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艳国  彭白云 《求索》2013,(11):47-50
从1955年新中国发行粮票,到1993年废止粮票,粮票及粮票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上存在了近四十年时间,我们可以将它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粮票制度定型阶段;二是粮票制度相对混乱阶段;三是粮票制度逐步走向松动并最终消亡。新中国粮票及其粮票制度的兴废,在中国现代经济史、中共党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也有着与生俱来的鲜明社会特征和时代特征,对此展开研究,有助于把握新中国粮票及其粮票制度的社会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粮票,在几代人心中是无法忘却的,因为曾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太深的印记。从1955年全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粮票应运而生,到1993年政府放开粮食价恪,正式取消粮票,中国经历了长达38年的"票证时代"。在物质最贫乏的时期,五六十斤全国粮票说不定就是一条人命……关于粮票和那个时代的记忆,中老年人五味杂陈。画粮票的小伙子"那时候粮店是特别体面的好单位,粮店职工光荣而且有面子,社会地位比较高,因为掌管着居民的饭  相似文献   

3.
虽然曾经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挨过饿,曾经为被扒手窃去二十斤粮票而大伤脑筋,曾经在路过广东新会华侨大厦时创下四个人一餐午饭吃掉两脸盒饭(那里优待我们这些从省里来的客人,每人收半斤粮票管够)的纪录,我对南京竞然使用过一钱粮票这件事仍然非常惊奇:一钱,相当于多少粒米呢?还得使用粮票?报上的白纸黑字加上粉红色的粮票证明确有其事。无意中收藏下这张粮票的程伟国在文章中说,1963年他在南京中山路的太平村食品店购买糕点后,营业员给他找回两张壹钱的粮票。见到这么小面值的粮票,他感到非常新奇,于是保留了一张,另…  相似文献   

4.
有着“天下第一票”之称的粮票;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产物。粮票伴随着中国人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经历了风风雨雨,现已成为沧桑历史的见证。作为产粮大省的四)【【人更是有一种或隐或现,成浓或淡的“粮票情结,,何为民便是其中的一位。何为民1949年5月在成都出生,与共和国同年诞生的地;虽然从小就喜欢收藏,还早在小学五、六年级时就开始了集邮,但当初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过这辈子还会迷上粮票,同粮票结下不解之缘,成为集藏上万个品种的粮票收藏家。何为民经历了中国计划经济、票证年代的整个过程,对粮票曾经发挥…  相似文献   

5.
一、粮票盛衰的启示  经历过60年代粮食匮乏日子的人,差不多都体会过身无粮票寸步难行的滋味,多多少少,或浓或淡地存在着一种“粮票情结”。小小粮票,方寸之物,却浓缩了国人近半个世纪的苦辣酸甜,成为一种沧桑历史的见证。尽管历史已经进入新世纪,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已经今非昔比,但粮票的历史作用及它所象征的过去,仍让人们难以忘怀。  1955年11月,第一批全国统一的定量制粮票——全国通用粮票印制发行并开始使用。粮票初行,由于没有饥饿所迫,人们不重视它,有时也互相赠送。但到了三年困难时期(1959…  相似文献   

6.
粮票从1953年开始实行,分全国通用粮票和地方粮票两种。面值从1两到10斤不等。粮票可用来作为购买食品,不是货币,但有价值。与粮票一样,油票、肉票、糖票、布票、蛋票、鱼票、烟票、酒票、煤票、火柴票、糕点票等,  相似文献   

7.
粮票     
《传承》2010,(16):3-3
粮票是中国从1955年到1993年发行的一种购粮凭证。那时候,城镇居民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是中国因长期实行计  相似文献   

8.
按照国家规定,粮票是没有价值的购粮凭证,即是一种无价票证。粮票作为一种无价票证是不能交易的。但是,粮票交易事实上已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社会现象。兜里揣上一把粮票,到集贸市场,可以换取农副产品,如鸡、鸭、蛋、鱼等;也可以换取工业品,如精巧的塑料盒、碗、桶、椅、高压锅等。如果你觉得在公共场所用粮票交易物品有失身份,不好意思,那么,一些人会提着对你有诱惑力的农副产品或工艺品,到你家里与你交换粮票;如果你不需要这些物品,你还可以按照粮票的交易数量和“价格”直接兑换人民币。总之,粮票既可以象货币一样,作为一般等价物,换取物品,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换取货币,实现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尽管“集粮”活动的历史并不长,但从事这一活动的队伍和与这一队伍相适应的市场还相当庞大。很自然地,这种活动、队伍和市场又培育出一些相关的文人墨客,整理、归纳和研究粮票。但由于这些研究刚刚起步,难免闹出一些笑话——几年前地方集粮爱好者自编发行的一家刊物在介绍宁夏回族自治区1974年发行的地方粮票时,看到上面印有少数民族文字就想当然地说是“回文”。其实,这组粮票上印的是蒙古文……。有时一些非自治地方的粮票上也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如1961年青海省经济作物和畜产品收购专用粮票中出现的就是藏文。 粮…  相似文献   

10.
吴建华 《世纪行》2014,(8):48-48
<正>前几天整理旧书报,无意中翻出一张旧粮票。仔细一看,这是一张发行于1976年的五市斤湖北省粮票,正面是武汉长江大桥的图案,背面是湖北省革命委员会粮食局的印章。看着这张熟悉而陌生的粮票,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想起了有关商品粮户口的点滴往事。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上学之前压根儿就不知道户口是怎么回事,更不用说什么叫商品粮户口了。上学后,我对商品粮户口的最初印象,缘于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除了粮票与我国居民性命攸关之外,油票、肉票和布票也不可或缺。植物油与粮食同时在1953年实行“统购统销”,很多城镇1955年印发粮票的同时也印发了油票,起初面额有“半市斤”、“1市斤”、“1市两”、“4市  相似文献   

12.
说起粮票,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都是那个特定时代的“短缺经济”。其实,粮票所包含的远不止是这些。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将向读者们介绍作者独树一帜的“集粮”系列—一《粮票与少数民族》,相信大家也会和编者一样,从中有所收获,并觉出其中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正>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探索,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在不断完善,参保率在不断提高,"三纵"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覆盖了92%的中国人民。"三纵"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员、城镇未就业居民和乡村农民。但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异地就医难、报销难。我国这种以人群分割加地域分割的制度设计,使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基本成了"地方粮票",在全国通用还受到种种限制。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时代,在党中央的有力推动下,各地都建立了容错机制的政策文本,以力求释放激励效能。但是总体来看,其有效落实情况并不乐观,"局部空转"已成其客观现象。政策文本边界范围模糊、部分"一把手"缺少担当或不能准确把握政策标准、上位支撑不足极易陷入"地方粮票"、公众认知有偏差等,是其陷入局部空转的诱发因素。对此,应优化容错程序,用明确规程消除当事者顾虑;明细容错标准,清晰容错边界范围;坚持系统推进,多方协同打好"组合拳";强化"一把手"的责任担当和研判能力;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归集整理及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票证,作为一个时代的特征,曾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凡是40岁以上的人,都或多或少接触或使用过类如粮票、油票、肉票、布票、工业品票等。但使用最多、最早、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粮票。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以后,国营粮食机构逐步建立,通过积极组织货源,加强市场管理,实行口粮配售和对私商改造,掌握了粮食供应的主动权。1953年,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由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和农村人口生活水平提高,粮食购少销多,供需矛盾开始尖锐,影响了天  相似文献   

16.
重提“白色污染“,似乎老生常谈.如同某小品中“粮票的故事“,确是说者感慨,闻者无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贯彻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政策,便利外出居民携带粮食方便和便于统一管理,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使用暂行办法」之规定由省粮食厅印制本省地方粮票。一、粮票共分为:二市两、四市两、八市两,一市斤、三市斤、五市斤、十市斤等七种。票面额以成品粮计算。二、使用范围:通用于全省辖区内。凡居民凭省粮票可以购卖国家规定供应之各种成品粮(如:大米、麦粉、小米、高粱米、麦、玉米麦及各种豆麦、豆类等)。如兑付原粮时应按国家规定此率折付。三、使用办法:为了便于使用和管理及简化手续,采用不记号的循环使用办法。如需停止使用时,省另行通知限期收回。  相似文献   

18.
重提“白色污染“,似乎老生常谈.如同某小品中“粮票的故事“,确是说者感慨,闻者无心.……  相似文献   

19.
宫殿煜 《中国减灾》2013,(4X):56-56
<正>"这是什么啊?"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正在玩"过家家"游戏的儿子发现了压在箱底的一沓全国粮票。难怪孩子惊诧这"新大陆",他没经历过那个特殊的时代,不知道票证的作用,更不知道票证的重要性。记得小时候,母亲薄薄的花布钱包里常存有这样的票证。不是粮票、醋票,就是布票、棉花票。她到粮站买粮或到供销社买东西的时候,在交钱的同时也交上了这些票证。票证的面额并不大,大多以"斤"、"丈"为单位,也有以"两"、"寸"为单位的。有次我不小心把一张布票弄丢了,向来疼我的母亲在沿路寻找两次无果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经济改革引发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这固然与改革开放所推动的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关系,也与陆续出台的具体的体制改革措施有关,例如,过去曾经多年起作用的“粮票”,由于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和由此导致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而被废除了;再如,90年代以来,户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部分地被身份证制度所取代。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多地少的困扰。现在,粮票取消了,身份证实行了,城里工作机会增加了,人多地少问题终于有机会开始缓解: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开始离土离乡,到东南沿海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