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为今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目标和要求。要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科学合理地配置检察权。  相似文献   

2.
检察权配置的合理构建与司法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法律监督的职能机关,如何构建检察权的合理配置,让法律监督职权发挥其最大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是当今检察工作面临的重点。因此,确定最佳的职能配置,进行检察体制改革,是推动司法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检察职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检察权的配置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司法规律。职务犯罪侦查权配置符合权力制约规律;批捕权配置符合控、辩、审分离的要求;公诉权配置是保障人权、司法公正的要求;司法解释权配置是法律统一适用的要求。司法权配置不足之处,尚需深化司法改革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检察权的定位对检察职权的配置至关重要。因我国检察权的法律定位与实际不吻合,影响了检察职权的配置。正确认识这种状况的成因,结合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确定检察权的定位,是优化检察职权配置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相关的工作实际就司法规律视野下的检察权配置作了简要的论述和探讨,以期对检察权配置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许腾翔 《法制与社会》2010,(14):106-107
检察权的合理配置是当前检察制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没有检察权的合理配置,就没有检察权的有效运行。目前我国检察权的配置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检察权的运行及发展与司法规律密切相关,只有掌握和正确认识司法规律才能更好的完善检察权配置。因此,从司法规律角度研究我国检察权配置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对我国司法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指出我国检察权配置的问题,最后对如何运用司法规律完善我国检察权配置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7.
司法权可以划分为程序性裁判权与实体性裁判权。我国检察权的核心内容是"司法权中的程序性裁判权",即司法权拆分的产物。这一拆分具有充分的法理基础和现实必要性,并符合检察权"国家权力之双重控制"的定位和功能。我国应当将"程序性裁判权"作为检察权的基础,赋予检察机关完整的"程序性裁判权",并进一步理顺现行检察权中"程序性裁判权"与"控诉性监督权"及"侦查性监督权"的关系,完善检察机关的控诉权,建立总检察长领导下的独立职务犯罪侦查机构。  相似文献   

8.
中国检察权配置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璋 《法学杂志》2008,(5):77-79
该文从中国检察权运行配置的方向入手,阐述了我国检察机关作为两大司法机关之一,其活动应体现出积极性特征,既区别于狭义上的消极性司法,又符合法律监督职能的内在需求。全文尝试从积极性司法的内涵、外延及特征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10.
司法规律反映的价值观可归结为维护公平正义的需要,对包括检察权在内的司法权的配置起着支配作用。现有检察权的配置存在监督面窄、权能不够、刚性不足等缺陷,应当结合我国实际,突出监督权的程序价值,按照适应监督需要、配置与制约同步的原则进行优化。将配置重点放在严重影响公平正义价值的实现、群众反映强烈的法律实施问题上,配强侦查权,增强侦查监督权刚性,扩展不起诉裁量权,拓宽执行监督范围,增设公益诉权等。  相似文献   

11.
以厘定我国检察权概念内涵与外延为路径,将检察权析分为侦查权能、公诉权能、司法监督权能,揭示了现存的检察权独立行使受限、检察权能法律保障不足、检察权内部整合乏力等问题产生的思想认识根源,在于对事实与正义、独立与自治、分工与制约、正义与效率等基本范畴的曲解或者相互间有机关系的割裂,提出了按照概念逻辑周延原则充实检察权能、按照自治独立原则优化检察机关管理体系、按照凸显制约功能原则重构司法监督制度、按照正义与效率兼顾原则建立检察程序终结机制的检察权优化配置构想。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刑事司法职权的合理配置涉及对公检法三机关及其司法机构内部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范围看,各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导致司法体制改革总体方向的不同;而司法体制背后的基本理念,则左右着司法改革的具体内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应当将构建中立、独立的法院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在刑事诉讼中,公、检、法关系的重塑,关键在于建立以司法裁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构造;在司法机构的内部关系上,应当处理好司法机构的整体独立与司法人员的个人独立之间的关系,彰显刑事司法功能的特质,实现司法的本我定位。  相似文献   

13.
王宇 《河北法学》2004,22(3):83-86
司法机关内部检察权与审判权的相互制约 ,是依法独立行使司法职权的重要环节。制约的目的在于防止滥用其司法职权。但制约必须通过法定的程序与制度进行 ,否则构成对司法职权的不当影响和非法干扰  相似文献   

14.
平等作为现代刑事司法的核心价值,对于防止公诉裁量权滥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刑事学术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却长期得不到重视。对现代公诉制度的剖析表明,统一的专业资格、检察一体化、统一的公诉政策、歧视性起诉辩护制度保障了司法平等在公诉中的实现。我国应当相应完善此制度,以更好地保障当事人获得平等保护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法律监督权:检察权的合理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建丰 《河北法学》2004,22(3):87-93
评析了关于检察权定位的七种学说 ,并从四个角度论证了检察权的本质是法律监督权  相似文献   

16.
对刑事侦查权进行司法控制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维护司法公正必不可少的措施。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坚持“侦查中心主义”,重实体轻程序和缺乏正当程序的观念,侦查权严重缺乏中立的司法权的控制。由此导致刑讯逼供、超期羁押等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现象屡禁不止。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对侦查权的控制应该委托给中立的法官,而不是检察官,并建立相应的程序审判制度、程序性制裁措施和改变公、检、法三机关的线形结构。  相似文献   

17.
张铁英 《法学杂志》2012,33(1):132-136
检察权的本质属性应界定为检察监督权,只有弄清楚检察权的本质属性,才能明确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检察权的配置问题的研究,应当发轫于国家权力的配置的宏观层面,而落脚在检察内部权力体系的微观层面。检察改革应当遵循司法规律,不宜盲目创新求变。  相似文献   

18.
郭志远 《法学杂志》2020,(2):105-114,14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本轮司法体制改革在司法管理体制、司法权运行机制、人权司法保障机制以及司法便民利民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应从构建司法人员选任制度、实现司法权力优化配置、发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及建立科学的司法改革评价体系等方面完善司法体制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云海 《法律科学》2003,(6):116-121
日本司法鉴定制度既不能满足诉讼对鉴定的需要 ,又影响了鉴定人的水准和鉴定结论的质量 ,成为导致诉讼非公正性和非效率性的重要原因。但其目前所进行的司法鉴定改革及诉讼专门委员会的设立都以法院为主导 ,虽易实现效率性 ,但难于保障公正性。中国应当吸取日本的教训 ,不仅注重规定鉴定结论与诉讼或法官的关系 ,而且更应注重建立中立的、统一的司法鉴定组织 ,注重使其他鉴定人员与司法鉴定挂钩 ,注重司法鉴定人员的司法和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20.
检察监督与政府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需要监督,否则就有可能变为暴力.这是一个政治学或者法学的常识,对于政府权力而言,也不能例外.因此,我国宪法奠定了人民检察院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地位,有权行使法律监督权.对我国检察机关的检察监督法律关系的定位,经历了一段长时问的沿革过程.从借鉴前苏联的一般监督权,到对其废除,确实有其历史和现实必然性.检察监督权存在与否及其内容和范围如何,也是与现实的要求分不开的,在我国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革,对检察机关的一般监督权进行合理调整和适用,以适应对不断膨胀的政府权力监督的要求,巳经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