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校园青年文化的个性及其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校园及青年文化的概念伴随80年代社会范围内文化热的高潮而产 生,迄今已成为分析和观察与学校学生有关现象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将力图揭示大学 校园青年文化的个性及其本质,并从共时态和历时态两个方面探讨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一、“企业文化”与“青年文化”的关系清晰地把握“企业文化”与“青年文化”在当前社会变革期中的发展现状,了解它们间的互动影响及其今后的可能趋势,对于社会整体的经济与文化建设上具有现实意义的。鉴于时下各家对“企业文化”与“青年文化”这两个热点的研究,所持的参照系和操作方法的各异,不免造成各人对一些概念、解释上的歧义与含混,故此作一些适当的陈述与廓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张丽敏  郭德厚 《学理论》2014,(3):284-285
妈祖文化是基于对妈祖的崇拜信仰而形成的相关海商社会的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妈祖文化具有人本主义精神、尊重自然规律和伦理道德追求等方面的价值趋向。妈祖文化对沿海大学生通过地理位置、宗教氛围和影视作品等途径正面和负面影响大学生。弘扬妈祖文化可以加强青年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并通过组织参观妈祖庙旅游、开展妈祖文化思想讲座和妈祖文化探究活动建立加强青年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新时期乡镇企业青年对文化生活追求的动向与特点,最近,我们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等方式,对石首市10家乡镇企业的530名青工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乡镇企业青年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与客观现实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矛盾。一、向往集体文化生活与乡镇企业自身条件差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青年愈来愈多地追求精神生活。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无论是从质的方面,还是从量的方面,都远远地超过了他们的父辈。由于旧社会给他们的父辈带来了文化水平低、文盲多的状况,限制了他们对精神生活的更大需求,实现形式也较简单。或在一起聊天下棋,或在一起谈些民间故事、传说,较高一些的艺术享受是偶尔听听艺人说书,或看几场社戏,这便使他们感到其乐无穷,心满意足。新一代青年农民则不然。由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成长和受教育,文化水平大有提高,通讯、交通、文化事业的发达和城乡联系的日益增多,使得他们在精神生活方面有了高层次的需求。表现在他们喜欢看电影、戏剧,喜欢参加文体活动和爱好文学、音乐、美术、科学实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研究的发展,经历了青年问题热→青年学科热→青年热点热等阶段之后,现在正处于徘徊期。从学术理论方面看,青年研究成果能升华为社会科学基本概念范畴的极少,故一直为理论界所忽视;从实践应用方面看,青年研究成果能转化为对策性操作措施的亦很少,故越来越难以得到实际工作部门的支持。对此困境,有些人归罪于应用研究多而理论建树少,有些人归罪于学科建构多而应用研究少。笔者认为,青年学与社会学有密切的从属关系,结  相似文献   

7.
青年文化在整个社会中,一直是一种先锋文化的象征。但是,1992年的中国青年热点中少有青年先锋文化的特质。这是一个值得研究人员和社会工作者深思的现象。我愿意在此客观地描述92年中国青年的热点现象,并期望提出一些有意义的见解,以期引起人们对于中国青年文化和青年热点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当代青年本质的文化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本质是文化构造的结果 ,是自然性与社会性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结合。青年本质主要由精神文化构造。当代中国主要是三大精神文化构造青年本质 :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本土新生代文化。当代文化构造青年本质的主要问题是 :缺少主流精神文化 ;文化评判标准模糊 ;文化管理失误。要构造良好的青年本质 ,就必须建设优秀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9.
李娜  张萍 《学理论》2012,(31):222-223
基督教对西方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仍未衰落、它是西方文明的精神核心之一。它渗透到了西方政治、思想、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其对西方的教育事业起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东方影响最深的是儒家文化,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有益的思想观点与当今时代的主旋律相契合,儒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念对青年思想以及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这两种文化教育下的青年在价值观念、追求目标以及道德礼仪等方面都有着很多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价值和价值覌这类概念,从传统的经济学领域,跑进了我国社会的精神生活中。谈论价值,进行价值选择,追求价值目标,成为当代青年一个比较突出的思想特征。这种情况,客覌上要求我们的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敎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把价值覌作为自己不容回避的研究课題,要求青年研究把青年价值覌的研究作为把握当代青年社会特征的主要方面。如果我们的研究工作,对社会生活提出来的这个课題,不理不睬,或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那就难以对青年价值覌的发展有客覌的认识和进行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日本人一向以精诚团结、和谐一致的民族精神而著称于世,这种民族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日本青年。过去的研究者通常把日本青年文化的本质特征描述为“集团主义”(Groupism),即团体内的和谐一致比个人的权利和需要更为重要,并以此作为研究青年文化的出发点。7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不断富有,日本青年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更加注重表现自我,追求个人化的目标,开始由传统的注重集体利益的集团主义向注重个人利益的个人主义转变。本文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对日本青年文化的  相似文献   

12.
王沛沛对CSSCI关键词标引次数和论文被引频数两组数据的分析表明:1998-2008年间青年研究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青少年内各种群体的研究,青少年人的教育问题,青年人的心理、行为、性别与人际关系研究以及青年群体中的文化与价值观研究等。而从关键词标引变化表明,青年研究热点与社会变迁尤其是政策演变紧密相关,而且还与社会热点相联系。另外,对《青年研究》中的作者进行分析,展示青年研究中的核心作者群。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青年学生精神生活图景呈现出多样性、活泼性、互动性等特征,同时也存在理想信念世俗化、价值理念认同危机以及道德观念失范化问题。青年学生精神生活理应具备的丰富性与超越性有所缺失,存在目标缺位、秩序紊乱以及动力缺失等问题。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全球化市场化瓦解精神生活的超越性,文化工业化与大众文化市场化消解精神生活的丰富性,社会公共性失落引发非理性的困局。为此,要引领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深刻理解美好生活的价值意蕴,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从而使青年群体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文化观念层面实现超越,真正建构起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4.
唐松  韩玲 《理论导刊》2023,(8):57-64
作为一种“次生文化现象”,“饭圈文化”源于青年粉丝面对“内卷化”社会舆论构境的精神能动反映,是粉丝在“理想化”生活“求不得”后对现实的柔性妥协。因此,应从马克思精神生产的哲学立场出发,基于“以人为本”的治理原则和政治要求,积极引导青年粉丝个性与精神的全面发展。“饭圈”乱象治理有助于扫清文娱领域的“尘土污垢”,引导青年粉丝实现“破圈”转型,实现粉丝与娱乐精神产品、“饭圈文化”与主流文化、资本话语与公共话语的和谐共生,合力推动青年粉丝成为具有强大精神力和坚定文化认同感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青年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并不是与社会主体文化平行的独立文化,而只不过是青年对社会主体文化选择、偏离的结果。因此,它在价值、规范、信仰和表意特征方面与社会主体文化基本上是同一的。不少青年文化论者过分夸大青年文化的特殊性,将其视为各方面都不同于社会主体文化的文化,这样便把青年从整个社会抽离出来,变成了一个与众不同、且与社会其它阶层没有关联的独立阶层。但事实并非如此。正如青年不能脱离社会的其它阶层而独立一样,青年文化从来都是附属于社会主体文化的。我不认为凡是与青年相关的都是青年文化,都构成了青年自身的特殊性。那样的观点反  相似文献   

16.
当前,青年文化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热点。然而,由于我们的青年文化研究时间不长,研究者理论准备不足,青年文化还没有进入规范化研究空间,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研究既有成果,推动我国的青年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1、构建以科学精神为特质的校园文化 近几年来校园文化问题引起了学者们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引起学者们兴趣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在社会文化热的大背景下,文化概念本身的岐义性导致了人们对各种亚文化概念理论寻求的兴趣。尽管学者们对校园文化的厘定是众说纷纭的,但是,对校园文化作为教育环境在高等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校园文化对社会主流文化的吸收与内化,选择与整合、导  相似文献   

18.
冲突管理思维对社会秩序的偏执性追求、对青年亚文化的过度管控,损害了青年亚文化的自运行机能,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社会的整体文化生态。协调治理思维主张对青年亚文化采取分类治理与分级治理相结合、宏观引导与微观规范相结合、平等互动与协商合作相结合、动态均衡与整体最优相结合的治理原则与治理方法,有助于实现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良性互动和社会整体文化生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构建不仅需要在学理性上具备哲学话语体系构建的一般性特征,而且应当在哲学的话语概念、论说主题和立场等方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融合传统与现实、贯通民族与世界。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构建在中国文化意识形态的对外交流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这一体系的构建在文化认同、语言表征、理论基础和理论深度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现实的困难与障碍,需要我们坚持和维护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与思辨精神,提炼和升华当代中国的哲学思想精华,关注人类共同命运,并且加强国际对话与协作,积极推进中国的哲学思想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20.
“代”际概念是青年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视点,当下60年代出生的人已经逐步从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位置,他们以自己特殊历史环境下形成的独特文化品性在中国当代文化精神建设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