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代"衰落城市"因其发展缓慢或相对停滞,现代化转型特征不明显等原因,学术界时其研究一直较为薄弱.何一民的<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从城市功能的变化、经济因素的变化、战争的破坏和外部的掠夺、交通地理优势的丧失、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了城市衰落的原因,为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数学曾经一度辉煌,有很多成果是西方望尘莫及的,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数学全面衰落。本文试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科学内史和科学外史两方面来分析中国近代数学全面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柳青 《长江论坛》2012,(2):39-42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给武汉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为城市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武汉正处于城市化发展进程的纵深阶段,各种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武汉城市管理面临的严峻问题固然有其历史和外部的原因——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推进、城市管理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性因素日益增长等——但究其根本,则应归因于管理体制和机制。为了走出上述的管理困境,结合武汉"大城管"模式的构建与"城管革命"的实践,武汉市城市管理的改进应当从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入手,走新型的城市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4.
从2014年第1期开始,本栏目增设"城市品牌"子栏目,与清华大学城市品牌研究室合作,旨在探讨、研究品牌文化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了城市CIS系统在城市品牌塑造中的作用,对城市CIS系统的城市理念识别、城市行为识别、城市视觉识别进行了阐释,论述了通过城市CIS战略挖掘和重塑城市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并提出了导入城市CIS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自近代以来,武汉的几次"崛起"与"塌陷"并不是某种具体原因决定,而是人为作用、国家政策、社会观念、城市管理体制、自然地理与交通、现代技术革新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根据它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笔者将这些因素的影响归纳为时势、地势、城市功能演化趋势三个大的方面.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构"九省通衢""腹地聚散中心"的地理--交通--商贸中心格局,以及沿海制造业向内地转移、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武汉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6.
从古代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过程中,欧洲社会产生了城市法。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有经济、社会、政治、宗教和法律等多种原因,而城市法及其观念则是最内在的因素。城市法产生在于城市的管理制度,即商人自由和司法独立以及城市的特许地位,这是城市法发展的特别道路。城市法具有契约性、世俗性和宪法性三大基本内在精神,其基本制度、理论和思想对近代西方法治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独特的角度总结了城市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变化的内因,分析了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困顿,提出了"智慧化"是未来城市发展必然趋势的观点,并从人居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及规划决策等方面对观点进行了深入论证。  相似文献   

8.
智慧城市:中国城市治理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的日益短缺导致城市产生了许多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对城市进行治理、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智慧城市(smart city)"概念被许多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所使用.本文对目前有关"智慧城市"的研究文献做了...  相似文献   

9.
以盐、铁、煤、瓷等传统资源开发而聚人烟、因此类资源生产的主体性产业及与此类资源生产的相关辅助性产业为主导而建市镇的城市被称为传统资源型城市。这类城市中 ,盐业资源城市为典型。本文通过富荣盐区城市变迁的分析认识到 ,清代传统资源型城市突破传统瓶颈 ,开始了近代转型 ,其路径是 :以资源生产技术变革为动力、借助因社会的变迁而出现的历史机遇 ,促成了城市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带动整个城市的近代转型过程。在转型中 ,城市的空间分布、盐业生产技术、盐业制度、运销市场、社会环境等是影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间格局"似乎已经认定为约定俗成的基础概念(汪劲柏,2006),各类文献中常常将其与城市空间结构混用,视为同义语。一般而言,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面的投影,是城市地域各种空间的组合状态(柴彦威,2000)。城市空间格局(结构)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且各影响因素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因此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也表现出复杂性和随机性,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相应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郭钦 《求索》2007,(7):218-220
近代百年,在沿江、沿海和东北地区,中国城市在近代化过程中聚集化趋势比较明显。开埠通商、政府政策、投资规模和趋向、人口合理流向、交通优越、首位城市的核心作用是区域城市聚集化的主要原因。历史经验表明,城市化——城市聚集群——大都市密集区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徐翔 《思想战线》2012,38(4):116-120
在当前全球文化体系扩张和文化政治格局中,需要重视"城市帝国主义"的后殖民文化逻辑和强调"回到城市"的文化诉求。城市帝国主义具有不同于文化帝国主义的内在逻辑,其文化"后殖民"的手段和标的不是文化而是城市,不是文化的本土性而是城市的本土性,对城市生态、话语、安全等带来重要冲击和潜在风险,应成为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构建中加强重视和前瞻关注的战略性问题。中国在城市崛起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自身城市文化价值和"城市自觉",避免城市地位的日趋重要以沦丧文化与城市的关系为代价。城市文化研究要注重从文化帝国主义的城市谱系转向城市帝国主义的文化谱系,从文化城市性转向文化城市间性,从城市文化学转向城市政治学,从城市再生产转向城市再生产方式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面临着城市帝国主义和城市文化霸权的殖民,城市文化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中需要强调和加强维护的文化战略问题。城市文化安全的维护在其关键意义上必须坚守城市发展的自我坐标而不是他者坐标,确立城市的文化自主、文化自觉、文化内生而不是城市的文化依附。中国城市文化安全的维护和应对,要加强国家文化战略中的"城市自觉"与"城市自信",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更新,构建中国城市标准和价值体系,不断探索创新城市文化安全维护的体制机制,通过"城市输出"等战略转型更好地促进中国本土城市系统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智慧城市战略规划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研究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内容进行了梳理界定,并将其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泛在城市等相关概念作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技术与人本两个视角对上海、宁波、佛山、深圳、台北等五个城市的智慧城市战略规划文件做了内容分析,探讨了大陆各城市之间以及海峡两岸在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内容上的异同;最后就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系统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系统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使得将城市与区域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对此问题历来十分关注。本文以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的研究为线索,回顾了城市系统概念的提出,对此问题关注的兴衰起伏变化过程,并总结各个时期研究的特点,对于近期地理学与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成果加以简评和比较,指出我国城市发展方针应该符合城市系统运行的内在机理,城市系统的研究需要地理学家与经济学家的互相借鉴,研究的视角上要从传统的中心地系统转向作为消费与生产共同影响的城市系统。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乡村社会中作为治理精英的乡绅却在近代“废科举、兴新学”和“乡村自治”的过程中丧失精英地位。乡绅衰落的原因是:丧失文化权威而与下层民众疏远、传统精英流动渠道消失致其与下层民众隔离、乡绅自身异化进而与民众冲突、民众中产生新的精英给其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17.
大运河与中国古代运河城市的双向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运河与古代运河城市相伴而生,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推动,互为影响。一方面,大运河影响城市的兴衰变化,影响城市的规模与等级、性质与结构以及其分布和体系;另一方面,运河城市也影响着大运河和运河体系的发育,影响着运河网络结构的改变和功能的发挥,推动着运河开凿技术的提高和运河管理制度的完善。运河营造了城市,城市推动了运河的不断发展,城因运而兴,运因城而凿,运河与城市一起又推动着运河城市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变迁或改道又会导致运河城市的变迁甚或衰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城市之间围绕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的竞争日趋激烈,铸造城市品牌,凸显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构建城市竞争优势识别系统的时代已经来临。城市精神作为重要的城市人文场域,则可以适应这种变化,在城市竞争优势识别系统的构建中大有可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阐释、培育和发展的实践,体现了城市精神和城市竞争优势识别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彰显城市竞争优势、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勤慧 《重庆行政》2013,14(4):76-78
一、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概念及构成(一)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愈来愈大,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问题已引起专家学者广泛关注,陈兆昆研究了如何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苏伟忠等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还有不少学者选取北京、上海、西安、郑州等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城市作了"城市旅游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品牌基础研究业已成熟和丰富,但品牌的相关实践日益出现分化,尤其是城市品牌的相关实践和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城市品牌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文章从概念界定与应用研究两方面提炼出城市品牌研究的建设、塑造与传播的三个面向,以此为指引,为现有以案例研究为主的城市品牌应用研究搭建系统,进而弥补其存在的整体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