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资本论》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它"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今年是《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今天的时代与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时代已有很大不同,如何理解《资本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如何运用《资本论》中的重要原理来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资本论》中的研究方法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在方法论上有何启示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有哪些重要方向?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刊特约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逄锦聚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第二卷的研究长期以来未引起学界的重视,这与马克思手稿的未完成性、内容本身的性质和我们存在的认识误区有关。事实上,《资本论》第二卷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对于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整体性、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指导改革发展实践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资本论》第1卷出版150周年之际,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在2017年围绕《资本论》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讨论,取得了许多新进展。这些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结合资本主义的现实演进,从现象学、地理学、媒体、传播等角度重新阐释《资本论》,增强《资本论》的现实解释力;二是反思《资本论》理论、方法和逻辑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挖掘《资本论》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对批评意见作出回应;三是继承并发展《资本论》,为反抗资本主义和走向未来提供指引。系统梳理国外学者关于《资本论》的研究成果对于国内的《资本论》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理论立场,以"科学社会主义的文艺复兴"为目标,倾注全力研究经典作家的理论著作,重新审视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明晰了《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与革命理论,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理论,阐释了"过渡时期"的长期性理论,厘清了《资本论》中未来社会理论的核心。虽然日共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中国学界的主流认知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作为探索"日本式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努力,其现实意义与研究方法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经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深刻的内在联系。习近平经济思想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坚守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坚持了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最高政治原则,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分配与社会公正理论,提出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市场理论,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习近平经济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具有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和时代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人类世界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仍彰显着蓬勃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美国学者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所著的《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一书,立论新颖,见解深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辩证法、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资本主义的社会分析、社会主义的信念"四个要素进行了深入多维的理性认知分析,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厚内涵作了深刻阐释,而且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探索人类社会运动规律、发展前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重要观点,对于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及其重要价值具有深刻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卫·科茨(David M.Kotz)是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苏联与俄罗斯问题专家,致力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苏联问题以及中国经济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积累结构学派"的代表人物,现任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经济学教授、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副主席。主要著作有《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当代资本主义及其危机:21世纪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新自由资本主义的兴衰》等。2015年10月,科茨教授访问北京大学期间接受了笔者的采访,就美国的新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现状、市场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的持续崛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曲折跌宕的受关注度 一、《资本论》的诞生到资本主义的危机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问世后,在当时成为一部具有崭新经济理论体系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特定的考察对象,采用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不同的分析角度和研究方法,不仅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和经济过程进行动态性分析,还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进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典范。唯物史观及其运用的原则即客观性、实践性、历史性是在马克思为《资本论》创作所做的研究准备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资本论》渗透着唯物史观运用的原则,并通过社会基本矛盾在经济领域的运动、社会历史规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人类社会历史过程的发展变化而得以展开。《资本论》关于唯物史观的运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体系建构融入唯物史观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源于欧洲的理论,在指导具有不同社会实际的各国实践时,需要民族化、本土化,在中国,就是中国化;另一方面,近现代中国社会现实所激发的理论需求以及中国文化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认同,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可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着两个重要命题:其一,是基于中国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而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其二,是文化上进一步认同马克思主义,实现文化交融。前一个命题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后一个命题的关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两个命题要双向互动,良性互动,实现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1.
正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掘新的理论观点,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支持,显得尤为重要。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经典作家东方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著作和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经济危机的分析,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研究倾向:一种采取了经验主义的折衷主义做法;另一种是在概念上直接从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分析大跨度跳跃到对特定危机的分析。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导言中,马克思描述了一种关于研究次序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运用这一方法,有可能加深我们对2007年以来经济危机的理解,并克服前面两种方法的弊端。马克思的方法能整合来自其他视角的不同观点,并更好地解释导致危机的多种因素与它们的社会基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原则,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回答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初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理论向实践的新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研究要突破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过时的观念,系统研究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理论和实践;应以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依据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体现中国社会进步的要求和中国人民实践的需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应在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基础上,研究和阐述当代社会主义的战略策略;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打开新的理论视野的指针.  相似文献   

15.
刘贞晔 《国际展望》2022,(6):1-16+149
习近平关于多边主义的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指导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及推进全球多边治理变革的根本指导方针和原则,其思想内涵深刻反映了百年大变局时代应对全球性挑战以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不断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而主动塑造国际环境的需要。习近平关于多边主义论述的思想内涵包含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包容,反对封闭排他;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坚持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坚持推进全球治理变革和引领新型多边平台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主要方面。习近平关于多边主义论述包含的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包容互鉴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对于拓展全球民主协商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丰富和发展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孕育、创立和发展,始终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展开,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推动下实现的。这一历史进程,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宏大视野和创新活力。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相关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有必要进行阶段性总结。如何看待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缘起与发展?如何评价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知识贡献?既有的理论研究存在哪些不足,还有哪些改进空间?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刘毅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田野教授。田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著有《国际关系中的制度选择:一种交易成本的视角》《国家的选择:国际制度、国内政治与国家自主性》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等。  相似文献   

18.
正《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管主办、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是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业性学术刊物。本刊作为2017年度中国百强报刊、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在学术界和理论界占有重要地位,并为广大读者所关注。本刊格局呈"一体两翼"。"一体"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以马克思主义经典研究与文本阐释为特色;"两翼"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关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发展。本刊特别注重反映当代中国与世界有重大理论意义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呈现出面向现实与回归学术的双重取向,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成为理解和把握俄罗斯民族独特历史道路和社会现实的哲学视域和思想基础。在俄罗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传统的复归与"新政治经济学"的探索为寻求俄罗斯民族复兴、构建可替代的经济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支撑和理论资源,对特殊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基础和具体路径的研究为反思苏联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视域和阐释维度。  相似文献   

20.
中共早期报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准备;通过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论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强大动力;通过对中国革命的马克思主义阐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成果;以陈独秀、李大钊、李达、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毛泽东、邓中夏、萧楚女等为代表的中共早期报刊编撰群体,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主体力量。深入探究中共早期报刊所作贡献,对于在新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