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9月28日,以"德国大选后的中德关系"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德论坛"在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成功举行。此次论坛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德语国家分会、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原中国驻德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原同济副校长董琦致开幕辞。董琦在致辞中指出,中德两国的关系目前正处于中德建交45年来最好的历史时期,德国大选后,无论是哪个政府上台,全球经  相似文献   

2.
《德国研究》2005,20(1):9-9
尊敬的万校长:闻悉极受尊敬的同行李国豪教授博士的噩耗,我深感震惊。  相似文献   

3.
正3月23日,在华访问的德国总统约阿希姆·高克到访同济大学,参观校史图片展,发表主题演讲。在演讲中,高克总统特别对"同济"校名作了阐释。他说,同济大学的校名来自于"同舟共济"这一美好的、被广为引用的格言,它也是同济大学的校训,代表着知识进步和社会进步,而大学能够并且应当孕育这种进步。"同舟共济"也适用于描述德中两国之间的深厚联系,德中两国在过去40多年里,特别是在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里,建立了紧密牢固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科学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4.
朱哲莹 《德国研究》2014,(3):F0002-F0002
正9月3日至5日,受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委托,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2014年度首次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70余名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40个国别和区域研究  相似文献   

5.
《德国研究》2005,20(1):4-4
尊敬的李乐曾老师并同济大学德国研究所、《德国研究》编辑部:惊闻我国一代科学巨匠、著名教育家李国豪教授仙逝,我们仅代表中国德国研究会全体同仁并以我们个人的名义,向李国豪教授的家人及同济大学德国研究所、《德国研究》编辑部,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和慰问!  相似文献   

6.
1980年10月,黑森州经济部长海因茨-赫尔伯特·卡利(Heinz-Herbert Karry)率领黑森州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在逗留上海期间,卡利部长会见了时任同济大学校长的李国豪教授、工学博士.在会谈中,李校长详细介绍了同济大学的诞生、发展、任务和地位,以及学校在当时文革结束不到几年这一时代背景下的精神文化、经济与组织状况.  相似文献   

7.
《德国研究》2005,20(1):5-5
尊敬的万教授:惊闻同济大学名誉校长李国豪教授辞世的噩耗,我感到万分悲痛。李教授早年即与德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在纳粹专制和战争中经历过黑暗的年代,并由此在我们两国间建起了一条非常特殊的纽带。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中德两国领导人就两国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达成共识。在此背景下,同济大学于2017年3月份正式设立校级机构"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将立足集聚国内涉德人文科研力量,联络  相似文献   

9.
李乐曾 《德国研究》2007,22(2):4-12
上海德文医工学堂在德国人筹建和主办的10年中,其德国专科学校的制度已形成并逐步完善.1917年中国人接办后,学校的德国传统历尽曲折得以延续.本文试图从中德关系及德国对华文化政策的大背景、中德官方与民间的努力、办学者对学校办学方针的认识、德国教师的参与等几方面,分析这一发展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德国研究》2005,20(1):7-7
尊敬的万先生:我万分震惊地获悉贵校功勋卓著的名誉校长李国豪先生的噩耗。  相似文献   

11.
12.
《德国研究》2005,20(1):10-10
尊敬的万校长: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的董事会和全体员工与您共同哀悼同济大学名誉校长李国豪教授博士先生的逝世。  相似文献   

13.
《德国研究》2012,(4):2-F0002
10月28日下午,我国德国研究五年规划(2013-2017年)专家咨询会在同济大学召开,来自教育部国际司专家处与欧洲处、外交部欧洲司三处、商务部欧洲司六处的有关负责人,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及同济大学各院系和外事办公室、文科办公室的近20位专家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14.
《德国研究》2015,(2):2
<正>针对不断有冒充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德国研究》杂志的网站出现,我们郑重声明如下:由同济大学主办、我所承办的《德国研究》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核准出版的社科类期刊,受国内外版权法保护;《德国研究》杂志目前尚未开通任何形式的在线投稿系统,也从未向作者收取过审稿费或版面费等费用;凡以我所《德国研究》编辑部名义建立在线投稿系统并收取费用的网站均为假冒、诈骗网站,已构成对我所和《德国研究》杂志的侵权。我们已向国家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5.
《德国研究》2005,20(1):8-8
亲爱的李教授:惊闻您父亲李国豪教授逝世的噩耗,心情万分沉痛,谨此代表弗里德里希&#183;艾伯特基金会向您与您的家人表达我深深的怀念与哀思。  相似文献   

16.
朱哲莹 《德国研究》2016,(2):F0002-F0002
6月17日,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在中德大楼德文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德国发展报告(2016)》新书发布会。《德国发展报告》一书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每年对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的形势进行跟踪分析与评述,今年重点关注欧洲难民危机背景下的德国。  相似文献   

17.
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 在2005年金秋时节,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会向同济大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问题研究所成立20周年表示衷心祝贺!  相似文献   

18.
19.
《德国研究》2005,20(1):6-6
亲爱的李乐曾先生:从勃兰肯堡先生:处惊悉您父亲的噩耗。多年来我们一直对他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我曾与他在上海会面,他的人格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辞世令我们非常痛心。愿您化悲痛为力量,度过这个艰难的时刻。  相似文献   

20.
《德国研究》2009,24(2):F0002-F0002
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11月25日,是当时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门研究联邦德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问题的研究所。1999年,欧盟研究所依托德国问题研究所正式成立。研究所出版的专业季刊《德国研究》是2008—2009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