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不是线形单向的发展逻辑,它在否定资本主义中萌芽、在否定社会主义中形成。历史虚无主义是苏联剧变和苏共垮台的重要催化剂。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方式更为隐蔽。它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在文学创作领域,它以娱乐化的方式丑化党的领袖,戏说人民英雄,为反面历史人物翻案;在日常生活领域,它以新媒体为手段,虚构个体历史记忆,消解国家民族历史。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判,要善于用法律手段遏制历史虚无主义对人民英雄的诋毁,同时运用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这样才能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当代越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通过学术向生活渗透、网上与网下联动、域内与域外呼应的路径传播。这一思潮通过曲解越共领袖和领导人,虚无越共的政治品格;肢解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虚无越共的思想基础;消解越共党史、越南革命史,虚无越共的历史基础;融解越南革新建设成就,虚无越共的现实基础;分解稳定发展的中越关系,虚无中越合作基础,产生了极大危害。对此,越南共产党通过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匡正学界虚无之风;坚固宣传教育队伍,加大正面宣传;坚守网络舆论阵地,加强网络媒体治理的策略来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起到了一定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苏共党内历史虚无主义逆流以否定苏共领袖和革命英雄为切入点,进而演变成一场全盘否定苏共历史和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的"掘祖坟"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执政的合法性根基,一定程度上粉碎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赖以支撑的精神基石。历史虚无主义扭曲了苏联共产党的形象、搞乱了苏联人民的思想,导致苏共意识形态失控。必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变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防范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历史进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全球化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趋势,就必须对其作出历史考察和制度分析.如果把全球化的研究放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制关系史的背景下来看,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同全球化密切相关.目前,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化进程方兴未艾,改革开放中的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在全球化中面临着制度和发展的双重挑战.但是,作为历史阶段的全球化,有着自己的客观发展规律.归根到底,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结果将是反对资本主义的,其前景将是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和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主办的专业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80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聚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注重研究社会主义与研究资本主义相结合、研究理论与研究现实相结合、研究中国与研究世界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和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主办的专业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80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聚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注重研究社会主义与研究资本主义相结合、研究理论与研究现实相结合、研究中国与研究世界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普世价值"代表了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历史唯心主义营造的魅惑幻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极具理论魅惑性和实践误导性。西方社会在中国推销"普世价值",根本目的是要否定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普世价值"在当下中国引发的争议,显示出东西方在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领域仍然存在严重对立和激烈斗争。文化自信是中国社会应对西方"普世价值"挑战的根本依托,抗拒"普世价值",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中国话语体系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8.
正《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是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管、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主办的专业学术理论双月刊。创刊30多年来,本刊已成为中国理论界研究世界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世界政党政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相关领域问题的重要阵地,也是作者发表新思想、新观点的重要平台,读者了解国内外理论前沿、拓宽理论视野的重要渠道和窗口。  相似文献   

9.
哈耶克对待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并没有阻碍他在否定平均主义、主张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带动更多的人富裕以及推崇市场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提出深刻见解。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要走出绝对意识形态的误区,不能把社会主义的各种制度作为生活之目的,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而言,制度应该是手段,不能混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里重申了我国坚持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立场,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削弱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扎根中国历史与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了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讲话的重大意义,本文仅就此作一些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进一步加强各国学者对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和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和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发起和组织,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承办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6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这次研讨会以"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为主题,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对1949年后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和社会发展等领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对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而言,对社会文明进步发展来说,无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代表并反映了一个民族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主流价值观"。对一个民族进步发展而言,若无主流价值观来引导就像荒野纸片,会失去方向随风飘荡;又像汪洋中失去航向的小船,随时有被风浪击沉的危险。主流价值观永远是民族振兴发展之"魂",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崛起、长治久安之魂。  相似文献   

13.
本期《理论前沿》栏目继续介绍国外学者在“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部 分论文。印度学者切诺伊认为,当前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问题是缺乏替代资本主义的方 案,认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和复兴是社会主义者必须全力以赴去完成的历史任务。克留奇 科夫的文章反思了社会主义在苏联失败的教训,认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遗忘和党的领 导人政治活动家的素质的丧失是两大主要原因。安德烈阿尼的文章从哲学的层面上探讨 了社会主义问题,他认为苏维埃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一样,实行的都是一种否定的辩证法, 矛盾的一方要消灭另一方,从而求得自身的发展,真正的社会主义应该体现肯定的辩证法,应 该在各种因素的全面发展中实现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评价问题,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但一段时间以来却有人对此发难,并形成所谓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论".事实上,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及其提前完成既有历史必然性,又有充分有利的历史条件,是一种历史合力的结果.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完善、优化和发展,二者是一脉相承的.我们既要坚持政治性原则,也要坚持历史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史上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重要事件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艾君 《工会博览》2012,(34):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对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而言,对社会文明进步发展来说,无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代表并反映了一个民族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主流价值观".对一个民族进步发展而言,若无主流价值观来引导就像荒野纸片,会失去方向随风飘荡;又像汪洋中失去航向的小船,随时有被风浪击沉的危险.主流价值观永远是民族振兴发展之"魂",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崛起、长治久安之魂.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中共中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一部纲领性文件。为什么要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如何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怎么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如何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本刊特邀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副部长级),中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冯俊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7.
<正>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即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问题出发,结合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创新性研究和认识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发展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是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新发展阶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基础性、前沿性和创新性课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就我国未成年人获得法律援助的现状而言,该领域仍存在很大的推进空间。我们从问题视角切入,对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现状展开实证分析与量化研究,结合现实制度运行问题的原因,基于制度分析的一般原理,对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展开原理层面的建构,通过回应实践层面的需求,对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提供路径支持。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呈现出面向现实与回归学术的双重取向,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成为理解和把握俄罗斯民族独特历史道路和社会现实的哲学视域和思想基础。在俄罗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传统的复归与"新政治经济学"的探索为寻求俄罗斯民族复兴、构建可替代的经济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支撑和理论资源,对特殊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基础和具体路径的研究为反思苏联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视域和阐释维度。  相似文献   

20.
<正>《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是专门研究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历史理论和现实的专门期刊,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杂志刊文质量高,学术水平毋庸置疑,读者受众群体有一定规模,在学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希望杂志能够更加明确发展方向,深度结合和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体系,通过影响高校教师,引导教育青年学生,以此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