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在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兵败,20世纪初中国海禁取消及英国对马来西亚加速开发,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动荡局势的影响下,广西人先后三次较大规模地迁徙至马来西亚。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迁徙的广西人具有了新的身份——马来西亚华人。长期的异乡生活、浓厚的祖籍记忆和强烈的身份认同,使仪式文化现象通过马来西亚各州广西会馆的引导和组织在广西籍华人族群中得到传承。经过对雪隆广西会馆举办的秋祭仪式活动的调查和对参与活动的主要人员的访谈发现,广西籍华人秋祭仪式已发生了从宗族祭拜到"社群共祖"祭拜的转变。同时,广西籍华人秋祭仪式也显现出对中华传统文化如敬老重教的承继。此外,由离乡背井带来的环境、生活和身份的变化,使秋祭仪式在宗教、信仰、"先人"崇拜等方面显示出马来西亚广西籍华人独有的特征。雪隆广西会馆秋祭仪式充分显示了马来西亚广西籍华人当前的传统文化体系的建构状态,辩证、客观地看待这一文化体系将为"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合作提供契机,为深化中马合作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2.
《今日民族》2013,(3):F0003-F0003
惠民景迈芒景旅游区是普洱市边三县茶祖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核心景区,项目由景迈山、惠民旅游挑壤和付腊温泉“三点一线”构成,规划总体面积为217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潘怿晗 《前沿》2009,(9):100-103
本文运用象征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相关理论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盘村在社会变迁大背景下的村落祭社仪式及其象征意义的变迁进行探讨,并从祭社仪式与村落社会结构之间关系的视角对其进行阐释。认为祭社仪式是村落社会结构性变迁的一种文化影像,其内涵与实质是村落社会的变迁,在此过程中,祭社仪式本身也在实践中得以重构。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8)
<正>4月11日,以"大爱嫘祖、情怀丝路、诗画远安"为主题的丁酉年湖北远安嫘祖文化节在嫘祖镇嫘祖文化园隆重开幕,来自两岸三地的6万余名炎黄子孙齐聚嫘祖故里——湖北远安,共祭华夏人文女祖——嫘祖,共贺嫘祖诞辰,共勉嫘祖懿德,共拜人文女祖,一起祈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祭人文女祖显文化魅力经过前日春雨的洗礼,嫘祖雕像愈显庄严神圣。高13.15米由汉白玉雕刻而成,嫘祖像坐西朝东,头插桑  相似文献   

5.
绍言 《协商论坛》2008,(4):44-45
大禹死葬会稽后,即开始有了守禹陵、奉禹祀的活动,以后历时千年,承传不绝。祭禹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多种形式:或宗室族祭,或皇帝御祭,或遣使特祭,或春秋例祭。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颁诏保护禹陵,开始将祭禹正式列为国家常典。明清两朝的祭禹仪式和制度最为完备,典礼也最为隆重。明制规定,大凡皇帝登位.务必遣特使到绍兴告祭大禹陵。  相似文献   

6.
正4月19日至21日,以"同源同信中华情,共生共荣中国梦"为主题的首届海峡两岸南宗道教奉祭三清道祖大典系列活动在海南定安文笔峰举办,台湾中华道德文教协会和中华道统慈惠协会组织700余名道教界人士赴琼共襄盛举。本次活动由琼台两地同奉白玉蟾祖师的南宗道教界联袂主办,除奉祭  相似文献   

7.
姚振强 《人民论坛》2010,(11):206-207
丧祭礼仪是一种对待临终和死亡的仪式,也是生者对生命最直接的诠释。中国传统的丧祭礼仪形式上表现为遵从尘世生活规则,重肉身,轻灵魂,扬族群生命而抑个体生命;西方宗教性的丧祭仪式以肃穆、庄严和简约的原则肯定了个体精神性生命的存在以及人的灵魂的救赎。  相似文献   

8.
傣族祭寨神仪式期间,傣族人物理的现实时空进入宗教的神圣时空,使村寨形成一个封闭的神圣空间。相对于村寨空间,寨神居住的寨神林空间在宗教体验上则更具神圣性。祭寨神仪式空间把佛和寨外排除在外,寨神林把寨内的女性排除在外。村寨内外、寨神林内外的空间安排,反映了傣族祭寨神仪式空间的排他性,这种排他性充分体现了集体表象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丧祭礼仪是一种对待临终和死亡的仪式,也是生者对生命最直接的诠释。中国传统的丧祭礼仪形式上表现为遵从尘世生活规则,重肉身,轻灵魂,扬族群生命而抑个体生命;西方宗教性的丧祭仪式以肃穆、庄严和简约的原则肯定了个体精神性生命的存在以及人的灵魂的救赎。  相似文献   

10.
椎牛祭:从历史的记忆到现实的操演--以小茅坡营苗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牛祭是苗族最盛大的祭礼活动.回溯小茅坡营苗族椎牛祭祀仪式的变迁,表达此仪式在其生存中的重要意义.21世纪该仪式在小茅坡营村的重新操演,表明了民族文化与国家权力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丘北县彝族白彝支系僰人祭山习俗肃穆庄重,富有民族特色。农历二月初七是官寨乡山心村委会岩峰山村小组僰人的祭山日。当日早饭后,全村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早早聚集在村里的活动广场,跳起了淳朴古老的大三弦舞。到了下午三时,祭山仪式开始。全村男子用大家凑钱买好的鸡、腊肉、酒等,在村中的毕摩带领下来到村子的龙山进行祭山。首先毕摩在祭祀的神树脚下用小树枝撘一个四方门,然后用山上的野草编成四方绳子绑在神  相似文献   

12.
布朗族祭奄     
布朗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他们认为山有山神、水有水怪,树木、石头、村寨等事物都与神有关,因此,他们祭毫神、祭寨神、祭家神、祭火神、祭水神、祭棉花神等,各种祭祀活动十分频繁。祭毫就是祭祀寨神,以祈求灭灾降福,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布朗族寨子的奄神一般都以古树为载体,  相似文献   

13.
布朗族祭奄     
布朗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他们认为山有山神、水有水怪,树木、石头、村寨等事物都与神有关,因此,他们祭毫神、祭寨神、祭家神、祭火神、祭水神、祭棉花神等,各种祭祀活动十分频繁。祭毫就是祭祀寨神,以祈求灭灾降福,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布朗族寨子的奄神一般都以古树为载体,  相似文献   

14.
澜沧茶事     
戴江 《今日民族》2013,(3):29-33
澜沧县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追溯云南大叶种普洱茶千年茶文化时,必须提到的地方就是澜沧,这也是许多好茶之人翻山越岭,千里迢迢一定要到澜沧"寻根问祖"的原因……澜沧江—湄公河是东南亚最重要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4900公里,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海。这条河  相似文献   

15.
许淑瑶 《今日浙江》2021,(23):52-53
"鸣金擂鼓,起大乐.开门放炮,奏细乐."在恢宏庄重的祭祀音乐中,三门祭冬拉开了序幕.在宗族制度盛行、人们聚族而居的浙江三门县,祭冬这一民俗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先人的追思,也寄托了对后人的教诲、对未来的希冀. 2016年,包含三门祭冬习俗在内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相似文献   

16.
陈黎明 《当代广西》2006,(10):35-35
4月22日上午9时,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的茶乡凌云县,在茶山金字塔上拉开了2006年凌云白毫茶文化节活动的序幕,一批远道而来的游客和记者见证了这一重要的时刻。在当天的活动中,既有传统气息浓重的祭茶仪式,又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还有激动人心的采茶比赛······让到场的观众们大饱眼福,开心不已!根据历史记载,凌云县发现和利用白毫茶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但一直没有很好地开发出来。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凌云县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规模化生产,打造世界名优茶品牌,做大做强凌云白毫茶产业,成为了中国白毫茶之乡,先后获得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布依族传统信仰中的龙崇拜和民间祭龙仪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体现了南方 农业社会的特有现象及龙崇拜观念所蕴含的布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8.
祭油神习俗是湘西永顺土家族历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现今还保存在部分土家族传统村落之中。永顺长光村土家族祭油神习俗主要表现在油茶生产的相关禁忌以及仪式两个方面。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是武陵山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是活态传承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祭油神是一种农耕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19.
石中坚 《前沿》2012,(16):127-129
畲族祖地有多神崇拜习俗.民间信仰文化具有多神化的信仰体系、多样化的崇拜对象,多形式的祭司仪式特征,是畲族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民间信仰的文化功能体现在道德思想持续性传承、认同感与归属精神强化、医伤治病的身心安慰、文化繁荣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畲族民间信仰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弃旧图新,致力于信仰文化的抢救性挖掘,不断丰富畲族村落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18)
正9月6日,"2016当阳关陵庙会暨台湾东龙宫谒祖参香大典"在湖北当阳关陵举行。海峡两岸关氏后裔、信众等共祭关公。当天上午,部分关氏后裔、台湾苗栗参访团及台湾东龙宫、保安宫、福安宫善信共计百余人佩戴绶带,进入关陵正殿。随后,台湾善信按照台湾祭祀礼仪,进行了三跪九叩、行终献礼、诵读祝文等仪式。祭祀仪式结束后,两岸关氏后裔及信众自行祭拜,关陵正殿香气氤氲。同时,舞龙舞狮、花灯剪纸、民间吹打乐等民俗活动在关陵院内上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