁项目"政治化"问题的表现,包括项目的目的、性质和建设。文章认为,雅万高铁项目的 "政治化"甚至"国际化"问题,是印尼经济发展疲软背景下国内政治斗争的结果,而非中印尼两国国家利益与战略冲突所致。因此,在"国家—市场—社会"的分析框架下,中印尼两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政治稳定,将成为深化中印尼两国双边关系的基础。虽然"政治化"问题的主要根源在印尼国内,但经贸摩擦的"去政治化"和有效解决,将有利于中国高铁顺利地"走出去"。因而中方应采取措施以缓解中国海外高铁"政治化"的上升。  相似文献   

2.
纳土纳问题涉及领土主权问题,本身就属于安全问题,是建立在"中国威胁论"上的再安全化产物.纳土纳问题衍生出的涉及专属经济区重叠问题原本与安全无关,但经过炒作,也被"安全化"了.自佐科上任以来,中印尼在纳土纳问题上冲突不断,并在2016年达到顶峰.为了在短时间内增加军费、增强兵力和武器部署,印尼将纳土纳海改成"北纳土纳海",获得了民众和军方的支持.佐科政府通过将纳土纳问题"再安全化",达成了短期内的既定目标,但长期来看,把再安全化作为常规政治处理方法,将不利于纳土纳问题的解决,有"泛安全化"的倾向.同时,由于纳土纳问题再安全化的特殊属性,"去安全化"缺乏动力支持.佐科连任后,即使中印尼的经贸合作,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深化,纳土纳问题也将会继续存在,并会不时地爆发低烈度的冲突与争端,为两国关系蒙上阴影,并对"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等强国通常具有区域和全球两方面的身份认知,在区域层面中等强国往往以区域大国的身份自居,而在全球层面又强调自身的中等强国身份认知。印尼作为新兴中等强国也具有这种特征,并据此展开中等强国外交。在东南亚地区,印尼是区域性大国,在这一身份认知下,印尼的外交主要集中在区域秩序构建上,围绕东盟等区域性组织展开。放眼全球,印尼以新兴中等强国的身份自居于国际社会,通过相关多边机制、国际热点问题、专业性议程等展开“利基外交”,在全球事务中取得了与其身份认知相匹配的地位。印尼的中等强国外交主要表现在大国关系、热点问题等方面,对中国与印尼关系以及中国的外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建春 《新民周刊》2017,(35):28-32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从技术引进者到标准制定者,从首条高寒高铁到唯一热带高铁,从“和谐号”到“复兴号”……这五年,中国高铁飞速发展,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_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书写了高端装备的中国传奇。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面临日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加之商人出身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喜欢与中国在亚太事务上做交易,因此中国周边外交亟需利益交换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总结。中国周边外交中的利益交换,指的是中国与邻国(含美国这一特殊邻国)就经贸纠纷、周边安全局势、争议海域划界等非核心利益进行"比率适当"的利益交换。美国是中国周边外交开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中等强国,印度尼西亚对外战略的重心是通过推行中等强国外交,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合作机制,广泛拓展多边外交舞台,提升印尼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将印尼真正打造成为一个地区领袖国家,也就是扮演东盟的核心角色,成为东盟的"共主"和东盟地区的"代言人"。从更长远的目标出发,印尼是要跻身世界十大强国行列,实现与大国平起平坐的夙愿,赢得国际社会的真心尊重。印尼中等强国战略对中国完善周边外交布局、改善周边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处理好与印尼的双边关系,考验着中国外交的智慧,也将对中国周边外交工作产生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柬埔寨、缅甸和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多次出现关于中国劳工的争议与谣言,引起了这些国家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缅甸甚至发生打砸抢事件,损害了中国劳工的权益,也影响了中国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这类争议的核心在于中国是否大量输出了低技能工人,抢夺了当地人的工作机会,损害了所在国的社会与经济秩序。以印尼为例,由于印尼的技术工人较少,时间观念淡薄,工作效率低下,为加快项目的推进,投资印尼的中企在用工问题上也有许多无奈。中国劳工的争议问题有其经济、政治、制度和国际等诸多因素,需要理性看待,综合解决。两国政府、企业和学界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中国劳工的争议问题,使中国与印尼等东南亚各国更好地对接与推进  相似文献   

8.
王丽娜 《当代亚太》2023,(1):125-156+160
2000年以后,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开展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基础设施合作项目,有的成功如中老铁路项目,有的失败如缅甸密松水电站项目,有的进程波折如中泰高铁项目。针对基础设施合作有效性的差异问题,文章从多利益相关方互动的视角构建解释框架。在实证研究和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由多利益相关方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和成本—收益匹配度是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基础设施合作有效性的关键变量。文章将基础设施合作的有效性按程度分为四类,并分别选取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泰高铁以及缅甸密松水电站为案例,对基础设施合作有效性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探讨。文章认为,中国在东南亚基础设施的供给过程中应注重多利益相关方关系的维护,尤其应优先争取社会精英、非政府组织及媒体等期待型和潜在型利益相关方的支持,同时应着重关注相关方之间利益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9.
仇朝兵 《美国研究》2007,21(2):83-100
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让公共外交在美国对外政策议程中的重要性被再次凸现出来。在推行对印尼的公共外交时,美国既重视短期目标与长期效果的统一,也注意到传统外交与公共外交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美国加强对印尼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的公共外交,首先是出于九一一事件之后国际反恐的需要,意在消解印尼民众的反美情绪,尽可能降低极端主义和激进穆斯林的影响,改善美国的形象;但随着亚太地区形势的变化,美国对印尼的公共外交又被注入更多的地缘政治因素。由于存在各种复杂因素,评判美国对印尼的公共外交时,既要重视其对短期内改善美国形象所发挥的作用,更要关注其长期效果,特别是对形成印尼精英层稳定的美国观所发挥的作用。同时,还应注意传统外交与公共外交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软实力外交在国际关系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20世纪90年代,印度提出了"东向政策",印尼被列为"东向政策"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战略伙伴。在新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内,印度对印尼开展了全方位的软实力外交,在非常重视包括文化外交、公共外交等内容的软性权力拓展的同时,还"巧妙"地将硬权力"软"使用,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深化与印尼的伙伴关系合作。软实力外交推动了印度"东向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使两印之间的新战略伙伴关系具备了更多实质性内容。  相似文献   

11.
苏哈托时期诞生的“群岛观”和佐科维的“全球海洋支点”构想都深刻影响着印尼海洋政策的构建路径和取向.这些印尼政治精英的海洋战略构想不仅植根于印尼历史上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并且与地区秩序、区域大国和中等强国身份,以及国内政治背景等现实利益诉求息息相关.从“海洋的领土化”的“群岛观”到“领土的海洋化”的“全球海洋支点”构想的转变,不仅标志着印尼政治精英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战略构想路径的变化,而且也是近年来印尼在应对与周边国家海上冲突和争端时所采取的政策和举措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外国渔船在印尼海域非法捕鱼一直是困扰印尼的重大问题。2014年上台的佐科政府采取强硬政策加以应对,且在非法捕鱼问题上进行安全化操作,将其从一般的公共议题升级为紧急性的安全议题。佐科总统、军队及海洋事务和渔业部等部门构成“言语一行为”集团,通过言辞表达构建出“存在性威胁”,即非法捕鱼在传统安全领域威胁印尼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则是一种跨国犯罪,并在与民众互动中形成了相应的规范。印尼政府安全化非法捕鱼问题的动力包括增强防御能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保障渔民生存权,夯实执政根基等。而作为佐科政府的施政重点,妥当解决非法捕鱼问题,避免引起政治外交纠纷,则须进行相应的“去安全化”,通过外交与国际合作的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13.
印尼对于在印尼海域非法捕鱼的外国渔船实施"沉船"政策已有多年,近年来被炸沉的船舶数量越来越多。印尼"沉船"政策涉及渔业、渔民、渔业执法、非法捕鱼等方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印尼的"沉船"政策是涉及经济、社会、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政策。作为一个海洋国家,渔业是印尼的立国之本,但是,印尼的渔业发展水平并不高,渔民是最贫穷的群体之一。由于国内资金短缺,渔业管理与执法能力不足,非法和没有受到管制的捕捞活动普遍存在,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下,印尼政府通过高调实施"沉船"政策来显示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决心。在这种背景下,虽然"沉船"政策遭到外界的众多批评,并且对佐科政府建设"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可以预见,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佐科在总统的第二任期内,仍将继续实施"沉船"政策。  相似文献   

14.
高铁"走出去"是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一步。随着中国推进高铁"走出去"进程的加快,中国高铁逐渐深入地参与到全球高铁市场竞争中,由此也遭遇了许多新问题,进而影响了高铁项目的落实,其中最主要的是政治风险。研究发现,政府脆弱性和社会支持度是政治风险影响中国推进高铁"走出去"的核心因素。政府脆弱性决定东道国政府是否有能力持续、稳定地支持高铁计划;社会支持度关系到东道国政府是否有意图持续、稳定地支持高铁计划。为缓解政治风险对高铁项目的消极影响,在今后高铁项目的竞争中,中国要先行做好目标国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工作,一旦政治风险发生,能够及时通过相关措施,尽量减少政府脆弱性的危害,防止社会支持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印尼总统苏西洛2010年年度国情咨文颇具新意.咨文不仅回顾和总结了过去一年印尼发展中的得失,还梳理了印尼进入民主转型时期以来的成就和问题,明确提出印尼已进入第二波改革的新阶段.咨文强调为确保第二波改革的成功,印尼应加速发展,建立起富强、民主、公正三大支柱.咨文还提出印尼要实行"全方位外交",拓展更加广阔的外交空间.  相似文献   

16.
积极慎重引进印尼华人的资金温北炎中国与印尼1990年8月8日复交,三年多来,两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经贸关系的发展,推动了政治、文化、体育和旅游等友好关系的发展。印尼华人达630万,为世界各国之最,印尼华人财团实力雄厚,正大力向中国大陆进军,对双方都是...  相似文献   

17.
在新技术变革的驱动下,大数据已然向外交决策、规划和实践领域渗透。在此背景下,世界一些国家的外交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革,在经验驱动之外,数据驱动正日益成长为一种全新的外交模式;从数字外交向数据外交的激进跃迁,展现了当今时代大数据喷涌而出、势不可挡的社会冲击力,同时也预示了传统的外交理论与外交指导原则可能需要根据技术的进步而加以修正。考虑到大数据的技术特征以处理海量数据、非结构数据和即时数据见长,并以数据可视化作为分析结果展现形式,文章主要考察了大数据兴起对当前外交领域的介入态势及其对外交决策模式的冲击,概述了当前对大数据应用于外交领域的主要争议与若干案例应用,并简要评析了大数据驱动外交模式创新的未来前景与关键障碍。  相似文献   

18.
伙伴关系升级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议题,而中印尼伙伴关系升级对加强双边务实合作、深化中国—东盟关系、推进与发展中国家的新型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搭建中国伙伴关系升级的战略框架,以此为理论主线梳理中印尼伙伴关系发展历程,对中印尼伙伴关系升级成效进行战略评估,并就中印尼伙伴关系的深化提出建议.本文强调,中印尼应加强政策互动,深化战略对接,为促进政治互信营造良好氛围;拓展共同利益,深化互利共赢,实现经济上的共同发展;深化问题意识,创新具有特色的次级伙伴关系;推进人文交流,促进彼此了解,改善印尼公众对中国的负面认知;完善制度化合作平台,提升合作的规范化水平;推动多边合作,实现"中印尼伙伴关系+"的三方合作.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民眼中的"高铁代言人",李克强走到哪里,"超级推销"的旋风就刮到哪里。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中国高铁。这大概是李克强总理为中国高铁做的性价比最高的一次"代言":一趟高铁,邀请了中东欧16国领导人一起乘坐。91公里,22分钟,史上最强的高...  相似文献   

20.
印尼最大的工业公司──帕塔米纳王凤琛一印度尼西亚国营石油公司,又叫帕塔米纳(Pertamina),是印尼最大的工业公司。它是1968年合并PN帕塔米和Pl帕米纳等两个国营石油公司而组成的。它拥有的资产达数目亿美元,1993年仅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就收入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